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
中圖分類號:G861;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20)04-082-02
摘? 要;通過對人數、年齡相仿的兩個有效教學組在深水區(qū)和淺水區(qū)學習游泳的各種數據對比,分析深水區(qū)和淺水區(qū)游泳教學的利弊,來研究分析深水教學法在有用教學中的可行性和科學性。
關鍵詞:蛙泳教學;深水實驗組;淺水實驗組;教學進度
隨著健身意識在人們心目中重要性的增強、與游泳運動場館的普及,游泳已經成為很多人首選的健身方式。但夏天游泳熱潮的到來,同時浙江省寧波市體育中考中加入10分的游泳項目測試,學習游泳的人數暴漲。這樣根據學習者的情況各有不同、淺水區(qū)場地有限等具體情況我們將部分學生安排在深水區(qū)進行教學。但隨著水深的改變,原本教學中的熟悉水性及各項教學練習方法有較大改變,同時水深的增加對學生的心理也起了較大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改進教學方法來保證教學質量與進度已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本文對初學者在深水條件下,從不會游,到學會用蛙泳連續(xù)游進100M距離,通過與淺水教學組比較進行分析研究。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對象
(一)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中國期刊網、萬方中文數據庫等途徑查閱相關深水教學方面資料,借取有參考意義的觀點,為研究方案設計及研究結果的分析提供理論根據。
(二)實驗對比法
根據2019年浙江省寧波市集士港威迪斯與寧波市高橋威迪斯游泳學習班的安排,對練習者的訓練數據進行跟蹤記錄,并統(tǒng)計分析練習數據,在實驗組和對比組的學習情況和結果進行對比分析。
(三)研究對象
在寧波市集士港威迪斯和寧波市高橋威迪斯游泳培訓班中,各挑選一組人數為20人的男生組為研究對象。平均年齡為14至15歲的初中生。A組為集士港實驗組(深水區(qū))、B組為高橋對比組(淺水區(qū))。
二、教學實踐地點與器材用途
(一)實驗組:練習時間為18:30—20:00,寧波集士港威迪斯游泳館(水深1.8m)。
(二)對比組:練習時間為13:00—15:00,寧波高橋威迪斯游泳館(水深1.4 m)。
(三)游泳練習器材及其用途:準備浮板20塊(用于水中蛙泳腿練習)、浮漂20副(用于水中蛙泳配合練習)。
三、研究結果分析
(一)實驗組教學方法(深水)
根據練習地點水深的變化后青少年的心理特點以及近年來青少年教學的總結,在原有教法的基礎上,把以下幾方面作為實驗的主體。
1.減少熟悉水性練習,熟悉水性練習只保留學習水中呼吸和水中扶邊移動兩個項目。
2.加強路上模仿練習,改變水中練習為主的傳統(tǒng)練習方法,在初學技術時,采取以路上大量模仿、重復、強化技術動作等方法,使學生達到動作初步運用自如,形成動作定型后在下水進行練習。
(二)實驗組教學達標情況
1.有16人第13堂課時已經基本不需要老師保護游進100米以上。
2.有3人在14-5堂課時能游到100米以上。2人在蛙泳腿練習中出現(xiàn)較明顯問題(收腿過大造成身體起伏過大);1人在手腿配合上出現(xiàn)問題(手腿“打架”)造成呼吸跟不上動作節(jié)奏。有1人由于間斷訓練7天,在15天內未能達標,順延至下學期繼續(xù)學習。詳細情況見表1。
(三)對比組教學方法(淺水)
根據青少年模仿能力較強的特點,從最直觀的示范教學法做起,以生動簡練、趣味性強的游戲活動開始,要以在水中玩中代學,從而消除他們怕水的心理。從水中啟發(fā)、誘導、鼓勵、強化等方法開發(fā)學員的學習欲望,在學習過程中體育自我實現(xiàn)的樂趣。
(四)對比組教學達標情況
1.有16人在第11堂課已經基本不需要老師保護游進100米以上。
2.有3人在后4天內獨立完成100米的游距。有1人由于畏水心理過重,在第4天才下水,下水后不能貫徹教學計劃,導致15天內未能達標,順延至下期繼續(xù)學習。詳細情況見表1。
(五)深水教學效果分析
1.深水教學法的積極教學效果
初始階段教法符合青少年游泳教學特點,正如實驗方案中所述,實驗教法與其他教法主要區(qū)別是在前幾堂課,即路上強化練習、改變身體姿勢的練習較多。路上加強技術練習的同時,又針對水中練習的實際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提出相應的練習要求,也是使學生能盡快適應水中練習的重要因素。
2.深水教學法的心理積極效應
初學者對學習游泳都有不同程度的恐懼感,消除或減少這種恐懼感是學生學好游泳的前提。深水教學法要在熟悉水性階段就開始做嚴格練習,學生普遍可以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而且經過呼吸與蛙泳手的強化練習后,到水中都能正確的掌握呼吸時機,從而減少了喝水、嗆水所造成的怕水心理。路上強化技術的效果,使學生下水就能游進一定距離。在一定時間的練習過后,使學生下水就能游進一定距離。在一定時間的練習過后,由于在游進過程中雙腳不能站在池底,所以每次練習,學生基本都能游進較遠的距離(普遍比淺水區(qū)同學更遠),這對一名初學者來說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在他們的心理上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也增加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欲望。同時,樹立了學生的自信心,鍛煉了他們的意志品質。
3.深水教學法針對學習興趣的效果
教練員在陸上進行分解動作和完整動作的正確示范,對學員進行陸地強化訓練,以簡單、直接明了的示范和模仿對學生進行直觀教學,學習方便容易使學習者在初次進到水中練習時可以產向前的動力游動起來,從而在學習者心理上引起良好的反應。在沒有進行游泳學習時,很多學員都把學習游泳技術想得非常困難,但能在初次下水就能游走,而且在浮漂的輔助作用下增加了距離,使得學初學者增加了學習的興趣和欲望,降低了心理恐懼和焦慮,從而促進的練習的積極性和效果,形成了明顯的良性循環(huán)。這便體現(xiàn)出了深水教學法的進度快、教學效果明顯的特點。
四、結論
(一)深水教學法除了具有學生對水的本體感受較強,動作周期內的劃頻、劃副較為合理,學習的自覺性較高等優(yōu)點以外,還非常適合初學者的心理。并對學生在今后學習其他知識、技術方面起到了樹立自信心的作用。
(二)經實踐證明,在深水教學中本文研究、設計的教學方法與常規(guī)淺水教學方案一樣成功,可以成為各類游泳初學者的教學計劃,深水區(qū)游泳教學如果運用得當,其效果甚至比淺水區(qū)還有好。
(三)深水教學法的產生便是為豐富我國大眾游泳教學的新教學法之一,相對國內現(xiàn)有的大眾游泳教學方法中,深水教學方法它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我國現(xiàn)有的教學法中大多都以傳統(tǒng)的教學保守為主,教學中完全拒絕初學者進去深水區(qū)域,以保證教學過程中的安全。從而使學習者在學完游泳技術后,面臨的問題是對深水區(qū)域的恐慌,在進入深水區(qū)域后產生的心理緊張把所學的游泳技術忘得一干二凈,而教學不得不又從初學者的恐懼心理入手。而深水教學法恰恰可以完善和免除這一步,深水教學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利用浮漂幫助學習者,在學習游泳技術的同時逐步適應了深水區(qū)域,從而實現(xiàn)了上文所提的自救技能。對游泳初學者而言,只要在教練員的科學合理指導下,在深水區(qū)學習游泳完全沒有問題,可以消除初學游泳必須從淺水區(qū)學起的憂慮。
參考文獻:
[1]滕建清.淺談深水與淺水游泳教學[J].游泳季刊,2003,5.
[2]陳小敏.我國游泳教學方法的變革與創(chuàng)新[J].體育師友,2003,10.
[3]軒小軍.蛙泳深水教學新探[J].游泳,2008,7.
[4]師銘徽.游泳運動中恐水心理成因及克服方法研究[J].智庫時代,2020,3.
作者單位:
寧波市游泳訓練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