溫繼桂
摘 要: 識字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啟蒙,是整個小學生識字階段的關鍵。小學生除了要養(yǎng)成良好的識字習慣外,還必須掌握一定的識字方法,為今后的閱讀打下堅實基礎,因此,教師培養(yǎng)學生具有較強的、獨立的識字能力,是一種必不可少的語文教學方法。學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識字方法與技能,才能在以后的語文學習中真正做到愛識字、樂識字、輕松識字。
關鍵詞: 小學語文 一年級 識字方法
識字是一年級學生的主要學習任務,但也不能盲目識字。我認為在識字、寫字方面,要貫徹“認寫分開”,提出“會認”、“會學”兩種要求。一年級學生不必讓他們會寫多少字,而要讓他們會認字,也就是要“多認少寫”。學生盡早、盡快、盡可能多認字,這樣就能使學生盡早進入漢字閱讀階段,一方面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另一方面培養(yǎng)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郭沫若說:“識字是一切探求之第一步?!毙W老師都明白,一旦自己的識字教學內(nèi)容設計枯燥、乏味,則不僅對學生沒有吸引力,教師教得也相當吃力,學生學得更困難,而且很容易夾生。那么怎樣才能更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呢?怎樣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快樂學識字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技巧入手。
一、采用多種途徑,讓學生把“我要學”變?yōu)椤拔覑蹖W”
語文教師往往在備課時會把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列入教學目標??纱蠖鄶?shù)語文老師沒有意識到一年級學生年齡小,注意力很難長時間集中,因此,一堂課中怎樣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顯得尤為重要。
1.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要想讓學生喜歡識字,首先要讓學生喜歡老師,敢于在課堂上說出自己的觀點,說出自己的困惑。因此,我們要盡可能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放下老師的架子,面帶微笑,耐心傾聽。許多成功教師的教學經(jīng)驗告訴我們,在這種氣氛下進行的學習,不但會使學生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而且學生的主動性也特別強。
2.以形象教具為依托,多媒體教學為輔助。例如,在教“闖”字時,先出示“馬”與“門”的剪紙圖片,讓學生說出它的名稱、然后把“馬”的剪紙放到“門”的剪紙中,讓學生想象一匹馬突然跑進他家大門,他會是什么感覺,這種感覺就是“闖”。再出示生字卡學習生字。這樣學生會很容易記住“闖”字;又如,在教學生學習《識字三》時,我先讓學生通過多媒體看情境圖,感受自然現(xiàn)象及記憶自然名稱。這樣通過看圖、聽聲等方法把學生帶進生動形象的情境中,激發(fā)他們認字的興趣,為后面字詞的學習打好基礎。
3.多說鼓勵學生的話。學生的天性決定了他們的思想,每個學生都愛聽好話,只要教師表揚了某位學生,那位學生就會非常高興,甚至一整天都充滿自信,那么這一天也往往會有出色的表現(xiàn)。因此,我們不妨在識字教學中,多給予學生表揚,多說“你太棒了!”“你怎么這么聰明!”“老師真為你高興?!薄澳闶窃鯓酉氤鲞@么好的辦法,教教老師好嗎?”……這樣學生就會說得更好,及時鼓掌,學生的學習勁頭會更大。
二、變換多種識字方法,讓學生學“會”
學生的興趣有了,不是就達到目的了,還得讓學生把生字正確識記下來。那么該用什么方法指導學生正確識記生字呢?
1.情景教學法。比如,在學習《春雨的色彩》一課時,要學習17個生字:線、綠等(會認的11個,會寫的6個),課堂上,教師把學生分成若干活動小組,扮演不同角色,模擬好一個小小的場景,用小紙片寫上我是小燕子,我是小麻雀,我是小黃鶯。如:學生要問問題,就必須走到寫有相對應的小紙片前,找對了,問對了,就算表演成功。
2.圖片識記法。有關動物名字的漢字:狗、兔、貓、馬、牛等,可引導學生觀看各種動物圖片,對照圖片看名稱,通過看、想、讀、認,運用多種方法讓學生認字記字。通過這樣的教學,將漢字和動物緊密聯(lián)系起來,漢字的輪廓就會清晰地貯進學生頭腦里,加深學生對識字的認知。
3.猜字謎識記法。大多數(shù)漢字就其本身來說是音、形、義的結合體,老師根據(jù)這一特點,為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把生字編成謎語,可以讓學生在猜謎語中識字。如“鮮”字字謎,“一半在水里,一半在岸上;水里的吃肉,岸上的吃草”。還有教“秋”字,“左邊綠,右邊紅,左右相遇起涼風,綠的喜歡及時雨,紅的最怕水來攻”。謎既體現(xiàn)了對比之意,又提示了左右兩部分的不同。
4.變換識字法。許多漢字是有在熟字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如:禾苗的“禾”字與生火的“火”字,學生是認識的,那么“禾”與“火”結合在一起就是秋天的“秋”,像這類字我們可以把它歸類到“熟字生新字”的行列。又如:認識了“秋”字以后,再把“禾”字去掉加一個“少”字,又組成了一個新字“炒”,就是炒菜的“炒”字,這一類我們又可以把它叫做“熟字換偏旁”。也就是說,把以前認識的字的偏旁去掉,換上一個偏旁組成一個新字。還有一類就是“熟字加偏旁”,如:我們已經(jīng)知道東西的“西”字,給它加“氵”那么就組成一個新字“灑”。這樣的例子很多,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5.學生自學法。只有經(jīng)過自己的認真思考所獲得的知識才會印象深刻。因此,我在教學中嘗試讓學生自己當“小老師”,讓他們自己想、自己說,說出自己對單個字的認知。幾乎每一個“小老師”都能獨立發(fā)現(xiàn)問題,并提醒其他同學注意生字的寫法,如哪個字寫的時候要多一點,哪個字寫的時候少一點,哪個字寫的時候多一撇,哪個字寫的時候少一撇之類的錯誤筆畫,等等。
6.糾錯改正法??赡艽蠖鄶?shù)老師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學生會一而再、再而三地把同一個字寫錯。之所以會造成這樣的情況,是因為學生年齡小根本沒有真正動腦筋思考寫錯的原因,也沒有想以后該怎樣寫。我讓每個學生都把自己每次作業(yè)中寫錯的字整理到作業(yè)后面,自己觀察,發(fā)現(xiàn)錯誤并寫出錯點,再在錯字后面寫出正確的字,閑暇之余反復看,這樣一來,學生在以后的書寫中便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7.反復復習法。學生的識字能力是不同的,一堂課下來對于同樣的生字有的學生只需讀過或抄過一遍便能牢固地記住,而有的學生則需反復練習以加深記憶。時間一長,不復習也會遺忘,因此復習顯得尤為重要。復習就是讀、抄寫、自己默寫、老師聽寫。當然只寫不記是不行的,因此,我教給學生一種方法:先讀后觀察,再記憶,再抄寫,最后自己默寫或家長聽寫。長此以往,許多原來死抄寫的學生,三四遍都記不住,現(xiàn)在抄寫兩遍就記住了。
總之,學生有了學習的熱情與興趣,就有了學習的快樂與動力,也就是說有了學習方法,就有了學習效率,但對學生而言,在識字路上,要想快樂學習,必然少不了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