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虎德
摘要:對于初中生而言,物理學科的邏輯性非常強,那么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應當針對性的采取啟發(fā)式教學的方式,引導學生在實驗操作中理解理論知識。因此,初中物理教師應當靈活運用情景教學方法,將抽象的物理知識生動、具體地表現出來,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教學效果隨之也會得到提升。本文正是立足于此,首先探究情境創(chuàng)設的具體應用,再就其作用做具體而微地分析。
關鍵詞:情境創(chuàng)設? 初中物理? 作用分析? 具體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7
初中物理相較于其他學科而言,更注重對學生理解能力與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而且物理知識相較于其他學科知識特征而言更具抽象性和理論性。因此,初中物理教師必須要創(chuàng)新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打破“一言堂”式的教學方式,力圖擺脫以往教學灌輸式的枯燥乏味。正因為物理學科的邏輯性和抽象性,教師更應當以生動、有趣的課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避免理論知識的枯燥消磨掉學生的學習熱情。情景教學法不失為一個活躍物理課堂氛圍的良策,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物理知識的奇妙之處,讓學生身臨其境去感受、去體悟,再在有所心得的基礎上理解理論知識,就顯得容易且輕松許多了[1]。本文以此為出發(fā)點,首先就情境創(chuàng)設在實際的初中物理教學課堂上的應用展開分析,其次再深入探究情境創(chuàng)設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作用,以期提高初中物理教學效果和質量。具體闡述,分述如下。
實際上,物理知識并不是束之于高樓之上的抽象理論,而是與我們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知識的理論升華。因此,初中物理教師大可以根據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情景進行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這也符合知識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的理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實際應用物理知識的能力也會隨之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例如,在學習電能知識時,學生可以結合自己家的電表來學習和運用,根據額定電流從而算出電功率等。基于生活經驗和日常生活場景的物理教學,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還可以提升物理課堂的教學質量。
在學習物理知識時,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教師所要關注的重點之一。由于初中物理的邏輯性很強,通過相應的教學實驗,不僅可以啟發(fā)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深入理解,還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形成自己的認知體系,突破以往知識格局的局限。再者,實驗本來就是物理知識學習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驗與理論知識在一定程度上說是相輔相成的,存在一定的關聯性。初中物理教師不應只是教授書本上的理論知識,更應應該將具體的實驗與抽象的理論恰到好處地結合起來,從而為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做出必要的努力[2]。比如在學習慣性這一板塊的知識點時,可以利用一系列的慣性實驗讓學生去切身體會,兵乒球、杯蓋等都可以成為實驗的對象,在具體的慣性實驗中,讓學生感受慣性的奇妙與平常之處。
在初中物理課堂上實現情境創(chuàng)設的教學,是當下教學環(huán)境中,初中物理教師必須要面對和思考的問題。那么,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究竟對學生有什么好處呢?以下就兩個方面展開分析。
首先,在初中物理的課堂上,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教學,可以通過具體的情境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課本上的知識。情境創(chuàng)設并不是憑空想象的,而是依據書本知識,并找到與我們日常生活的結合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探究與思考。這樣,不僅可以讓原本枯燥的物理知識變得生動有趣起來,更便于學生理解和吸收。通過情景創(chuàng)設,將原本難以理解、晦澀難懂的理論知識融入到我們身邊常見的事物或事情上,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還能夠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學習興趣與學習探究、思考能力有著直接且密切的關系。從某種程度上說,情景教學模式正強調了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前文已經提到,初中物理知識本就具有一定的理論性和抽象性。如果初中物理教師只是遵循以往“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那么物理課堂就毫無生趣可言,學生更是提不起興趣,學習效率和教學效果可想而知[3]。但是在情境創(chuàng)設中,學生就會成為課堂的主體,學生完全可以根據具體的情境去主動地思考和探究問題。
總而言之,初中物理教學更偏重對學生理解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傳統(tǒng)的課堂模式已經不能適應初中物理知識的特性。情境創(chuàng)設的教學模式成為教師的優(yōu)選之項,基于生活場景和實驗教學,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的聯想和創(chuàng)新、探究與思考的能力,還能夠將抽象的理論知識具體化、場景化,實現書本知識的生活化轉向,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去感受物理知識的神奇魅力,從而不斷提升課堂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王強. 情境創(chuàng)設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 西部素質教育, 2017, 3(4):218-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