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做好課題研究教學,就能夠確定清晰的框架,有目的性、有參與感地進行教學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更好地融入,教師也能更生動地展現(xiàn)課程的魅力。在課堂中引導學生去科學思考、對具體問題展開探究,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有利于課堂效率的提升。
關鍵詞: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課題教學;策略探究
一、 引言
當前高中物理教學模式存在著比較單一的現(xiàn)象,這就導致學生在學習物理這門學科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難。做好課題研究教學,就能夠確定清晰的框架,有目的性、有參與感地進行教學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更好地融入,教師也能更生動的展現(xiàn)課程的魅力?,F(xiàn)在課題導入的重要性已經(jīng)被許多教師所熟知,但是教師是否真正理解課題導入,對課題有效導入的功能是否真正理解,是否在課題教學實踐中真正落實課題導入呢?
為了能夠了解這些問題,文章重點對課題教學的形式和方法進行研究、探討,了解當前課題教學存在的問題,也提出高中生物理課題教學過程中的運用與優(yōu)化,為后面提出課題有效導入的策略提供一些基礎。
二、 高中生課題研究教育的主要方法
(一)調查法
調查法是常見的研究方法之一,也是具有科學性的研究方法。在調查法實施的過程中,可以系統(tǒng)地、有計劃地、有目的地對調查對象進行研究和了解,其過程可以是實地調查,也可以是收集材料、整理材料。調查法作為當前研究過程中一種科學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訪談、問卷、案例分析、歷史經(jīng)驗、觀察以及檢測試驗。在對調查對象的認知過程中,會采用將數(shù)據(jù)和材料進行分析、比較、歸納的方式,最終獲得全面的認知。
調查法中,比較常用的即為問卷調查法,主要是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編制調查問卷,分發(fā)給調查對象進行隨機調查,最后對調查的結果進行回收、整理和統(tǒng)計分析。
(二)觀察法
觀察法,顧名思義,就是通過觀察研究對象,主要是根據(jù)研究目的或者是提綱來通過自身的感官如視覺、聽覺、味覺等以及輔助工具來對研究對象進行直接的觀察、了解,從而獲取相應研究材料。觀察法是一種最直接的方法,在研究的過程中具備較高的價值,其具有目的性、系統(tǒng)性、可重復性以及計劃性。但是由于觀察是一種較為主觀的判斷,在對研究對象進行判斷的過程中可能會產(chǎn)生誤差,這是觀察法的不足之處。
(三)實驗法
實驗法是對研究對象進行科學實驗以發(fā)現(xiàn)實物之間因果聯(lián)系的一種方法,也是最為科學的研究方法之一。與觀察法和調查法相比,實驗法是主動去對研究對象進行操縱,人為改變實驗對象的性狀、特征、存在方式等,使其服務于科學研究的需要。
三、 高中生物理課題研究教育的課題選擇
課題研究的整體過程,文章認為可以分為三個組成部分,即課前、課堂和課后,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在課前,教師要進行備課,制訂符合課題研究教學的計劃,這就需要在課前向學生發(fā)放預設目標課題的研究單,同時對學單進行回收,之后可以進行二次備課,完善課題的研究內容和方法。這里要重點強調的是,所謂備課是指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對課標、學情、教材的內容進行熟悉和分析,也要對課堂中的教學活動以及和學生的互動等內容進行預設,這樣才能把握好課堂的節(jié)奏以及教學內容的落實。由于課題研究教學法會增加教師的工作,所以要合理采用教學具體方法來展開教學,以便減輕日常的工作量。
在課堂中,教師要運用發(fā)散性思維,引導學生對課題內容進行了解、分析和探究,帶領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幫助學生分析其中的重難點,明確學習中的注意事項,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和討論,最終得出本課題教學的結論。但是得出結論并不是最后一步,最后教師還要收集學生在課堂中的反饋意見,并完成課題研究。在這個部分中,學生可以充分參與進來,教師運用生動的教學模式和方法,讓學生自主探究課題的結論,最終形成驗證,實現(xiàn)教學目的。
四、 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展開中學生物理課題研究
信息技術的形式是多樣的,除了最常見的多媒體技術,只要是借助網(wǎng)絡信息技術進行活動的方式,都可以算得上是信息技術的運用。一般來講,教育信息化下學校教育的形式創(chuàng)新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多媒體演示
信息技術在教學中最為常見的形式是多媒體演示,這是將課本上的知識與多媒體素材相結合,進行合理的內容搭配,將課本上的內容以一種更為形象的方式演示給高中生,增加活動的生動性與趣味性。
(二)輔導交流
信息技術的另一種運用方式,則是通過網(wǎng)絡進行輔導交流,比如進行作業(yè)檢查、知識點的鞏固與檢查。借助信息技術之后,教師就可以對每一位高中生做到有效輔導交流。目前各種學習型軟件層出不窮,教師與高中生在這個平臺上進行交流,方便快捷,同時,教師還可以對高中生之間的差異進行個別輔導。
(三)資源共享
信息技術最為顯著的特點就是資源共享,不論是什么形式的資源,也不論身在何處,都可以通過網(wǎng)絡來進行匯集與傳播。這種資源共享的形式大大豐富高中生的學習資源,使他們從原本的紙質教材轉變?yōu)槎鄻有?、全面化的資源庫。豐富的學習資源不僅僅對高中生的學習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對教師也是如此,極大限度上擴大教師的知識量,讓教師在活動時更加得心應手,對活動效果也有極大的促進。
(四)微課
在高中教學過程中,由于初步涉及較為復雜的理科學習,其許多重點和難點而非常難懂。當務之急是采用信息化教學方法,將模糊概念、復雜操作技能、模糊抽象數(shù)據(jù)結構等復雜章節(jié)轉化為單一知識點,將抽象和模糊紙質信息轉化為靈活多樣的可視化學習視頻,以降低學習難度。在這一過程中,“短小精悍”的微課可以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用以實施教學,展示計算機相關知識和技術,豐富課程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率以及優(yōu)化教學面貌。
五、 高中生物理課題研究教育的指導意見
(一)掌握“研究課題”的原則和方法
1. 過程原則
研究課題很強調學生動手研究,但是,評價學生研究成果的價值取向重點往往是學生的動手參與研究過程,諸如學習方式、思維方式、知識的整理與綜合、信息資料的收集、處理與判斷等。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更注重學生研究課題的過程,重視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如參與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與積極性等。
2. 應用原則
研究課題的評價強調的是學生把學到的基礎知識、掌握的基本技能,應用到實際問題的提出和解決中去。學生在問題提出和解決中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既促進學生對知識價值的反思,又加深對知識內涵的理解和掌握,形成知識的網(wǎng)絡結構。因此,對研究課題的評價重學生的知識掌握,更重視知識綜合的能力,重視學生主動探求、創(chuàng)新的勇氣和綜合能力等在更高層次的發(fā)展。
3. 體驗原則
研究課題評價高度關注學生在問題解決對科學研究一般過程、方法、原理等的體驗??茖W研究的過程是一種實踐過程,學生在實踐中既發(fā)展觀察、思維、操作和表達等基本能力,更獲得大量的感性認識。因此,評價應十分強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自我體驗,如社會使命感、責任感、自信心、進取心、意志、毅力等精神的發(fā)展。
4. 全面原則
研究課題強調每個學生都有充分學習的潛能,這些潛能為他們進行不同層次的研究課題提供了可能性。評價的價值標準應該根據(jù)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來進行多元化安排,體現(xiàn)注重全體、實施個別化、差異化評價的特點。
5. 激勵原則
研究課題評價應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評價和自我改進,使評價成為學生學會實踐和反思、發(fā)現(xiàn)自我、欣賞他人的過程,要鼓勵學生發(fā)揮自己的個性特長,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積極進取、勇于創(chuàng)新的氛圍。
(二)重點指導的部分
1. 選題的新穎性
課題研究應有新意,教師要指導學生在興趣的基礎上,從課堂出發(fā)、從生活實際出發(fā),結合新情況、新形勢去發(fā)現(xiàn)、提出新問題。因此學生要關注熱點和焦點問題,關注媒體和網(wǎng)絡信息,多與他人交流和討論。
2. 課題名稱的規(guī)范性
課題一般分為社會調查、科學實驗、讀書報告和設計方案等四類,一般課題名稱都應用“研究、思考、調查、比較、實驗、預測、影響、應用”等詞語來界定,這樣才規(guī)范。
3. 課題的可行性
課題的可行性研究是需要做良好的前期準備工作的,這是一個關鍵因素。一個課題研究能否成功,關鍵在于其可行性的高低。
六、 結語
當前的物理教學往往顯得比較枯燥,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不利于課堂任務的完成,也不利于學生學業(yè)的進步。但是在進行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這不僅僅是教師在課前、課堂中以及課后的努力方向,還能在課堂中引導學生去科學思考、對具體問題展開探究,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有利于課堂效率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趙曉莉.構建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J].新課程,2018(6):164.
[2]楊健.淺談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措施[C]∥中國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學會論文集卷三:教改新視野,2018.
[3]梁艷萍.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導入藝術探究[J].考試周刊,2018(34):113.
[4]劉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藝術,2018(1):61.
[5]毛福軍.新課標背景下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251.
[6]蔡麗.探討音樂游戲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北方音樂,2018,38(4):178.
[7]車文娣.怎樣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新課程,2018(3):175.
[8]王秀娟.在高校英語教學中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校園英語,2018.
[9]黃鳳群.淺析小學語文課題教學中“讀”與“寫”的重要性[J].語文課內外,2019(10):279.
[10]田豐.培智學校生活化主題式教學課題探究[A].教育理論研究(第八輯)[C],2019.
作者簡介:
李明,甘肅省張掖市,甘肅省張掖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