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晶
摘 要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中華民族歷來有知往鑒今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我國一直以來都非常的重視對在校學生歷史知識的普及和培養(yǎng)。新中國成立的時候就已經把歷史教育納入了高校思想理論體系當中,充分的說明了歷史教育的重要性。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我國教育教學方面的改革與進步,在歷史教育方面也出現(xiàn)了一定的變化。歷史總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不斷的豐富著,本文將主要針對歷史教育對大學生思政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性和方法進行探討。
關鍵詞 歷史教育 思政人才 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41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s.2020.09.040
Abstract History is the best textbook, and the Chinese nation has always had a fine tradition of knowing the past and learning from the present. Our country has alway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popularization and cultivation of school students' historical knowledge. When New China was founded, history education was incorporated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syste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ch fully explained the importance of history educ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the reform and progres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our country, certain changes have also appeared in history education. History is always enrich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is article will mainly discuss the importance and methods of history education for the culti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alents for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 history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alents; college students
1高校大學生歷史教育現(xiàn)狀
大學生思想教育課程中歷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門,但是大學生往往對思想政治課都不夠重視,容易在學習過程中忽略這門課的存在。一方面是由于這門課程不是本專業(yè)的必修課程,另一方面是我國教育體系中對歷史教育一直十分的重視,學生從小學到大學一直有歷史課存在,學生在沒有了解大學歷史教育課程的時候就已經習慣性將其定位。所以對大學生的歷史教育要在入學時就重視起來,讓學生了解大學的歷史教育與以往學習的系統(tǒng)歷史知識有所區(qū)別。
從另一層面來說,高校對歷史教育這門課程的實踐性不夠重視。大學期間學生往往對本專業(yè)的專業(yè)課程和實踐性強的課程比較重視,希望通過實踐來增長自己的學習經驗,這正是歷史教育這門課程中缺少的。但是大部分學生針對歷史教育這門課程的態(tài)度是積極的,大家都想從歷史的學習中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道德素質,只是缺乏多樣化的學習途徑。
2歷史教育在大學生思政人才培養(yǎng)中的作用
2.1 有助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
現(xiàn)代社會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社會競爭也日趨激烈。大學生從踏入大學校門開始就相當于一只腳踏入了社會,不僅需要培養(yǎng)自我學習的能力、處理突發(fā)事件的應急能力,還需要適應社會的競爭壓力和外界的各種信息沖撞。這使得現(xiàn)在大學生的心理壓力過大,時常出現(xiàn)焦慮不安的狀況,這種心理問題將直接影響大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效率和成長速度。而讀史使人明志這句話在現(xiàn)代社會依然適用,歷史教育可以通過歷史實例讓學生堅定自己的成長目標,從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合理的排解外部壓力,用積極的態(tài)度去把握自己發(fā)展的方向。
2.2 有助于大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歷史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是無法分割的,學習歷史的真正目的就是讓學生們了解并傳承那些在時光變遷里熠熠生輝的人的品格和思想,對他們的成長起到警示和啟發(fā)的作用。現(xiàn)代社會提倡世界和平,大學生在踏實穩(wěn)定的社會環(huán)境里學習和成長,他們沒辦法直觀的感受到歷史那些心酸和艱難的時刻,例如抗日戰(zhàn)爭。所以只有通過歷史教育這樣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們對國家的愛護和認同感,讓他們深刻的體會到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從歷史里吸取營養(yǎng),有所感悟。大學生學習歷史教育能夠很大程度上幫助他們確立自身的發(fā)展方向,培養(yǎng)自身有所欠缺的寶貴道德品質。
人的思想品德教育一定要先于專業(yè)的知識培養(yǎng),因為思想品德的優(yōu)劣直接關系到了人的發(fā)展本身,它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歷史教育中除了有正面的歷史人物能夠為學生們提供榜樣教育,還有一些特殊的反面?zhèn)€例,通過深入的了解可以讓學生們明白善惡美丑的真正區(qū)別,從而為其建立全面的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大學教育本身除了要為社會輸送優(yōu)秀的專業(yè)技術人才,更應該培養(yǎng)的是有高尚情操好珍貴品德的優(yōu)秀青年。魯迅先生曾經說過“能愿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fā)聲的發(fā)聲。有一分熱,發(fā)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發(fā)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這句話用在今天也依舊適合,這也正是歷史教育對大學生的真正意義所在。
2.3 有助于大學生了解和發(fā)揚中國優(yōu)秀革命傳統(tǒng)
我國在1964年的教育部聯(lián)合發(fā)文中就明確了政治理論課的根本任務是對青年“進行無產階級的階級教育,培養(yǎng)堅強的革命接班人”,時代發(fā)展至今,基本的理念和任務是不變的,歷史教育存在的意義就是不斷的向新時代的青年傳播優(yōu)秀的歷史文化知識,拉近那些輝煌時代與年輕人的距離。只有知來處,才能明去處,現(xiàn)代年輕人的生活環(huán)境安逸,如果不從歷史教育入手,很難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精神。只有面對挑戰(zhàn),將我國傳統(tǒng)的革命文化通過這樣的方式向當代年輕人進行科普,才能讓年輕人成長為國家建設的后備力量,從而不斷歷練,為國家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智慧。
3歷史教育在大學生思政人才培養(yǎng)中的具體措施
3.1全面提升教育教學方法和教師質量
我國的思想政治課程經過七十年里不斷的創(chuàng)新和改造,教育教學方法不斷的更新,教師隊伍也逐步的趨于專業(yè)化正規(guī)化。歷史教育作為政治教育中很重要的部分,學生對它的吸收和了解大部分都要歸功于課程的安排和老師的講解,所以要想提高學生對歷史教育這門課程的認同感和學習程度,就要首先從對教師的培養(yǎng)入手?,F(xiàn)階段我國大部分高校對思政課的安排都是同一套體系,共用同一批老師,但是對歷史教育而言,它所講授的內容又與其他思政教育不同,老師如果不夠專業(yè),那么就只能略講皮毛,真正歷史教育核心的部分很難講透講懂。所以術業(yè)有專攻,歷史教育這門課程盡量還是選擇專業(yè)對口的老師來講授,同時老師在授課的過程中也要注意備課,需要首先加強老師對歷史環(huán)境的認識,在課前做好充足的準備。授課過程中也盡量不要死板,多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放一些歷史影片和圖片。對現(xiàn)代學生來說,學習歷史知識貫穿了他們的整個學習生涯,到了大學,再延續(xù)以往死板的教材和授課模式,很容易讓學生們倦怠,所以更應該選擇適合大學學習的方式方法,盡量多采用實踐和教材相結合的方式,提高學生的上課體驗感和實效性,可以有效的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此外歷史課程是一門隨時在進步和發(fā)展的課程,所以高校歷史教育一定要與時政相結合,具有現(xiàn)實意義和實踐性。
學校一定要重視對教師人才的培養(yǎng),定期組織教師進行培訓。只要教師素質提升了,自然會帶動學生水平上升,教師是學生認識世界的引導者,所以歷史教育的老師要學會教授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以辯證的觀點看待這個世界。
3.2重視中國近現(xiàn)代史教育
中國近現(xiàn)代史是距離學生時間最近,聯(lián)系最密切的一段歷史。在高校的歷史教育中,一定要對具有中國優(yōu)秀黨史和革命史的近現(xiàn)代史充分重視起來。新中國成立之后我國就將歷史教育納入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當中,那個年代的青年人和知識分子剛剛從破敗的舊時代中醒來,對中國共產黨知之甚少,但是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的國家開始飛速的發(fā)展。所以作為馬上就要踏入社會的大學生,在大學這學習的最后階段,要對中國近現(xiàn)代史有充分的了解,因為這樣才能夠了解黨史,了解近些年中國的發(fā)展和變化,才能摸到時代發(fā)展的脈搏。
青年人是祖國的未來,也是優(yōu)良傳統(tǒng)的繼承者。民族精神是將我們凝聚在一起的根本力量,所以近代史中蘊含的正是這樣的精神。學校要定期組織學生參加黨史的培訓課程,對入黨感興趣的積極分子要做好培訓和學習工作。在歷史教育中專門開辟近現(xiàn)代史教育的板塊,并加入一定的實踐教學,讓學生們參觀當?shù)鼐哂屑t色文化的地方,近距離感受黨史的魅力。
3.3創(chuàng)新歷史教育考核模式
由于高校的歷史教育課程都屬于必修公共課,所以在課程結束時都有考核,但是傳統(tǒng)的書面考核模式還是過于死板,而且不能體現(xiàn)學生對這些歷史教育知識的真實掌握程度??梢赃m當?shù)母倪M歷史教育的考核模式,將書面試卷考核和實際相結合,可以根據(jù)現(xiàn)實情況出一定的題目給學生,要求學生根據(jù)發(fā)生的時政要聞結合歷史對照寫出自己的觀點。學習歷史是為了為現(xiàn)實生活打好基礎,只有真正的理解和掌握了歷史教育的內涵,才能算是真正的學習和教育。歷史的理論知識只有穿過歲月的影子照進現(xiàn)實,才算是實現(xiàn)了理論與現(xiàn)實的真正統(tǒng)一。
大學是講求學習效益和學習水平的地方,所以要摒棄單一的考核方式,盡量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多角度考核。既然在學習過程中提倡學生進行教學實踐,那么最后考核也要融入這一教學方法。將課堂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觀察和發(fā)現(xiàn)自行完成結課作業(yè)和設計。這樣做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將學習到的歷史教育知識運用到實際,還能夠引起學生的重視。將學習到的歷史真正的落在實處也是高校設立歷史教育這門學科的目的之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需要這樣懂歷史,愛歷史,明歷史的青年人存在。不斷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是新時代高校思政歷史教育的職責所在。
4 結束語
以古鑒今,歷史是人類發(fā)展至今寶貴的百科全書。對大學生歷史教育方面的培養(yǎng)關系到了他們的未來,真正的加強對高校歷史教育的重視程度,提升教育的實效性,是對人才培養(yǎng)最重要的方面。我國歷史悠久,傳承著中華民族優(yōu)良的品質,學習歷史也是在于先人對話,現(xiàn)代青年的生活和教育處在一個和平美好的環(huán)境里,有憂患意識和民族責任感是當代青年必備的素質之一,只有對歷史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夠帶領青年人走的更遠,走的更高。
參考文獻
[1] 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3-03.
[2] 覃吉春,何彥新.新形勢下大學生研讀中共黨史理論的現(xiàn)實意義與教育方略[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6(8):69-72.
[3] 馬萬凱.新形勢下加強大學生黨史教育的意義和途徑[J].青年時代,2016(16):204-205.
[4] 齊鵬程,王亞卿.加強和改進大學生黨史教育的現(xiàn)實意義和實施策略芻議[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7(2):82-85.
[5] 徐珍妮.淺談黨史及加強大學生的黨史教育[J].儷人:教師,2016(5):20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