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效的課堂教學設計能夠解決大學英語教學面臨的問題;評估量表在課堂教學設計中的應用有助于課堂評估多元化的實現(xiàn),有利于提升學生課堂的在學率。
【關鍵詞】課堂評價;教學設計;評估量表
【作者簡介】陳濤(1976-),女,河北石家莊人,上海電機學院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課堂教學與評估。
【基金項目】本文系上海電機學院2018年度重點教改課題“合作評估教學法的應用研究”(編號A1-0224-18-008-15)的部分研究成果。
一、大學英語課堂教學面臨的問題
目前,我國高校大學生英語學習中存在以下方面的問題:1.學習動機不明確:學生不知道為什么而學;2.學習主動性不高:不愿主動回答問題,不會積極參與課堂活動;3.學習方法不當:應付考試,被動聽課;4.缺乏合作學習:很少有小組討論式的合作學習,即使有小組合作學習,往往只有部分大學生真正參與到討論中去,在匯報小組討論結(jié)果環(huán)節(jié),常常是比較活躍的幾名學生發(fā)表觀點,且發(fā)言帶有較強的主觀色彩,很少真正反映小組成員的共同意愿,長此以往,大學生逐漸會對這種學習方式失去興趣。
從信息技術(shù)發(fā)展的角度看,學生可以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方便地找到各類教學參考資料和視頻資源,因此,在高校英語課堂教學中,簡單的信息傳遞已遠不能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新形勢下,教師應關注課堂教學設計、將課堂轉(zhuǎn)化為信息傳遞、學習能力體現(xiàn)、合作交流、高層次思維能力拓展和評估的場所,通過安排適合的教學活動將教師的身份轉(zhuǎn)化為課堂教學活動組織者、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活動的主體。
在評估方面,當前的大學英語課堂評價主要是教師問答和學生小組合作評價,這類的評價具有較強的隨意性,評價過程也趨于簡單,即便教師在問答環(huán)節(jié)對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等級劃分,受規(guī)定教學時長的限制,教師不太可能向每位學生進行詳細評論,所以學生無法有針對性地對自己的問題進行改正,學生的行為表現(xiàn)不能實現(xiàn)動態(tài)累積,教師也無法全面了解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種種問題。
二、課堂教學設計與課堂評價
自從夸美紐斯創(chuàng)立班級授課制以來,課堂教學便成為學校教育的一條主要途徑,并成為現(xiàn)代學校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課堂教學的根本目標在于促進學生的個性健康發(fā)展,由此也就要求它具有相應的功能。功能是物質(zhì)系統(tǒng)在與內(nèi)外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特征、能力和功效。從呈現(xiàn)形式看:可分為顯性功能和隱性功能。顯性功能是有目的的實現(xiàn)的功能,而隱性功能是主觀愿望之外的意外結(jié)果。功能對特定活動既可以有促進作用,也可能有阻礙作用。教育學理論一般認為,課堂教學具有傳授知識、發(fā)展能力和培養(yǎng)思想道德品質(zhì)三大功能,或者說具有教養(yǎng)、發(fā)展和教育三大功能。
課堂不僅是學生學習的場所,也是他們生活的舞臺,是他們展示自我的一個窗口。課堂應該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表現(xiàn)機會。因為在其他的生活場景中已無法獲得這樣的機會,更為重要的是,在表現(xiàn)中,學生可以發(fā)揮自己的特長,把表現(xiàn)變成一種生成性的課程資源,從而促進教學的順利開展。
現(xiàn)代教學設計大師加涅認為,教學的系統(tǒng)設計是計劃教學系統(tǒng)的系統(tǒng)過程,可以把教學設計定義為促進學習的資源和步驟的安排。
對于大學英語教師而言,教學設計是對課堂教學活動的提前安排,是教師精心布置課文內(nèi)容導入、運用新型課堂合作教學法組織學生學習、合理布置作業(yè)等各方面的種種表現(xiàn),是教學實施過程不可缺少的依據(jù),通常是由計劃、實施和評價三個方面構(gòu)成的。教師之所以要進行教學設計,無疑是為了能夠讓課堂教學更加有效,學生有更高的課堂在學率。
課堂評價,也是高校大學英語教師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日常教學環(huán)境中對學生學習表現(xiàn)進行評價,一方面,是為學生提供及時有效的學習情況信息反饋;另一方面,課堂評價也是教師收集學生學習信息重要方式。
英語課程教學評價的多元化指的是:1.評價標準多元化。2.評價主體多元化。3.評價對象多元化:(1)學生的情意、能力等;(2)課程目標被納入評價對象;(3)教學評價者也成為評價對象;(4)課程的參與者也成為評價對象。
三、大學英語課程的課堂設計
為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有效利用課堂教學時間,英語教師可以依據(jù)多元課堂評價、采用以下步驟對課堂教學進行設計。
1.告知學生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在學期或單元教學活動開始前,教師應將教學計劃告知學生,方便學生事先對一段時期的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目的有所了解,以便使學生更好地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
2.合作學習分組。日本著名教育研究專家佐藤學教授認為21世紀的社會是多種多樣的人彼此尊重差異,共同生存的社會,那么就應當尋求相互學習的關系,并毫無保留地提供自己的見解、謙虛地聽取他人的見解。這從課程價值觀的角度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教學價值觀命題,即學習應當成為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惠互利,不斷分享經(jīng)驗、知識與智慧的過程。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使用合作的方式,可以使學習和課堂評估更合理。學生的學習背景不盡相同,有好有差,在單元教學過程中,能力強的學生可以作為小組的助教幫助教師解決簡單的單詞、語法等問題,能力差的同學通過討論可以從其他同學那里學到知識,能夠有效地避免在全班同學面前“丟丑”的風險。
大學英語聽說課的課堂活動中更是離不開合作學習:學生可以通過相互采訪等活動檢查自己和他人的作業(yè)完成情況,在實際活動體驗中和評估中查找自己的問題、進行學習。合作學習的運用,可以有效緩解學生個體面對教師檢查的緊張感,也可以幫助學生在學習討論過程中提升自信心、勇敢發(fā)言。這樣一來,課堂教學氣氛就發(fā)生了改變,師生關系也得到了緩和。
班級合作教學,可以利用抽簽隨機分組并固定座位的方法,可以使學生更加容易接受分組學習,也方便教師根據(jù)座位表在一定時期進行點名、記錄個人或小組的平時成績。
3.共同制訂評估量表。在任務型教學法、合作學習教學法推廣的基礎上,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也要避免教師“一言堂”,教師可以和學生、和同事共同研究什么樣的課堂活動更有利于學生深入學習各單元教學內(nèi)容。如,個人演講、配音、小組任務、思維導圖繪制和講解、角色扮演、總結(jié)歸納、文章續(xù)寫等各種方式可以根據(jù)學習內(nèi)容制訂。更為重要的是:教師不僅要為學生安排合理的任務活動,也要同時組織制定合理的評估量表:量表中要盡可能詳細地解釋各項評分標準和對應的評分等級。當學生在參與學習任務和評估標準的制訂時,將感受到來自教師的信任及活動賦予自身的責任感。學生在任務準備過程中有據(jù)可依,并且在課堂任務開展過程中會更好地遵守自己參與制訂的各項規(guī)則。活動開展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運用所學知識,評估規(guī)則的制訂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檢驗學習成果,這樣就可以打破之前“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的教育禁錮,從而大幅度提升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
4.按照教學計劃將課堂教學劃分時間段。杰倫迪·迪克西曾經(jīng)提到“為什么將整節(jié)課分成若干時間段很重要呢?為什么讓學生了解本節(jié)課的時間安排更重要呢? 因為我們都生活在一個崇尚三分鐘熱度文化(three-minute culture)的氛圍之中”,這句話的意思是:現(xiàn)代社會的生活節(jié)奏很快,人們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越來越短。
把90分鐘的課程時長劃分成幾小段,每個時間段都設定好需要完成的任務,這不僅是教師授課計劃合理有序的具體體現(xiàn),也可以使學生更細致地了解教學安排。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單個時間段教學任務的完成,師生都能更好地振作精神,提升教學成就感,有序完成教學任務。
5.評價反饋及教學調(diào)整。評估專家James MeMillan認為,有能力的教師經(jīng)常會通過與教學目標相一致的評估來了解并對教學進行相應的調(diào)整。用學習目標進行評估,適當相應地調(diào)整教學評估,不僅可以了解學生學會了什么、能夠做什么,也會影響到他們的學習和動機,這種觀點改變了人們對評估的看法,使評估遠離了這樣的概念:評估知識授課完畢后的孤立產(chǎn)物,將之轉(zhuǎn)變?yōu)榻虒W過程與評估的結(jié)合。
教師隨意的一句評價就有可能對學生的學習帶來巨大影響。師生共同制訂的評估量表使評價有依據(jù)可循,能夠?qū)W生行為表現(xiàn)進行正面的描述,這遠遠勝過教師定高調(diào)表揚。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依據(jù)既定的教學目標、教學活動和評估量表開展多元課堂評價。學生在任務展示過程中,通過教師評價、同學互評與自我評價相結(jié)合的方式利用量表為自己、為同學、為教師提供各種及時、真實、有效的反饋信息。同一份量表在類似的課堂活動中也可以多次使用,為教學雙方提供動態(tài)學習記錄。
教師根據(jù)收集到的評估量表信息可以更加靈活地調(diào)整教學進度、教學活動安排和教學關注對象。
四、結(jié)語
鐘啟泉教授認為:“穿新鞋走老路”是課程改革在課堂中表現(xiàn)出來的最為普遍的現(xiàn)象。評課者評的是教師的教,關注的是教師的課堂“表演”,而不是真實的生命體表表現(xiàn),特別是忽視了學生的行為表現(xiàn)。依據(jù)多元課堂評價進行的教學活動設計,可以實現(xiàn)評價標準的多元化:各單元授課內(nèi)容不相同,評估量表可以根據(jù)授課內(nèi)容進行響應的改動。評價主體包括教師、學生,也可以是教學團隊的同事,評價對象可以是合作團隊的學生,也可以是學生自己。除了課堂評估量表的評估模式以外,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同時使用課堂觀察、學生座談、周記、問卷調(diào)查、討論等評估模式。
參考文獻:
[1]鄭立,姜桂桂.慕課與高校英語學習方式研究[M]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7.
[2]吳也顯.教學論新編[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1.
[3]朱志平.課堂動態(tài)生成資源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加涅·皮連生譯.教學設計原理[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9.
[5] 林新事.英語課程與教學研究[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
[6]Gerend Dixie.有效的課堂管理[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7]John W. Santrock. 教育心理學[M].世界圖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