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整個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當中,借助案例教學法來展開學科教學,其不僅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良好的學習情境,讓學生更好地融入學科教學之中,并在實際學習和思考的過程中獲得較好的教育效果,同時還可以讓學生通過對案例的學習和啟迪,掌握一些基礎的法律知識,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來提高其學科教學的有效性。鑒于此,在整個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期間,需要教師關注和重視案例法的運用,既要運用典型化的教學案例,來彰顯道德與法治案例教學的特色,又要從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興致和主動性上入手,巧妙地運用趣味化的教學案例來指導學科教學工作的開展。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案例教學法;運用方法
新課程改革特別強調學科教學質量的提升和發(fā)展,而在學科教學期間,想要讓案例法真正發(fā)揮作用,關鍵在于正確選擇適合初中生年齡特征的教學案例。然而,從現(xiàn)階段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的形式來看,在運用案例教學法來進行授課期間還是有不少問題存在的。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教師在平時的學科教學期間,偏重于學生對于一些基礎知識的學習,經(jīng)常采用“教師教”“學生學”為主的授課方式,很少將案例教學法應用于課堂,導致學生雖然學習并掌握了大量的學科理論知識,但是卻很難將學科理論知識和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另一方面,則是教師對于案例教學法在認知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對于該如何利用案例教學法來指導學科教學工作的開展缺乏可行的方法作為指導,導致案例法的運用形式化嚴重,違背了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的初衷。面對此種情況,文章從以下五個方面來進行論述和說明,希望能夠為新時期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案例法的運用提供一些方法上的指導和建議。
一、 運用典型化的教學案例,彰顯道德與法治教學案例特色
案例教學方式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的執(zhí)行,是為教師和學生的互動交流創(chuàng)設了一個實際的情境,案例作為課堂上的教學要素,在以教師為核心和學生行為主體之間起著調整和均衡的作用。鑒于此,在整個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期間,需要教師根據(jù)學生學科知識的學習,為學生選擇和設計一些典型化的教學案例,借此來彰顯道德與法治教學案例特色。
舉例來說,在《法律在我們身邊》一課的教學之中,在課堂教學的導入階段,教師利用課堂質疑的方式向學生提出了“我國的法制宣傳日是哪一天?”“哪些行為屬于不良行為,自己有沒有過不良行為”以及“什么是法”等問題,讓學生試著結合生活實際展開交流和討論,以此來引入本節(jié)課的學習。隨后,教師則向學生出示一些和法律有關的典型案例,并讓學生試著對這些典型的案例進行分析和判斷,將其按照輕度不良行為、中度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等情節(jié)的惡劣程度來進行分類,從而讓學生在分類的過程中對于一些不良行為和違法犯罪行為有一個深刻的認識,明確不良行為容易走向違法犯罪的道路。當然,教師在指導學生對一些不良行為典型案例進行分類時,也需要將一些基礎的法律知識告知學生,進而幫助學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識。比如,告知學生什么是盜竊,哪些屬于盜竊行為等等。最后,教師則利用課堂教學中的一些經(jīng)典案例,引導學生在分析時融入自身的經(jīng)歷,進而讓經(jīng)典案例的選擇更具說服力,起到相應的教育效果。當然,在案例教學期間,教師還要經(jīng)常組織學生緊緊圍繞時事熱點或新聞時事進行探討,滲透恰當?shù)膶W習與生活觀,依靠出色的個人事跡或反面人物的舉例說明,讓學生在明確黑與白是與非的過程中塑造恰當?shù)膬r值觀念。
二、 運用趣味化的教學案例,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興致
對教師來說,在整個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中,想要讓案例真正發(fā)揮其價值和作用,關鍵在于激起學生學習和研究教學案例的興致和動力。從而從學生的學習樂趣入手,依照學生案例學習的需要,來選擇一些適合初中生年齡特征的比較有趣味的教學案例,則能夠改變學生對于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學習的刻板印象,讓學生在學習和了解教學案例方面有所收獲和提升。鑒于此,在學科教學期間,還需要教師依照學生的學習需要,為學生增添一些趣味化的教學案例,充實課堂教學內(nèi)容。
舉例來說,在《交友的智慧》一課的教學之中,一方面,教師利用課件給學生出示了“某同學為了朋友義氣,參與到一場打架事件當中,進而承擔一定刑事責任”的案例和“某位學生為了幫助他自己的同桌提升自身的學習成績,積極去輔導和幫助自己的同學去學習學科知識,最后實現(xiàn)了共同進步”的案例,著重讓學生分析和判斷兩個案例當中哪個為真正的友誼,哪個是哥們兒義氣,借此來向學生強調力爭做他人益友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為了調動學生參與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的興致和動力,教師將教學案例的設計和選擇予以趣味化,組織學生開展了一次具體的“快問快答”活動。在此次“快問快答”活動當中,教師利用趣味答題的方式向學生出示了一些生活當中常見的益友和損友案例,讓學生試著結合本節(jié)課所學的理論知識,對這些案例進行判斷,準確說出所展示案例當中的朋友屬于益友還是損友,從而讓學生在參與答題游戲的過程中形成一定的交友智慧和正確的價值觀。
三、 運用科學化的教學案例,有效吸引更多學生關注和注意
當前社會是現(xiàn)代信息技術發(fā)展的時代,為了吸引更多學生對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的關注和注意,教師可以借助現(xiàn)代息技術的優(yōu)勢,為學生搜集并整理一些科學化的教學案例,并借助這些科學化的教學案例來指導學生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的學習。
舉例來說,在《網(wǎng)絡生活新空間》一課的教學之中,在課堂教學初期,教師就課題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交流和討論
“每個同學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當中,自己經(jīng)常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來做哪些事情,倘若沒有了互聯(lián)網(wǎng),自己的生活是否會受到影響,會受到怎樣的影響”,進而在學生合作交流和討論的過程中進行本節(jié)課知識的學習。緊接著,教師給學生展示了“網(wǎng)絡購物已經(jīng)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在網(wǎng)上買東西,尤其在‘雙十一’期間,網(wǎng)上購物的交易額每天都在提升”“以前的一位老郵遞員說:‘在20世紀60~70年代,人們還是利用送信的方式來進行信息的傳遞,不僅耗費時間,同時還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而現(xiàn)在,一些信息化交互手段的出現(xiàn),讓人們之間的溝通交流變得簡單方便,人們想要交流時,可以通過撥打一個電話、視頻的方式來面對面地進行交流。’”這樣兩則案例材料,并讓學生試著通過對兩則案例材料的解讀,來分析兩則案例材料說明了什么,總結得出網(wǎng)絡豐富了我們的日常生活這一結論,提高了學生課堂學習的效果。最后,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意識到網(wǎng)絡的作用,教師還向學生出示了網(wǎng)絡改變?nèi)藗兩顮顟B(tài)的案例素材,讓學生試著分組進行活動和探討,從而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得出網(wǎng)絡推動社會進步的結論。比如,釘釘、校園網(wǎng)等一些線上教學手段的發(fā)展,學生居家也能接受良好的道德與法治教育。其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傳統(tǒng)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的模式,為教師今后學科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更加多樣化的選擇。
四、 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案例,提升初中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能力
案例來自現(xiàn)實生活,現(xiàn)實生活有著不同的層面和不同的內(nèi)容,這決定了案例的多樣性。因此,在整個初中道德與法治案例教學中,要始終堅持智慧選擇的方式,要選擇可以帶去良好教學效果的案例,以此來為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工作帶來積極有利的影響。
舉例來說,在《積極奉獻社會》一課的教學之中,在課堂教學初期,教師利用課件向學生展示了“一名老人摔倒在人行道上,一名年輕的女士主動上前攙扶老人并獲得贊揚”這樣一則材料,讓學生試著分析一下這位女士的行為。隨后,教師從關愛他人的含義即表現(xiàn)、理解關愛、關愛他人也是善待自己等三個方面,來明確向學生講解為什么關愛他人是一種幸福。在此課堂教學期間,教師不僅向學生展示了一組有關關愛他人的生活案例,同時也讓學生親自談論自己在學習和生活當中得到過哪些關愛,這些關愛是否對自己的成長有所作用,毫無疑問,其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深刻地體會到了關愛的作用。最后,為了培育和提升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能力,教師則給學生展示了一個發(fā)生在肉類加工廠的真實故事,并讓學生通過閱讀故事,來發(fā)現(xiàn)并找出其中所富含的教育意義。
五、 運用實踐化的教學案例,提升初中生學以致用的本領
在整個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期間,運用案例法來指導學生對一些基礎學科知識進行學習,其教學的初衷是為了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效果,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案例法對指導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工作的積極作用。然而,受傳統(tǒng)學科教學思維的影響和桎梏,多數(shù)教師對于學生學以致用本領的培育和提升很少去關注,難以將其作為學科教學的關鍵落到實處,導致學生雖然在道德與法治課堂學習并掌握了一定的學科知識內(nèi)容,但是其實際應用效果并不佳。因此,在整個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期間,為了展現(xiàn)教學案例法的運用效果,還需要教師根據(jù)學生學習的需要,為學生設計和開發(fā)一些實踐化的教學案例。
舉例來說,在《親情之愛》一課的教學之中,教師選擇了一些以家庭為主題的案例,通過對這些教育案例的分析和講解,進而引導學生能夠客觀地去處理和解決自身與家庭的矛盾,達到與家人和諧相處的目的。比如,教師利用了對比分析法,著重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幸福美滿家庭和一個存在家庭暴力家庭的案例素材,讓學生通過對案例當中不同環(huán)境下不同學生的生活狀態(tài)進行對比分析,從而體會到良好家庭氛圍的營造、孝親敬長的重要性。另外,為了提升初中學生的學以致用本領,教師在課堂上就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組織學生展開了一次具體的情境模擬活動。在此次情境模擬活動當中,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別飾演某一家庭當中不同的人物角色,并以如何解決家庭矛盾為主題,進行對話,從而在模擬情境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該如何去緩和和解決家庭矛盾,構建良好的和諧的家庭氛圍。
綜上所述,案例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當中的運用,能夠促使學生在課上的學習感受更為豐富,可以順利將教材中的基礎知識與具體的案例融合起來,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鑒于此,在學科教學期間,需要教師分析和把握學生的學習特性,精心策劃案例,在課上以有效的方式和適合的機會來展現(xiàn)案例,最終開展案例的小結和剖析,推動學生將課上的學習內(nèi)容順利拓寬到具體日常生活中。又要嘗試應用生活化的教學案例,來培育和提升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本領。此外,為了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案例法的效果,還需要教師從培育學生學以致用的本領方面入手,選擇一些實踐化的教學案例來指導學科教學工作的開展,以此來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科知識的學習。
參考文獻:
[1]梁英平.案例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中的應用探討[J].科技風,2020(12):61.
[2]陳煒琦.案例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的運用探索[J].法制博覽,2020(1):228-230,237.
[3]李順.案例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運用[J].科教導刊,2020(21):163-164.
[4]張永輝,周蓉華.案例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的運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1):58.
[5]閆燕妮.巧用案例教學,提升實踐能力: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案例教學法的運用[J].才智,2020(11):39.
作者簡介:魏文玉,福建省永安市,福建省永安市大湖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