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
摘 要 數學課堂中數學文化,可以理解為抽離掉數學知識以后在學生頭腦中剩下的就是數學文化,這些數學文化在學生頭腦中落戶,逐漸形成一個人的數學素養(yǎng)。
關鍵詞 數學課堂;益智器具;數學文化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20)29-0171-02
研究數學文化,首先要了解什么叫數學?數學是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簡單的說是研究數與形的科學。那什么是文化呢?文化是人類在不斷認識自我、改造自我的過程中,在不斷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過程中所創(chuàng)造的并獲得人們共同認可和使用的符號(以文字為主,圖像為輔)的體系總和。數學和文化的結合,既是傳播科學知識、傳播人類思想的一種形式同時也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下簡述數學文化在小學領域中的體現及應用。
一、課堂教學中的數學文化
在課堂中滲透數學文化,不僅符合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更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例如講授《乘法口訣》這個單元,充分與數學知識相關的歷史文化融合。在學習口訣一開始,通過連加的形式算9個3、8個2相加,這樣的連加個數多,書寫麻煩,占空間。通過學生切身體會到不便,開始介紹“小九九”的由來。春秋戰(zhàn)國時代,發(fā)明了九九表,后來通過絲綢之路傳入印度和波斯,繼而流行于全世界。這說明在古代我國數學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中國古人的智慧依舊影響著我們也影響著世界,2015年,“小九九”正式寫入英國數學課本中。結合歷史故事學習數學,不僅豐富了數學的內涵與外延,更增加了趣味性,是數學與歷史文化很好的有機結合。所以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應該關注每一個知識點的關聯的數學文化。
二、益智器具中的數學文化
益智器具是我們祖先留給后人寶貴的財富,其中蘊含的奧妙數學原理都是祖先高超智慧的體現。像九連環(huán)、華容道、魯班鎖、捆仙繩都有悠久的歷史等,是數學文化傳承。
像解魯班鎖的過程我印象極為深刻,魯班鎖,亦稱孔明鎖,筆者簡單介紹魯班鎖之后就引導學生觀察這6塊木塊,學生容易觀察出長短粗細都相同,有凹槽和突起的部分,再適時介紹榫和卯結構,凸出為榫,凹進去為卯。榫、卯結構是極為精巧的發(fā)明,不用釘子和繩子,完全靠自身結構連接、支撐。通過瀏覽榫卯結構的建筑圖片,學生深刻體會榫卯結構的神奇。當天筆者沒有急于發(fā)拼裝視頻只是提出兩點要求,第一不要急于動手,要先觀察、琢磨,要靠智力不能用蠻力拆解。第二找關鍵組塊,才能找到開鎖的鑰匙。第二天,筆者一到班里就有學生興奮告訴我:“老師我拼出來。”筆者接著問:“你怎么拼出來的?。磕芙o我說說嗎?”一會的功夫吸引許多學生的圍觀,他更加自信的說:“老師,這個魯班球有2塊板子一樣的,還有一塊有兩個凹槽的,它是關鍵。筆者都試了好多遍,才成功的。”其他同學也興奮告訴我:“有一塊拼版必須得掰一下才行。”“我和媽媽一起研究的,好難啊?!蓖瑢W們嘰嘰喳喳地給筆者訴說著他們的收獲,整個課間我們都在討論魯班球。當天筆者就把解魯班鎖的視頻發(fā)到班級群里,會拼的同學自告奮勇說整理教程,把每一步驟拍照制作成課件,也發(fā)到班級群里。這位同學還很細心的在關鍵細節(jié)畫上圓圈強調并以文字說明。第三天、第四天,越來越多的同學告訴筆者他們的感受:“老師,魯班鎖好神奇啊?!薄袄蠋?,魯班鎖真有意思?!薄肮糯苏媛斆靼 !?/p>
一個小小的益智器具老師稍加引導,學生就躍躍欲試地勇于挑戰(zhàn),雖然不斷失敗,但是在試錯的過程中,學生積累了足夠的經驗,能主動從探索中發(fā)現問題,并想解決方法。通過不斷體驗、比較體會這種玩具的設計奇異精巧。
實際上魯班鎖在拆解、還原過程中,滲透了互逆和遞歸數學思想同時也培養(yǎng)練習者專注精神和耐心,感受到數學底蘊深厚。表3是常見的益智器具和涉及的數學原理。
數學文化在小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從課堂教學中引入數學歷史文化,讓知識和文化恰如其分地融合在一起,能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有效地促進數學教學。在益智器具課堂中講述它們的歷史由來,能激發(fā)學生探索古代數學奧秘的激情,讓源遠流長的數學文化不斷傳承下去。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D].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艾金.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4(8).
[3]于萍.益智器具在小學課堂中的應用思考[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