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其華
摘要:語文新課標明確要求:在語文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小學階段是語言文字學習和訓練的起始階段,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學生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進而培養(yǎng)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感培養(yǎng)?美讀?積累背誦?寫作訓練
語感是一種對語言的全方位的感覺,是一種心靈的感覺。語文新課標明確要求:在語文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小學階段是語言文字學習和訓練的起始階段,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學生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進而培養(yǎng)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那么,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呢?
一、多“美讀”,多品詞析句,訓練語感
“美讀”,指在誦讀的過程中,要讀得有感情,抑揚頓挫,讓聽者動容,并能準確而深刻體味、領略文字意蘊的誦讀方法。讀,尤其是有感情地朗讀,實際上就是通過誦讀訓練語感,進而領悟文章要旨。小學語文教學中尤須如此,要讓學生全身心地去反復高聲朗讀,形成良好的“美讀”意識和習慣,從而促進語感的形成和提升?!懊雷x”的方法多樣,可以教師示范讀,學生模仿;或利用多媒體下載典范朗讀,讓學生感受“美讀”;或集體誦讀,讀出抑揚頓挫來。我在進行《冬陽 童年 駱駝隊》一文中精彩段落講讀時,先讓學生觀看課件中駱駝咀嚼的動作,然后讓學生一邊聆聽老師示范“美讀”,一邊閉上眼睛聯想課件中的鏡頭,將駱駝咀嚼時的具體情境浮現于眼前,然后讓學生大聲地有感情地朗讀,在“美讀”中喚起學生的共鳴,感受作者美好的童年,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敏銳的語感。
在語文教學中,顧振彪說:“強調語感培養(yǎng),強調整體把握,并非不搞一點分析,科學的分析是有必要的?!币虼私虒W中還應品詞析句,多進行比較、揣摩,可用增、刪、換、移等方法去讀一讀,品一品,在反復咀嚼與品味中體會作者的遣詞造句之精妙,這也是訓練學生語感的必要途徑,能增強學生對語言文字所表達的含義和情感的理解力和感受力。我在教學《書湖陰先生壁》一詩時,為了讓學生感受詩句“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的精妙,增強學生的語感,先引導學生理解詩句意思,再引導學生看看“繞”字可以換成哪些字,學生們很快想到有“盤、纏、圍”等字,在學生反復誦讀琢磨比較后,發(fā)覺還是“繞”字用得最好,因為它把一水護田時的靜態(tài)景色給寫活了??梢?,學生們抓住這些文句進行分析時不僅加深了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而且訓練了語感,與作者在心靈上產生了共鳴。
二、多思考、勤背誦,多聯想與想象,深化語感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不僅要“美讀”,而且要讀、思結合,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對文章的詞語、句子、結構、思想等做出迅速判斷。在思考的基礎上,還要注重多積累多背誦。葉圣陶先生說:深切的語感,惟有從生活所得到的一點一滴積聚起來,積聚越多,了解越深切。我在實際教學中是這樣做的:一是對課文中的精彩句段,要求學生反復欣賞誦讀、體味,直至能夠背誦;二是在積累背誦中進一步領悟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從而深化語感,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不斷提高;三是鼓勵學生多收聽廣播或觀看《新聞聯播》或其他語言類電視節(jié)目,把自己熟悉的語言文字同自己的生活以及產生的情感聯系起來,從而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語言感受能力。
不僅如此,我還要求學生把生活中積累的經驗或經歷同平時的閱讀實踐結合起來,進行聯想和想象,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又訓練了學生的語感。如在學習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第17課時,在讓學生領會詩歌內容的基礎上,我展示一組詞語——九曲黃河、千里鶯啼、水村山郭、花木成畦、兩山排闥,要求學生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運用聯想和想象進而在腦海中產生畫面,把抽象的語言文字所描繪的情景和形象,通過聯想和想象給予加工改造,在大腦中形成畫面,在對詞句的確切體驗中獲得良好的語感。
三、運用多媒體教育技術強化語感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還需要語文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恰當地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手段強化學生的語感。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把多媒體信息技術和語文教學相融合,使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得到全方位的感受。教師通過多媒體技術制作出精美的課件,把抽象的語言文字符號變成形象生動的可感畫面,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學生更為廣闊的聯想和想象,促進語感的強化。如在教學《觀潮》一文時,我通過互聯網下載有關錢塘潮的圖片和視頻,制作PPT課件,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其心、目、耳等感官全面感受,進而產生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如身臨其境,從而達到了強化語感的目的。在古詩詞教學中更是如此,教師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設計出符合情境的畫面,引導學生通過想象進行再加工和再創(chuàng)造,這樣教師既有意識地強化了學生的背誦,又強化了學生的語感。如王維詩《使至塞上》中一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多媒體展示動態(tài)畫面,讓學生如臨其境,感受真切,一個“直”,一個“圓”,油畫一般,大漠中直直的孤煙,長河上空一輪失去光輝的落日,讓人感受到大漠的蒼涼和遼闊。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中“古道、西風、瘦馬、小橋、流水、人家”,幾組詞語,畫面感極強,猶如一幅清新優(yōu)雅的素描。教學時輔以圖片,學生們不但很快背誦了詩詞,而且于無形中強化了語言的感受能力。
四、加強寫作訓練,優(yōu)化積淀語感
語感的培養(yǎng)還要在長期的語言實踐中習得,因此必須加強學生的寫作訓練,在訓練中才能讓學生用文字把自己的語感固定下來,從而優(yōu)化語感。那么,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加強寫作、優(yōu)化語感呢?首先,多進行聯詞組段的訓練,這可以提高學生對詞語的理解能力,比如給出“綠”“希望”等詞讓學生通過聯想和想象去聯詞組段寫一個作文片段,語感強的同學能從綠色中直接感受到勃勃生機和無限希望,形成作文后,更加強化了語感。其次,鼓勵學生多寫心得體會,多寫日記,進而形成良好的習慣,強化自己的語言感受能力。最后,結合課文要求多進行仿寫、改寫訓練,如學習了《清平樂·村居》后,我讓學生展開合理的聯想和想象進行改寫;學習了《我想》這首兒童詩后,讓學生進行仿寫。通過訓練,學生的想象力豐富起來,又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同時也增強了自己語感的深度、廣度和敏感度。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它既有利于語文教育思想的落實,又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良好的語感培養(yǎng)和形成是一個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的過程,它不僅發(fā)展了學生的語文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而且在學習方法、情感態(tài)度及價值觀等方面也促使學生得到了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