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理解是高中生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新課程標準和考綱中都對此提出了具體要求。結合多年教學實踐和思考,本文嘗試從詞匯量、長難句、閱讀技巧和課外閱讀四個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考和相關做法。
【關鍵詞】閱讀理解能力;詞匯量;長難句;閱讀技巧;課外閱讀
【作者簡介】熊蕓,江西省靖安中學。
對于高中生來說,閱讀理解能力至關重要。因為高考時學生們要在120分鐘里,完成涵蓋英語學科聽、說、讀、寫、看五項關鍵能力,全面考查英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突出交際、思辨和學科素養(yǎng)導向的一份試題。試題構成是聽力的五段短對話和五段長對話/獨白,閱讀八篇長短不一的文章(四篇閱讀理解、一篇七選五、一篇完形填空、一篇語法填空和一篇短文改錯或新高考省份是讀后續(xù)寫的350詞左右短文),一篇作文(新高考省份是應用文寫作和讀后續(xù)寫)。因此英語老師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得閱讀者得天下”。培養(yǎng)高中生的閱讀能力,筆者認為不應只是單純多做閱讀理解試題,而應該從以下三方面著手,練好閱讀理解的題外功夫。
一、擴大詞匯量
英語的單詞如同語文的漢字,是進行任何以英語為媒介的交流的基礎。沒有詞匯量的閱讀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比較而言,單詞量越大的同學在閱讀理解中看懂的部分越多,其正確率也越大。所以要做好閱讀,詞匯量的擴大是重中之重。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 的詞匯表共收3000個單詞,在說明中提道:“各地可根據(jù)實際情況在本詞匯表所收詞的基礎上,再選擇增加200個單詞?!?019年《全國新課標高考英語考試大綱》語言知識考核目標與要求詞匯量為3500左右。所以參加高考的學生基本詞匯要求為3000-3500。如果對自己在分數(shù)上提出更高要求,大學英語四級詞匯量(4500詞,4200單詞+300詞組,包括高考考綱中的3500詞)就是必需品。
為了實現(xiàn)詞匯量的擴大和鞏固,在課堂上加大詞匯擴展和要求學生進行讀背記憶是常規(guī)操作。此外,教師可以推薦多種工具輔助記憶。例如百詞斬和可可英語就是筆者常常推薦的兩款APP。兩者的詞匯覆蓋層次范圍廣(從小學到出國,從教材到高頻詞匯),設計編排都有遵循記憶規(guī)律以達到及時復習對抗遺忘的特點。使用者可以根據(jù)自身需求設置要背單詞的層次和每日完成數(shù)量(可可英語是闖關的形式),還可以與好友或其他使用者pk。這些互動性更強的設計較好地改善了一個人背單詞枯燥乏味的狀況,受到學生好評。
二、破解長難句
有了一定量詞匯的積累之后,教師就可以著手處理長難句的棘手問題。長難句就如字面所言,又長又難,是學生閱讀理解的攔路虎。導致長難句的原因多是句子里套句子(被套的句子常為三大從句:名詞性從句、定語從句和狀語從句)。非謂語動詞和獨立結構的疊加使用更使學生在長難句理解上雪上加霜。但是歸根結底,長難句的問題就是句子結構分析的問題。所以這一步是個系統(tǒng)工程,要通過日常教學和不斷積累及練習來學習、理解、熟練。
以下句子選自2021年全國甲卷、乙卷和新高考Ⅰ卷。學生如果不能很好地分析理解這些句子,必然會影響答題的準確性。
1. For the biggest stadiums in the world, we have used data supplied by the World Atlas list so far, which ranks them by their stated permanent capacity, as well as updated information from official stadium websites.(36詞,2021年全國乙卷 ,閱讀理解A篇)
2. That said, to be honest the only people who ever ring our home phone are our Baby Boomers parents, to the point where we play a game and guess who is calling before we pick up the phone(using Caller ID would take the fun out of it).(47詞,2021年全國乙卷,閱讀理解B篇)
3. “I was turning the page to get ready for the next page, but the draft wind from the turn caused the spare pages to fall off the stand,” Mr Titterton said, “Luckily I was able to catch them and put them back.”(42詞,2021年全國新高考Ⅰ卷,閱讀理解B篇)
4. In 1934, with the passage of the Migratory Bird Hunting Stamp Act (Act), an increasingly concerned nation took firm action to stop the destruction of migratory ( 遷徙的) waterfowl and the wetlands so vital to their survival. (37詞,2021年全國新高考Ⅰ卷,閱讀理解C篇)
5. About 98 cents of every duck stamp dollar goes directly into the Migratory Bird Conservation Fund to purchase wetlands and wildlife habitat for inclusion into the National Wildlife Refuge System — a fact that ensures this land will be protected and available for all generations to come. (46詞,2021年全國新高考Ⅰ卷,閱讀理解C篇)
6. I climbed to the top of a small rise and realised that the mist was little more than a few feet deep, and though it was only a short climb, I found myself completely above it and looking at a wonderfully clear view of Skiddaw with the sun setting in the west.(52詞,2021年全國甲卷,閱讀理解A篇)
要準確理解這樣的句子,第一步是劃分句子的主干(即主謂),并區(qū)分主句和從句。第二步是找出從句關聯(lián)詞,判斷其類型。第三步是理順其他成分,尤其是非謂語動詞的作用。以詞數(shù)最多的第6句為例。這句話難在準確找到整個句子的第一層關系。這是一個由第二個and連接的并列句,即I climbed... and though....在and之前的句子主語是I,接了并列謂語climbed和realised。第二個謂語動詞realised后接that引導的賓語從句。在and之后的并列句主語是I,謂語動詞found。緊跟and 的though引導了讓步狀語從句。found后接賓語myself,completely above it和looking at a wonderfully clear view of Skiddaw是并列的賓語補足語,補充說明“我”的狀態(tài)和動作。with the sun setting in the west是view of Skiddaw的定語。綜合以上分析,該句意為:我爬上一個小凸起的頂部,意識到霧只有幾英尺深。雖然只是一段短短的攀升,我發(fā)現(xiàn)自己完全在它之上,看著非常清晰的Skiddaw的西方日落。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解決詞法和句法問題,以提高句子分析能力。主要做法包括在積累詞匯的階段教師要讓學生明確該詞的詞性,基本用法,詞形轉換;在時態(tài)語態(tài)和非謂語動詞學習階段,教師要幫助學生牢記各種動詞形式及其用法。英語的六種成分、簡單句的五種結構、三大從句也是至關重要的內容。只有詞、句爛熟于胸,學生才能做到閱讀理解答題時胸有成竹。
三、指導閱讀技巧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高中英語學業(yè)質量水平二是高考命題主要依據(jù)。對于閱讀考查目標是這樣描述的:“2-8 能判斷和識別書面語篇的意圖,獲取其中的主要信息和觀點;能識別語篇中的主要事實和觀點之間的邏輯關系,理解語篇反映的文化背景;能推斷語篇中的隱含意義?!薄?-9能識別語篇中的內容要點和相應支撐論據(jù);”“2-10能識別語篇在新舊信息的布局及承接關系;語篇成分之間的語義邏輯關系;語篇中的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過程順序等?!薄?-11能再語境中理解具體詞語的功能、詞語的內涵和外延以及使用者的意圖和態(tài)度。”
既然是考試答題,一些閱讀技巧也必不可少。從大處著手可用“九字訣”概括:明主題,析結構,找細節(jié)?!懊髦黝}”是指明確文章主題:“析結構”是指分析理順各類問題語篇的結構脈絡:“找細節(jié)”是指查找語篇中被考查的細節(jié)要點?!懊髦黝}”:“析結構”使兩類考查項目:理解主旨要義、理解文章的基本結構不會成為攔路虎,而細節(jié)的查找有助于準確完成其余四類考查項目:理解文中具體信息;根據(jù)上下文推斷單詞和短語的含義;做出判斷和推理;理解作者的意圖、觀點和態(tài)度。
此外做題還要根據(jù)文體特點不同,抓答題要點。記敘文要抓住事、情、理;說明文要抓住說明對象特點和文章結構主題查找;議論文則要抓住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還有一些小技巧,比如題干中出現(xiàn)learn,infer,imply,inform,conclude等詞答案常常會換成原句的同義句;判斷題中含有絕對意義的詞如all,completely等往往不是正確選項。最后但也同樣重要的是,學生解題時要從文章出發(fā),切忌帶著自己的感情色彩做題,切忌粗心大意。
四、鼓勵課外閱讀
輸入決定輸出,只有日常大量閱讀考試時才能厚積薄發(fā),游刃有余?!镀胀ǜ咧杏⒄Z課程標準(2017年版)》對于課外閱讀提出的要求是:“必修課程”“每周的課外閱讀量不少于1500詞,總量不少于4.5萬詞”“選擇性必修課程”“每周的課外閱讀量不少于2500詞,總量不少于10萬詞”。
課外閱讀材料的選擇可以是報刊雜志,也可以是網絡資源。筆者常常推薦的仍然是可可英語和百詞斬閱讀,建議學生選取包含考綱所列的24個話題,反映中外優(yōu)秀文化、科技發(fā)展、社會生活、健康環(huán)保等體現(xiàn)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三大主題的文章。
只要堅持不懈地進行這四個方面的練習,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指日可待,考試中閱讀理解的高分也會隨之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