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學容
【摘 ? ?要】在素質教育普及的今天,不僅看受教育率,更加強調教學有效性,但就目前大多數學校的教學指標看,呈現出教學效率低,教學效果不理想的狀況。本文主要就以小學語文為例,淺析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有效性 ?方法探討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3.196
在新課改背景下,越來越強調教學有效性,即教學效率。就小學教學來說,正是學生打好基礎的關鍵時期,更加要求教學效率。但就目前的教學現狀看,情況不容樂觀。本文就以小學語文為例,簡要分析了目前小學語文教學現狀,并在此基礎上深入分析了應該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期望能夠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一、小學語文教學現狀
根據對目前小學語文教學情況的調查發(fā)現,大多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都是比較低的,主要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學生參與度不高,積極性不強,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分散注意力,關注點不在教師講的內容上,這個情況是最普遍的,也是最嚴重的,只有極少數學生能夠全程跟上教師的講課節(jié)奏和內容;部分教師的教學課堂形式比較單一,教學內容大都是按照書本上來,按部就班,毫無新意,反映出的就是教師備課不充分,課堂質量跟不上,教學效率無從談起;從整體看,大多數課堂呈現出的都是枯燥乏味的氛圍,毫無活力,教師與學生互動是比較少的,教師屬于單向輸出的狀態(tài),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位置,這樣的教學局面非常不利于教學的開展。
二、構建有準備的課堂
1.教師的課前準備。一堂好課是需要教師做充分的課前準備的,即備課。這個備課內容包括確定本堂課的教學目標,再圍繞教學目標設置教學環(huán)節(jié),再對每個環(huán)節(jié)來豐富教學內容??梢哉f每個部分的內容都是不能少的。教學目標就定了本堂課的教學方向,是開展教學的前提,只有明確了教學目標,才能引導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內容的導向,無目的的教學可以說是無效的,有時候還容易“事倍功半”,得不償失。在明確了教學目標后,就要確定教學環(huán)節(jié)在一堂課的時間了,要開展幾個環(huán)節(jié),每個環(huán)節(jié)開展什么內容,這些都要教師課前確認,才能保證課堂教學的流暢性。比如講一篇新課文,第一步是領著學生們認生字生詞,接下來就是學生們分段朗讀,最后分析課文句段。課前這些環(huán)節(jié)確定了才能保證教學開展的有序性,不會手忙腳亂。再就是確定每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內容,這個內容教師可以根據課文內容適當拓展,延伸,給學生帶來新穎性,保證課堂的高效率開展,比如說下一節(jié)課文是講《爬山虎的腳》,為豐富課堂內容,教師可以提前準備要用的道具,即爬山虎,有條件可以教師自帶或者讓學生帶真的爬山虎到教室,在學習過程中來觀察爬山虎的形態(tài),不僅豐富了課堂內容,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2.學生的課前準備。學生的課前準備主要是學會預習課文。許多學生都會有這樣的反映,教師上課講得太快,跟不上節(jié)奏,其實,對于上課前預習了的學生來說,跟上教師的教學節(jié)奏完全是沒有問題的。預習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呢?就語文來說,如果下節(jié)課要學習一篇新的內容,那么學生就需要把新課文的生字生詞都熟讀一遍,然后在此基礎上把課文讀個一兩遍,大概了解文章在講什么;如果下節(jié)課是關于節(jié)日的內容,上課前,學生就可以先去查資料了解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有哪些,每個節(jié)日有什么樣的風俗等。學生通過預習對大概的內容有了解以后,不僅能迅速跟上教師的教學節(jié)奏,還能更有效率的融入課堂中。
三、構建樂學、會學的課堂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形式方面教師要有所創(chuàng)新,比較有效的方式就是創(chuàng)設情境,在情境下去引導學生參與到學習中。這個情境創(chuàng)設包括游戲情境、對話情境等。對于不同的課堂內容,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地創(chuàng)建合適的情境來開展教學內容。比如說就對于一篇新課文來說,教師就可以請學生們起來分段朗讀,可以請個別學生,也可以分小組朗讀,在這個任務的分配下,學生會主動地參與進來,自覺的大聲朗讀,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集中學生注意力。在學習拍手歌的課堂上,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們把拍手歌實際操作起來,一邊拍手做游戲,一邊朗讀,通過這樣的教學開展,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夠給學生帶來新意,有效激發(fā)學生的熱情和積極性,從而更加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
2.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在課堂上,教師要學會把課堂的主動權交到學生手上,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fā)揮學生的能動作用。教師在開展教學內容的時候,每個環(huán)節(jié)要以學生為主體設計,教師只是起到一個輔助的作用。比如說在教學一篇新課文時,在朗讀環(huán)節(jié),教師不能采取自己讀、學生聽的方式,還要有學生參與,即讓學生有朗讀的過程,學生在朗讀的時候,才能更加用心的參與學習。為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還可以開展提問教學,這也是最簡單的把課堂交給學生的方法,教師提問,學生積極思考以后,再讓學生起來分享所思所想,在這個過程中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3.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養(yǎng)成良好的聽課習慣。為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教師也要引導學生掌握學習的技巧。一般來說,學生在課堂上都是教師帶動學習的,學生做什么,怎么做都是聽教師的指揮。教師在講到重點難點的時候,要提醒學生學會做筆記,都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所以說引導學生養(yǎng)成記筆記的好習慣是必要的。在提問環(huán)節(jié),要引導學生善于動腦思考,敢于發(fā)言,說出自己的想法。學生的主動意識比較弱,教師就要經常在課堂上強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也能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適當開展第二課堂,豐富課堂形式。除了教室里的課堂外,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還可以適當地開展第二課堂。第二課堂一般來說就是在課外來開展教學內容,其形式也是多樣的。比如講到《活化石》這篇課文時,有條件的話,教師可以帶著學生去參觀活化石,在參觀過程中讓學生深入了解化石知識,這種更加新穎的開展形式,不僅能夠豐富課堂形式,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其中,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
總的來說,為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最主要的還是要構建好課堂:一是有準備的課堂,這需要教師與學生共同努力;二是構建樂學、會學的課堂,這要求教師掌握一定的技巧,善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把課堂主動權交給學生等。構建好課堂,才能使得教學更加高效。
參考文獻
[1]邱小榮.淺析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J].教育,2017.
[2]周敏.淺析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J].新課程(中),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