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有志
摘?要:數學學科對于學生的學生來說是相對枯燥的,而教師有效的提問則能切實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學習數學注意力的集中。所以,在初中課堂中教師應該積極創(chuàng)設課堂提問的環(huán)境,啟迪學生的數學思維。下面,筆者將從創(chuàng)設問題教學情境、注重問題設計梯度和聯系現實生活實際等角度出發(fā),淺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提問的技巧。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提問;問題情境;設計梯度;生活實際
課堂提問是數學課堂教學中一個重要的步驟,它不僅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而且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所以,為了啟迪學生的數學思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特點創(chuàng)設有效課堂提問,從而切實促進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
一、創(chuàng)設問題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關鍵在于問題要具有趣味性,能夠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數學課堂中。因此,初中數學教師應該精心創(chuàng)設數學問題情境,使學生在和諧、寬松的環(huán)境中,如此不僅能使學生敢于提出問題,而且能有效激發(fā)學生數學的動機和興趣。
例如,在教學“圖形的相似”一課時,教師首先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幾張相似的圖片,如五星紅旗、人的圖像等,引導學生觀察并感受它們的形狀、大小的關系。之后,教師就可以創(chuàng)設問題引導學生探究,如同學們,五星紅旗上的大五角星和小五角星的形狀、大小有什么關系?什么是相似圖形?其次,教師可以提問學生是否能夠舉出一些相似的幾何圖形的例子?而后,讓學生利用幾何畫板,嘗試畫出幾個相似的且具有個性的圖形。這樣,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思考并親自動手操作,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能力,而且能充分展示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二、注重問題設計梯度,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
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提問還應該堅持適度性原則,設計的問題要符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水平。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設計有效提問時,要能夠根據教材的內容,提出具有梯度的問題。對于有較大難度的問題,可以循序漸進,引導學生進行課堂的探索和分析,逐漸加深學生思維的深度,從而切實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有效培養(yǎng)和提升。
例如,在教學“隨機事件”一課時,教師首先可以提出以下問題:同學們,請你們隨意翻開自己的數學課本,你知道左邊頁面是奇數還是偶數嗎?一定是這樣的結果嗎?這樣就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之后,教師還可以提問學生,如果我向上拋一枚硬幣,請同學們猜一猜,當硬幣落到我手上的時候,向上的硬幣是正面還是反面?從而使學生產生探索知識的欲望,導入隨機事件的新課內容。如此,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層層深入的問題,就幫助學生逐漸理解了本課教學內容,進而提高了數學課堂教學水平。
三、聯系現實生活實際,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數學課堂的教學知識和現實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教師只是講解理論是不夠的,還需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教學,促進學生理解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學會分析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實踐應用能力。
例如,在教學“圖形的旋轉”一課時,教師在講解旋轉的三要素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觀察汽車收費站橫桿旋轉的動畫視頻,而后提問學生:注意觀察,橫桿是怎么運動的?這個橫桿的放下和收起有什么不同?什么叫做順時針旋轉?能用箭頭表示一下嗎?等等。這樣,教師借助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就能有效幫助學生理解旋轉的基本知識??傊處熗ㄟ^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問題,就能切實深化學生對旋轉知識的理解,進而促進學生解決生活實際問題能力的提升。
總之,數學課堂的有效提問手段,是教師和學生之間交流的重要手段,其不僅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求知欲,而且對于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yǎng)有著重要作用。所以,教師必須要結合數學教學實際創(chuàng)設有效提問,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數學問題的探究過程中,從而切實促進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蘇興愛.關于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提問的實踐研究[J].才智,2015(4):11-14.
[2]劉慶曉,郭健,崔玲.關于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提問的實踐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000(03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