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一輪的高中課程改革,在“三維目標”的基礎上提出“核心素養(yǎng)”的頂層設計。核心素養(yǎng)是對國家教育總體目標的具體化,是高中物理教學目標制訂的依據(jù)。在新的課程標準體系下,對高中物理的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無論是在理念層面,還是操作方面都面臨著許多新的挑戰(zhàn),更加強調(diào)以人為本的思想,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如何開展高中物理教學工作,以落實新課程標準提出的各項要求,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中的關鍵能力,這已經(jīng)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話題。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生活情境;教學方式;反思總結(jié)
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xiàn),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高中物理課程應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促進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和發(fā)展。多年的物理教學生涯,讓我深刻地認識到學生不是單純的認知體,而是富有朝氣、生命活力和具有豐富個性的完整人。這些青春年少的莘莘學子,他們需要有充滿激情的、無限活力的課堂氛圍,我不會陶醉于所教的知識有多么正確,而是考慮所教的方式是否是學生所需要的,學生的狀態(tài)是否是我所期待的。因此,在教學中,我努力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向?qū)W生呈現(xiàn)生動活潑的課堂,以期學生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得到進一步養(yǎng)成和發(fā)展。
一、創(chuàng)設生動逼真的生活情境,培養(yǎng)物理觀念核心素養(yǎng)
《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指出:高中物理課程通過創(chuàng)設學生積極參與、樂于探究、善于實驗、勤于思考的學習情境,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物理來源于生活,課堂的本質(zhì)也應當是生活的重組和再現(xiàn),教師將物理知識的生活原形遷移到課堂上來,經(jīng)過適當?shù)奶幚砗缶褪俏锢?,任何時候都要想到物理的生活原型,而不能脫離生活,物理絕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怪物。
案例:“質(zhì)點”概念教學
很多教師跟學生說物體的形狀大小對于所研究的問題可以忽略時,就可以將這個物體看成質(zhì)點,并舉例地球自轉(zhuǎn)和公轉(zhuǎn)的不同,進一步引入平動和轉(zhuǎn)動的區(qū)別深化質(zhì)點概念。
反思:這樣的教學方式,看起來沒什么問題,但是事實上問題很大,地球能不能看成質(zhì)點,并非學生迫切需要留意的,平動和轉(zhuǎn)動對學生更是無關緊要的,這種和學生實際生活相差很大的例子,不會引起學生的興趣,不會激發(fā)他們主動參與課堂的意識,不會引發(fā)他們對質(zhì)點概念引入必要性的懷疑。
因此,我在教學質(zhì)點這個問題時引入拳擊的例子,說如果你學習拳擊,和人家比賽時,你肯定要關心對方拳頭行進的軌跡,除此之外有沒有必要關心拳頭的大?。苛硗膺@個人的拳頭由五根手指組成,有沒有必要關心哪個指頭最先接近你?還有,每根指頭上面還有指甲,是否要考慮指甲的大?。繉W生很自然地想到自己研究的目的是不被對方擊倒,于是將對方的拳頭看成一個點就可以了,這個點就叫質(zhì)點。它有了生活經(jīng)驗的感悟以后,明白了質(zhì)點這個概念的必要性,所以理解得更好了。
二、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培養(yǎng)科學思維核心素養(yǎng)
《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理解物理學的本質(zhì),整體認識自然界,形成科學思維習慣,增強科學探究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中需要給學生一些他們意想不到的收獲,讓他們時時會有意外的小驚喜。為做到這一步,我時時提醒自己我是教學的引領者,成功的引領者是要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再平淡的東西我都能設法將其改頭換面,讓學生體會物理課堂的魅力。
案例:在學習自由落體運動前,學生差不多都已經(jīng)知道輕重一樣的物體下落一樣快,這時候再演示輕重物體下落一樣快,教師自己都覺得沒什么意思了。
反思:我在這個教學過程中一反常態(tài),提問學生,你能否設計一個實驗,使輕的物體下落比重的物體快。學生很自然地拿起自己身邊的器材,開動腦筋思考起來,他們中必然有人想到利用空氣阻力來達成想要的結(jié)果,我暗中觀察這樣的學生,不動聲色地讓這樣的學生到講臺上演示,并讓他們說明為什么輕的物體反而下落快了。這樣的教學既讓學生動起來,又讓他們保持了足夠的思維張力,是很令人期待的教學方式。接下來請學生說出自由落體運動是什么性質(zhì)的運動,學生很自然地會說是勻加速運動,我會要他們畫一個驗證重物做勻加速的示意圖,我把說出改成畫一幅示意圖,這是一個典型的創(chuàng)新,實踐表明,學生興致很高地去畫,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他們的學習天賦被有效地激發(fā)出來。
三、啟迪學生經(jīng)歷知識的發(fā)現(xiàn)過程,培養(yǎng)科學探究的核心素養(yǎng)
《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提出:引導學生經(jīng)歷科學探究過程,體會科學研究方法,養(yǎng)成科學思維習慣,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茖W探究是新課程標準的靈魂。以科學家探索物理規(guī)律的方式主動獲取的知識,可以理解得更透徹、更深刻,掌握得更扎實,更容易在新的情境中去運用知識、思考和解決問題。學習一個新知識的時候,我會鼓勵學生自己去探索,要有科學家一樣的胸襟去闖入未知領域,領悟自然界的奇妙與和諧,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和艱辛。為此我的第一步做法是請同學們合上書,書一合上,便象征著自已獨立地進行一場驚心動魄的旅行。我努力做好引導者角色,為他們的冒險提供精神鼓勵。
案例:探究自由落體規(guī)律
學生畫出示意圖后,全班同學通過認真思考決定用打點計時器研究。我提供他們需要的器材后,就把這個過程交給他們。兩名學生主動走上講臺用打點計時器打出紙帶,我選擇一條最好的紙帶,迅速復印后,人手一份交給他們?nèi)ヌ幚?。處理的過程遠不是我們想象的那么簡單,他們要選擇合適的處理方法,他們要面對實際的偏差(因為相鄰兩段的差值并非絕對一樣),成功從來就不會輕易地降臨一個人,我讓他們自己去開拓,不等不靠,這對他們來說真是一個歷經(jīng)磨難的過程。
反思:在這個過程中即使某些處理是可笑的、錯誤的,某些探索是失敗的,我也會從積極的方面加以鼓勵,保護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讓他們無所畏懼,培養(yǎng)學生敢于堅持正確觀點,勇于修正錯誤,不斷前行的偉大精神,每位學生都能真正地享受發(fā)現(xiàn)過程。
四、引領學生反思總結(jié)學習過程,培養(yǎng)科學態(tài)度和責任的核心素養(yǎng)
《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強調(diào):在認識科學本質(zhì),認識科學、技術(shù)、社會、環(huán)境關系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探索自然的內(nèi)在動力,嚴謹認真、實事求是和持之以恒的科學態(tài)度,以及遵守道德規(guī)范、保護環(huán)境并推動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責任感。不少高中理科學生每天用在物理學科學習的時間不少,而且老師講課時學生也能聽明白,課后練習題大部分會做,但是一到考試的時候就做不出來,考試成績可想而知。筆者在教學中也遇到不少這樣的學生,我的做法是引導學生不斷總結(jié)學習和考試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通過總結(jié)學生學習的問題越來越少,成績的提升水到渠成。我引導學生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總結(jié)。
1.善于總結(jié)考試中得與失,不僅僅是分析題目做錯的原因,總結(jié)的最終目的是:研究物理命題和解題的規(guī)律性。物理考試,一類是基礎題,這類題很容易看出命題者的意圖;另一類是較難的題,這類題需要學生深入研究分析推理,才能在字里行間讀懂命題人的意圖,這很不容易。學生可以把一道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分解成若干個考查的知識點,看看哪些知識點是自己掌握的,哪些知識點是自己認識模糊或者沒有掌握的。再考慮出題者是怎么把它們有機結(jié)合的,例如2018年高考全國三卷理綜第25題,25.(20分)如圖,在豎直平面內(nèi),一半徑為R的光滑圓弧軌道ABC和水平軌道PA在A點相切。BC為圓弧軌道的直徑。O為圓心,OA和OB之間的夾角為α,sinα,一質(zhì)量為m的小球沿水平軌道向右運動,經(jīng)A點沿圓弧軌道通過C點,落至水平軌道;在整個過程中,除受到重力及軌道作用力外,小球還一直受到一水平恒力的作用,已知小球在C點所受合力的方向指向圓心,且此時小球?qū)壍赖膲毫η『脼榱?。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求:
(1)水平恒力的大小和小球到達C點時速度的大小;
(2)小球到達A點時動量的大小;
(3)小球從C點落至水平軌道所用的時間。
該題作為物理壓軸題考查了力的合成和分解、牛頓第二定律、動能定理和平拋運動等知識點。同學們分析時要考慮該題是怎樣應用力的合成和分解的?牛頓第二定律在里面起到什么作用?為何用動能定理而不用動量定理?平拋運動的知識點等等。學生要想做好這個題目只有找出題者的出題意圖,跟上他們的思維方式,找出共性規(guī)律,才能有條不紊地解決好每個問題。
2.善于總結(jié)物理課本上的基礎概念、定理、定律和實驗結(jié)論,找到它們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這是學好、考好物理的基本前提。實際上,物理題的求解,都是基于教材中最基本的概念與物理公式,包括最難的高考壓軸題無一例外。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在一道牛頓動力學綜合考題中,如果學生連超重、失重概念都記不住,弄不清重力、支持力哪個大,連最基本的受力分析圖都畫不出來,能把這道題做出來嗎?提醒下,這類題往往還要用到牛頓第三定律,很多題讓你求解的是物體對支持面的正壓力。
3.善于總結(jié)平時的作業(yè)及習題練習。課堂聽課都聽懂了,其實那些知識還是老師的,想把這些知識變成自己的,還得在課后借助做題來仔細消化。利用做題能幫你快速診斷出學習中的思維障礙,通過總結(jié)能及時消化吸收,這是一種非常高效的學習模式。
總之,教無定法,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具有不同的個性。教學實踐中,作為一線教師應認真落實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關鍵能力;更應不斷地摸索前進,大膽革新,尋覓適合教學實際和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方法,以期提高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黃輝華.物理學習中的思維障礙淺析[J].新課程(上),2010(4).
作者簡介:趙士?。?980.12—),男,漢族,安徽蕪湖人,本科,無為第一中學,教師,研究方向:高中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