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娟娟
【摘要】高中政治課堂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創(chuàng)建活動性課程,其中議題式教學是重中之重。與其他相關教學模式對比,議題式教學具有突出的優(yōu)勢,它不僅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政治學習興趣。在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過程中,主要堅持議題貫徹原則、思行合一原則、社會建構原則,本文對此逐一展開分析。
【關鍵詞】高中政治? 議題式教學? 課堂組織原則? 探討
【中圖分類號】G633.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1-0066-02
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要求教師指導學生在議題貫通中進行學習活動。要想促進素質教育發(fā)展,必須堅持議題貫通、思行合一、社會建構三個課堂組織原則。議題式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課堂是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開展的主要陣地。高中政治教育,在高中階段教育過程中至關重要,對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具有深遠意義,有利于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所以,教師要不斷改革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高中政治教育的教學手段,將議題式教學貫穿于整個政治教學過程中。
一、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堅持議題貫徹原則
議題是議題式教學的重要媒介,在議題過程中學習科學知識,是議題式教學的顯著特點。議題內容來源豐富,形式多元化,在政治教學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可以分為議題呈現(xiàn)、情境模擬、論題討論、理性選擇、展示交流、反思踐行等七個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和學生相互配合、合作,把議題式教學真正落實到高中政治教學中去,提高教學質量、效率,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教師應該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摒棄傳統(tǒng)教育理念中的糟粕,真正理解政治教育的內涵,明確當前的教育目標、教學任務,將以習近平思想為代表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灌輸給每個學生,發(fā)揮議題式教學的獨特優(yōu)勢。比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1]。教學要從知識的傳授,轉變?yōu)榕囵B(yǎng)學生的素養(yǎng),不僅要求學生自主掌握知識,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
(一)議題引領
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過程中,議題的來源十分廣泛,有很多議題可以引入。比如,為什么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等來自課本內容的議題,怎樣看待微信經濟等社會熱點話題,傳統(tǒng)文化是累贅,還是寶貴財富等文化類議題,這些都可以作為政治課堂中的議題。立足高中政治課堂的具體教學活動,教師要創(chuàng)設良好的議題探究情境,通過設置議題引領教學的方向,實現(xiàn)教學目標。比如,在學習市場經濟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針對市場經濟這一主題,設置兩只手優(yōu)于一只手,如何保持經濟平穩(wěn)運行等論題,展開課堂活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正式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組織活動,引領學生總結市場機制的優(yōu)勢、以及弊端,探討經濟發(fā)展過程中市場、政府之間的微妙關系,科學制定教學目標,幫助學生初步了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容。
(二)議題貫徹
議題貫徹,就是將議題貫徹在課堂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合理安排教學任務,將議題式教學作為重要的教學手段。講解生產關系與消費關系時,教師可以設置與學校有關的話題,比如以學校的就餐當作切入點,在餐廳就餐的選擇、煩惱等等,這些都可以作為政治課堂的議題,這也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議題。教師要圍繞這些主題,合理安排課堂活動,讓學生自主討論生產和消費的關系,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可以更好地建構生產與消費的知識體系,并且在實踐過程中實現(xiàn)知識的遷移、應用,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
(三)議題幫輔
議題式教學,與議題中心式教學完全不同。議題中心式的教學目標,是為了及時解決議題中出現(xiàn)的問題,一般是話題性比較強的社會議題。在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中,所倡導的的議題式教學目標是為了培育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而不是僅僅為了解決議題。比如,教師可以引入與價值觀相關的議題,組織學生自主討論校訓的價值追求,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價值觀的內涵。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小組,自主探究,鍛煉學生的資料收集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小組協(xié)作能力。
二、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堅持思行合一原則
議題式教學的思行合一原則,強調知行統(tǒng)一,要求根據學生的學習實踐,合理安排教學活動,摒棄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弊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fā)學生的政治學習熱情。這是活動型課堂與傳統(tǒng)式課堂的最大區(qū)別。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議題討論之前,要指導學生思考議題,在議題開始之前要有充足的知識儲備。議題式教學的有效性,是建立在豐富的知識儲備、充分的思維程度基礎之上的。所以,在開展議題式教學之前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思考、準備時間,讓他們獨立思考議題,深入分析議題的內涵、意義,為議題式教學的后續(xù)工作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
(一)以行促議
以行促議,就是組織教學實踐活動,深化議題,用實踐促進議題式教學的發(fā)展。這有效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局限性,是一種新型的辯證教學法。在高中政治課堂議題式教學過程中,以行促議的教學原則,對各教學環(huán)節(jié)有不同的課程要求。教師有意識地組織情境關聯(lián)的課堂活動,讓學生充分參與活動,自主構建與議題相對應的知識點,鞏固知識的聯(lián)系。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分小組討論,分析議題存在背后的原因,通過教學反思,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教師要將議題式教學的課堂原則真正應用于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效果、課堂質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二)以議達思
以議達思,主要是通過議題掌握對實踐的思考,也是這一原則的本質要求。學生在討論議題的過程中,實現(xiàn)對教材知識的聯(lián)系,探究議題背后的原因,尋找解決議題的策略。在這個活動過程中,可以有效鍛煉學生對議題的決策能力、論證能力、以及思考能力?!白h”這個環(huán)節(jié)是對學生學科知識掌握水平的考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交流思考的能力。比如在學習到經濟知識時,可以引入人工智能等議題,例如人工智能的風險是否受科技水平控制,學生在自主探究過程中,加深了對教材知識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人文素養(yǎng),增強了社會責任感,強化了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在課堂活動過程中,學生拓展了知識視野,有效建構了政治知識體系。教師可以在這個過程中,掌握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了解學生的專業(yè)知識建構能力,有意識地安排教學活動。
三、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堅持社會建構原則
社會建構原則是指組織班級互動、師生互動等課堂活動,通過對議題的社會協(xié)商,構建政治知識體系。這主要是強調社會環(huán)境、集體活動、社會行為對知識建構的深遠影響,與新課標的要求完全契合,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知識的應用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學生,是課堂活動的主體,是教學活動的主要參與者,但是目前有些學生對政治學習的積極性不高,議題參與力度不夠,學習的內在動機不強。這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知識建構的水平。所以,教師在政治課堂活動中,要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議題教學的應用水平。教師應該注重引導學生搜集資料,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增加知識儲備,提高政治議題的探討積極性。
綜上所述,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摒棄傳統(tǒng)教育過程中的弊端,在議題式教學過程中,要堅持議題貫通、思行合一、社會建構的課堂原則。在議題式政治課堂活動中,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知識的應用能力,加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參考文獻:
[1]劉德兵.高中政治課堂議題式教學探究[J].考試周刊,2018(88):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