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琦
摘 要:隨著教育的發(fā)展,課堂教學有很大的改變,豐富多變的教學形式使很多一線教師忽略了學生的知識習得,使學生對知識沒有深刻的理解。教師應該注重回歸課堂本體,思考如何讓學生有效習得知識。
關鍵詞:課堂本體;教學目標;教學實施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20-02-21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19-0051-01
一、精準確定課時目標
第一,目標不能定得太大。目標太大就會過于空洞,不夠具體,不夠準確,抓不住重點與難點,實施起來也比較困難,導致學生的印象不深刻。比如,語文教師在上第一課時,會在教案中把第一個目標定為“認識生字”,這個目標就顯得比較空洞了。表面上看沒有什么問題,但仔細推敲的話就會發(fā)現(xiàn),不應該把“認識”這個詞寫在目標里面:是要學生會寫還是會讀呢?所以在實施的時候就沒有一個具體的方向去進行教學設計。再比如,教師在確立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時,往往會有這樣的目標出現(xiàn)——理解課文內容。同樣,“理解”這個詞也比較空洞:是要學生會讀?是要學生學會作者的寫作手法?還是要學生理解文章的知識內容?教師在確立課時目標的時候應該盡可能地把目標具體化。只有這樣,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才能夠找到重點與難點。
第二,目標不能定得太多。教師希望學生在一堂課上學到更多的知識,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把目標定得過多。小學生能完成這么多目標嗎?這就需要考慮學情了。假如這個班的學生基礎良好,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強,那么教師在制定課時目標時,除了基本可完成的目標,還可以制定一些拓展訓練目標。如果教師面對的是基礎比較差的學生,或者是農(nóng)村學校的學生,教師在課堂上就要適當減少教學目標,針對他們所欠缺的知識技能制訂一些基礎性的教學目標。這樣使他們能夠有學習信心,能有效地習得知識。假如教師不考慮學情,只按照“應該”的想法去進行教學設計,很可能就會出現(xiàn)學生聽不懂、教師上課費勁的局面,形成惡性循環(huán)。
第三,教學目標要準確。如何準確地確立教學目標?這就需要教師認真地研讀教學大綱。教學大綱也是根據(jù)不同學段學生的年齡特點而制訂的,而且非常具體。以部編版四年級語文教材的閱讀目標要求為例:①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②初步學會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③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④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⑤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yōu)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情感,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從這幾個閱讀教學的目標中我們不難看出,目標要求很仔細,仔細到要求學生怎樣去讀課文,用什么樣的方法去讀課文,什么叫流利地用普通話正確地讀課文,掌握了讀的技能以后怎樣去理解課文內容,用什么樣的方法去理解課文內容。目標很具體,很貼合學生的實際。
二、有效實施教學目標
當我們把課堂目標準確地、有效地、具體地確立出來的時候,這堂課可以說已經(jīng)成功了一半。因為一個有效目標,它操作性強,實施性強。我們在設計整堂課教學時,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圍繞著目標,整堂課的邏輯性、連貫性都會得到提升。教學內容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目標明確且貼合學生的實際學情。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也不會不考慮到學生的學情。所以,這樣一堂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有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的課,學生怎么會沒有習得實實在在的知識呢?學生就不會因為一堂課知識太多而無法接受,也不會因為一堂課的知識沒有深入講解而無法理解,因為教師在教學之前都進行了有效的目標檢測。
三、適當運用媒體工具
現(xiàn)在很多年輕教師在上課的時候都喜歡運用多媒體工具。一個PPT十幾頁的內容就是一堂課的內容,一堂課就按照PPT的順序這么一頁一頁講下來。筆者認為,不管時代怎樣進步,在課堂上知識、技能才是主體、才是精華。教師在上每一堂課的時候都應該把這堂課的重點放在知識、技能上。特別是我們面對的是小學生,一個過于依賴PPT的教師不僅不能給學生帶來積極的影響,還會使學生忘卻本該掌握的課堂本體內容。不管是PPT還是電子白板或者其他的應用,都應該是輔助課堂教學的工具,應該是突出課堂重點的工具,應該是幫助教師突破難點的工具。
參考文獻:
[1]徐丹紅.教師教育課程標準的實施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4.
[2]高瑞芳.淺談小學語文“愉快教學”法[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0(1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