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言與其文化一起產(chǎn)生與發(fā)展。不了解文化就不可能充分理解其語言,也就不可能進行有效的交流。在教學中教師應正確引導學生在學習英語的同時,更多地了解西方人的文化和習俗。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在課堂上應注意延伸,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逐步擴展文化知識的內(nèi)容和范圍。
【關鍵詞】文化教育;差異比較;激活思維
【作者簡介】黃晶晶,南京外國語學校仙林分校。
一、引言
語言是一種文化載體,學語言的目的是為了交流。語言與其文化一起產(chǎn)生與發(fā)展,在整個人類歷史發(fā)展的過程中,兩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從現(xiàn)實的角度講,對于一種語言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這種語言所處文化的理解。不了解文化就不可能充分理解其語言,也就不可能進行有效的交流。因此,英語和英語文化是緊密相連的。
英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在現(xiàn)行的小學英語教學中得到了重視。然而,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文化教育的實踐仍然未受到重視。教和學大多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對文化教育鮮有顧及。結(jié)果就是,學生聽說讀寫譯的能力雖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對于英語語言所賴以存在的英語文化知識的認識不足仍然顯而易見。例如,絕大多數(shù)的小學生能用標準的發(fā)音流利地說出“Merry Christmas”,但是卻很少有人明白“Christmas”是怎么回事,更不要說Jesus是誰,Reindeer是什么動物了。
二、英語文化教學的重要作用
首先,英語文化教學能夠擴大學生的視野,有利于優(yōu)化他們的知識結(jié)構(gòu),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在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中,教師只是重視語言知識的傳授,學生卻不得不為掌握空洞的句法和詞法而死記硬背,信息量偏少,并且枯燥乏味。然而,在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相結(jié)合的情況下,學生可以通過語言獲取英、美等國的地理、歷史、政治、經(jīng)濟、教育、民族習俗等一系列知識。這些有關英語民族文化的材料將會大大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對于調(diào)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習效率,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其次,英語文化教學能夠提高學生對中英文化之間差異的認識,培養(yǎng)他們的跨文化意識以及跨文化交際能力,使他們的能力結(jié)構(gòu)得到進一步的完善。通過針對英語文化的教學,語構(gòu)、認知、語用等交際文化知識以及體態(tài)語、社交禮儀、交際環(huán)境、交際方法、交際態(tài)度等多方面的非語言文化知識都能夠促進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有效生成,從而選擇準確、得體的交際模式。
所以,英語文化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英語文化教學不但能夠深化教師的講解,而且能夠促使他們改進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把曾經(jīng)由他們主宰一切的課堂變成學生自主學習的場所?!皩W習過程不是學習者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積極地建構(gòu)知識的過程;在學校里,學習不是教師向?qū)W生傳遞知識的過程,而是學生建構(gòu)自己的知識和能力的過程”。在文化背景豐富多彩的條件下,學生更能成為認知學習的主體,去積極從事自己的知識建構(gòu)。教師則是這一過程的幫助者和促進者,通過組織學生用英語進行交流,使他們做到協(xié)作學習。這樣,學生的交際能力得到加強,同時針對英語文化所開展的討論必然會提高他們的跨文化意識,推動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發(fā)展。
三、英語文化教學的主要措施
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如能正確處理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的關系,就能在提高學生語言知識水平和語言運用能力的同時,增強他們的文化素質(zhì)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這就要求在英語教學中必須進行文化導入與滲透,而這種文化導入與滲透需采用恰當?shù)姆绞?、方法,把握正確的原則和尺度,使文化教學和語言教學相輔相成,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筆者通過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總結(jié)了如下幾個主要措施:
1.加強中西文化差異的比較。將中西文化在稱呼、招呼語、感謝、謙虛、贊揚、表示關心、談話題材和價值觀念等方面的差異自覺自然地滲透到英語教學中。在語言教學過程中一旦涉及包含文化現(xiàn)象的內(nèi)容,就把這一文化現(xiàn)象以及相關的文化信息介紹給學生,讓學生了解和掌握。我們來看下面一則對話:
A: John, its your birthday today. Happy birthday to you.
B: Thanks.
A: Heres a gift for you.
B: (Accept and open the gift box) Oh, what a lovely doll! I like it very much. Thank you a lot.
A: Im glad you like it.
在教學這樣一段對話的時候,老師要給學生介紹有關西方人士接受禮物的文化知識,這樣,學生不僅獲得了英語語言知識和技能,而且也學到了豐富的英語文化知識。
再比如,有一次一位學生在校運動會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我對他稱贊道:“You are a lucky dog!” 學生們頓時不解,以為老師在罵他。這時我跟學生講解在漢語中,“狗”總是具有貶低的形象,如“狗急跳墻”“狗嘴里吐不出象牙來”。而在西方文化中,“狗”(dog)總被當作可愛的家庭一員、可靠的朋友和伴侶。所以,含“dog”的詞語即便不是稱贊性的也大都是積極的。如“a lucky dog”“a jolly dog”“Every dog has his day”以及“Love me, love my dog”等等。這時學生都笑了,覺得非常意外,并且對了解西方文化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2.利用俚語、諺語等來擴展語法點教學,激活教材,激活學生思維。由于小學階段不提倡對系統(tǒng)的語法規(guī)則教學,所以小學階段語法的學習強調(diào)靠大量實踐自然習得與學得,這時候就可以精選帶有該語法點的、地道的英語諺語或俚語讓學生們練習說。諺語和俚語郎朗上口,不僅能使學生記住語法點,而且也能讓他們學到地道的英語,了解異國文化,增強英語交際能力。例如在講述比較級時,讓學生練習“Eyes are bigger than stomach”,讓學生討論和思考其含義,學生很快地就知道了這是中國人常說的“眼大肚子小”。我告訴學生這是一句地道的美國諺語,看來中西國家有些是有差異的,但大部分還是相通的。再比如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學生就能通過字面意思聯(lián)想到“三個臭皮匠,抵上一個諸葛亮”。學生們的思維被激活了,課堂由此而變得更加生動了。
3.擴展交際情景,滲透有關英美文化,培養(yǎng)愛國意識,激活思維。在教學中應正確引導學生在學習英語的同時,更多地了解西方人的文化和習俗,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在課堂上應注意延伸,不應只局限練習其特定的語句,而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逐步擴展文化知識的內(nèi)容和范圍,在起始階段使學生對英語國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異同有粗略的了解。
比如,在牛津上海版3A第二模塊第一單元新授單詞為big, small, thin, fat,我在呈現(xiàn)這些單詞之后,設計了一個閱讀填詞練習。
Australia is a very beautiful country. The koala bear is a small bear found only in Australia. Most of them are a little __fat__. The koala bears have very small eyes, big noses, and round ears. They look cute and cuddly, like a teddy bear.
這樣讓學生避免了機械記憶訓練,又進一步鞏固了新學單詞的用語,還了解到澳大利亞樹袋熊的情況,開闊了學生的知識面。
4.開展豐富多樣的課外活動。利用多種渠道、多種手段,吸收和體驗異國文化。我經(jīng)常收集一些英語國家的物品和圖片,將它們放在小教室的窗臺或是貼在展示板上,利用早讀或是自習課時間展示給學生,讓學生了解外國藝術(shù)、歷史和風土人情;還可在活動課上運用英語電影、電視、幻燈、錄像等資料給學生直觀的感受,使學生對英語的實際使用耳濡目染。周末時向?qū)W生推薦閱讀體現(xiàn)外國文化的簡易讀本,以增加他們對英語文化的了解。
5.定期開展文化講座。對中高年級的學生來說,舉辦文化講座也是一個行之有效的途徑。我們經(jīng)常組織學校的外教老師于每月第一個周三的下午舉辦各種文化講座。當然,一次講座可以只涉及一個主題,如飲食,也可以是多主題的綜合性的講座。在短短一兩個小時內(nèi),學生便能獲得大量的文化信息,十分高效。
四、結(jié)束語
曾有一個語言學者說過,多一種語言,就多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作為英語教師,我們責無旁貸,應采取切實有效的辦法實施文化教育,提高與英語人士交流的準確性、流暢性和有效性,實現(xiàn)文化認同,以最終達到全人類的相互理解和共同進步。英語教師作為語言文化的傳播者,應客觀、全面地分析、介紹西方文化,幫助學生形成對文化的一種科學信念與態(tài)度,增強他們的跨文化交流意識;指導學生在掌握語言、學習文化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對西方文化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形成正確的世界觀、道德觀和價值體系,并能使學生準確、恰當?shù)剡\用語言進行跨文化交際。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合格的具有高文化素質(zhì)的外語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