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明
摘 要:和諧課堂,是指在和諧理念的指導下,教師將學生需求作為教學的主要目標,繼而通過優(yōu)化各類教育因素促進學生德、智、體得到全面發(fā)展的教育形式。目前,我國大多數地區(qū)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仍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加之師生地位不平等,嚴重阻礙了和諧課堂的構建。因此,要想構建初中數學和諧課堂,不僅需要師生之間的和諧,更是需要教與學、環(huán)境與氛圍的有機協調。本文從數學課堂教學入手,對和諧課堂的構建進行了探討,提出了一些教學策略。
關鍵詞:數學教學;和諧課堂;師生關系;教與學的關系;評價機制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15-035-1
數學教學既是一個情感和意志的活動過程,也是一個認識活動與情感意志活動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過程。教師應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努力為學生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學生變厭學為愛學,變怕學為樂學,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親身體驗知識形成和發(fā)展的過程,在體驗中全面、和諧地發(fā)展。
一、構建和諧課堂的基本觀點
1.教為學服務的觀念。和諧課堂強調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和主動學習精神。教應以學為依據,依據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外部條件,使學生自主、自動地學習,形成學習的主體意識。這樣做,教師起了導的作用,改變了課堂教學面貌,激活了課堂。
2.優(yōu)化教學過程的思想。和諧課堂既要注意教學過程中環(huán)境的和諧、氛圍的和諧,也要注意教學過程中諸要素的和諧,還要注意教學結果的和諧。促使學生的知識和技能和諧發(fā)展,文化水平和心理健康和諧發(fā)展。和諧課堂要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和諧發(fā)展。這樣做,和諧不是淺表狀態(tài)而是貫穿于教學的始終,能夠提高教學效率。
3.動態(tài)平衡思想。要認識到和諧不是一種靜止的理想狀態(tài),在教學過程中,各要素總是處于不穩(wěn)定、不平衡的矛盾狀態(tài),和諧總是暫時的、相對的。教師要善于設疑,導思導練,使教學狀態(tài)從不和諧到和諧,又產生新的不和諧,從而達到更高層次上的和諧。
二、構建和諧課堂的策略
1.轉變教學觀念。
傳統數學課堂中學生是配角、是觀眾,而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和中心,是鮮活的、充滿情感、極具個性的生命主體。學生作為一種活生生的力量,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和思考參與課堂,主動、健康發(fā)展是他們的權利,更是他們的內在需求。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知識、經驗和真情實感。只有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才能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健康發(fā)展的意識與能力,才能使教學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學中教師應多給學生動手、動腦、動眼、動口的機會,讓他們在實踐中主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討論時,讓他們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促進他們在相互交流中達到啟迪思路、發(fā)展思維。教師要盡力做到對學生循循善誘,而不是指責諷刺。有了明確的師生定位,就為和諧的師生關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人們常說: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而在很多外國人的眼中,一個中國人是條龍,一群中國人就是一條蟲。這說明什么,說明中國人單打獨斗能力很強,而合作互助能力欠缺,這與我們過去課堂中過于強調獨立思考有關。新的課堂教學理念要求學生間的關系應體現:平等、互助、合作、競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合作,這就要求教師要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重點關注學生之間的互助與合作。教師在這一教學中,不是命令學生學習,而是傳授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學會學習;不再讓學生被動地去學習,而是讓學生主動地去探索。比如,在講到“兩條平行線能相交嗎?”時,教師可組織學生小組合作,開展探究討論。通過合作探究學習,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而且可以協調學生之間的關系,發(fā)展和完善和諧課堂。
3.發(fā)揮教與學最優(yōu)化的效果。
教與學是相互依存的,只有構建新課改下數學課堂教學和諧的教與學的關系,才能發(fā)揮教與學最優(yōu)化的效果。首先教師要設置適當有效的教學目標,然后按照教學大綱,結合教材、學生、基礎知識和能力的實際,把每個教學目標分解成三個層次:第一層次全體學生均能達到的,“保底不封頂”;第二層次中等生必須達到的,后進生跳一跳也能實現的;第三層次優(yōu)秀生能發(fā)揮余力的。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課堂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教師要千方百計創(chuàng)造情境,創(chuàng)造機會,引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喚醒學生的好奇心,培養(yǎng)學習興趣。教師要以創(chuàng)設良好和諧的教學場為保證,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習主體作用,教師適時有效地進行點撥和引導,使全體學生全面和諧發(fā)展,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和教學質量。
4.構建科學的課堂評價機制。
評價是生活中促進個人不斷發(fā)展的有效措施。長期以來,數學課程評價主要針對結果進行評價,忽視過程的評價,結論更多地用于鑒定課程實施的優(yōu)劣程度或用于評價對象的甄別與選拔的目的,忽視了評價的導向和激勵功能。數學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建立促進發(fā)展的課程評價機制”。而傳統課堂教學大多采用師生問答、教師評價的形式,老師成了評價的權威,是學生學習表現唯一的評定者。隨著課改的進行,大家都意識到,這樣的課堂顯得不和諧,老師并不應成為課堂的主宰,不能把自己的評價作為學生唯一評價,應該把評價的權利交還給學生,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上也參與評價。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評價意見,及時反饋,優(yōu)化教法。當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后,教師不再擁有評價的“專利”,學生人人都應有機會參與評價,都可以暢所欲言,都可以自由地說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在這樣一個和諧民主的氛圍里,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被充分調動起來,這樣才有利于數學課和諧教學。
總之,在數學新課程教學中,只要老師們能準確把握課改精神,善于多思考、勤探索,立足于當前基礎教育領域所特有的實際情況,就一定會構建出數學教學的和諧氛圍。
(作者單位:甘肅省秦安縣興國學區(qū),甘肅 天水74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