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研學旅行活動兼具增質知識、多樣學法和多元評價,拓展了師生學習空間,強化體驗和實踐理解,有效增強了師生學習實踐效能,豐富了師生角色定位,促進了知識拓展、教法豐富和理念深化。因此,研學旅行活動是學生全面成長的平臺,更是教師發(fā)展的重要途徑。搭建研學旅行平臺,在實施過程中促進師生共同成長。
關鍵詞:搭建,研學旅行,師生發(fā)展,成長
一、 知識拓展中促進師生共同成長
知識拓展是知識增量和增質的綜合體,需要用實踐來實現(xiàn)。研學旅行活動兼具知識增量和增質,讓師生在開闊空間中實踐學習,促使知識呈現(xiàn)多層次、多領域,豐富了師生學習。因此,在研學旅行活動過程中知識拓展,既要注重主題知識,還要關注生活知識等。
如組織“重走長征路”主題研學活動,核心內容是紅色精神,以紅軍長征歷史作為內容載體,將師生前置學習和實地參觀博物館、長征遺址、故居紀念館等相結合。前置學習是對長征與紅色革命知識的增量,而實地參觀是知識增質。實地參觀學習是立體化的,考察所在地資源的獨有性使得實地考察呈現(xiàn)出了獨特性,能夠給予學生更多具化的理解支撐,通過學生的體悟與考察,更容易實現(xiàn)理解知識的目標。如紀念館中展示的生活用具、武器、人物事跡等,都是學生理解知識在校園內無法實現(xiàn)的。實地參觀也是教師拓展知識的平臺,教師從中獲得相關知識,不斷豐富生活和教學。在研學活動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共同學習,獲取學情信息,幫助教師有效掌握學生習慣與特點,促使教師個性化教學。
研學旅行活動中拓展生活知識,其核心是體驗生活,感受“三農”精神,培育“三農”情懷。以聯(lián)誼農民合作社、戶外活動等主要方式,體驗農村生活。借力研學旅行活動實施,彌補校園學習不足,豐富學生生活體驗和訓練。讓學生通過實地生活體驗,增強生活感悟,用體驗代替說教。
二、 研學旅行活動中提升學生生活自理
在研學旅行生活環(huán)境中整理衣物、早晚洗漱等,通過這些日常行為提升學生自我意識和完善學生自理能力。幫助學生理解生活不易,珍惜當下生活。引導學生參與“同上一堂課”“同吃一頓飯”“同唱一首歌”等活動,以小組形式交流問題與生活期待。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國情,培育良好“三農”情懷。
在研學旅行活動實施過程中,師生一同解決新環(huán)境中的生活問題,獲得生活教育能力提升。教師要找準教育契機,給予學生鍛煉空間,使學生獲得生活技能。教師通過教育實踐,提升認識和固化認知。
研學過程中學與教環(huán)境發(fā)生了變化,師生變成了“社會人”。生生之間、師生之間、師師之間,淡化了校園角色意識,學生處理新問題獲得發(fā)展和提升。學生通過自我實踐去改變和調整。教師更需要有意識地示范社會適應技巧,以身作則、身體力行地實現(xiàn)教育社會知識拓展方面的“雙贏”。
三、 師生教學互動中促進師生共同成長
研學旅行活動中轉換了學習空間,設置了多元學習內容,師生互動中實現(xiàn)師生“雙贏”。研學旅行活動改變了教室課程的預設性,零散、多元而具化的研學內容拓展和豐富了學生的學習資源和空間。促使教師角色轉變成學生角色,更加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研學旅行活動實施過程中師生共時共情。研學過程中師生同時學習、實時交互,交流中實現(xiàn)情感互通。因此,研學活動師生互動中平等對話,對話交互中共享知識,通過溝通參與促進師生共同成長。
學生與客觀情景對話,通過自主學習認知未知事物。學生自主學習強調學生通過獨立設問、探究、分析等來實現(xiàn)學習目標,注重學生的主動參與、勤于動手,重在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研學活動過程中,學生將通過在校的前置學習,儲備與研學主題相關的問題鏈,搭建初步認知脈絡。學生通過自主信息收集與處理,發(fā)現(xiàn)新問題,架構起自我認知世界的框架。研學后學生進行成果展示,最終形成研學主題自我認知。整個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空間與權力,豐富學生與客觀情景對話的方法。
研學活動過程中,學生與同伴對話是學生從知識的“積蓄”走向“共享”的過程。這個過程關注學生與同伴的合作學習,有效解決自主學習帶來的封閉問題,激發(fā)學生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合作學習中要注意層次設計,要保證所有學生都能充分發(fā)表自己見解。借力師生互動積累,共同實現(xiàn)“雙贏”。
師生互動對話,是研學活動實施過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實現(xiàn)師生“雙贏”的有效途徑。在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學會傾聽,這是尊重學生整個對話的基礎,教師要對學生發(fā)言充滿期待與信任,讓學生在安全心態(tài)下交流,師生碰撞出更優(yōu)質的研學火花?;顒舆^程中要精準聯(lián)系,將學生與研學資源聯(lián)系起來,將學生與社會、與未來聯(lián)系起來。同時活動過程中要高質量反饋。教師要重建學生發(fā)言,聯(lián)系社會為學生開拓新思考。
四、 精神升華中促進師生共同成長
研學旅行活動既要促進師生知識增長,也要提高師生精神感悟,實現(xiàn)師生精神發(fā)展共同成長?;仡欉^去將活動主題內化為師生的信念與信心。在研學活動中通過實地感悟與觸摸,讓師生共同體會和感悟,要把活動主題內化為師生的共同信念與信心,深化體悟。
借力研學活動,從心靈深處觸動師生,實現(xiàn)師生精神共同升華,實現(xiàn)師生共同成長。為讓學生接觸真實生活,在體驗中學習和鍛煉,培養(yǎng)學生刻苦學習、自理自立的品質和精神,積極開展與農民合作社聯(lián)誼系列活動,如“共寄情懷”主題捐贈活動,培養(yǎng)學生關愛和奉獻品質。舉辦“共享課堂”主題交流活動,讓學生通過現(xiàn)場實時交流,感受生活不易,促發(fā)學生自我反思,學會珍惜當下幸福生活。開展“共敬英雄”主題紅色電影觀影活動,感受和平時代來之不易,懂得珍惜幸福生活。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贏在未來,每一個時代都有自己的使命與目標,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長征路”。引導師生在研學活動實施過程中,實現(xiàn)有理想、有信念地面向未來的精神升華。
參考文獻:
[1]賈成剛.研學·準備·透明·位置:開展“研學旅行”的八字要訣[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7(10).
[2]梁佳斌,李海燕.研學旅行課程實施過程中的師生“雙贏”[J].教育科學論壇,2018(28).
[3]張敬,王路遙.研學旅行:讓“成長”與“快樂”齊飛[J].教育家,2018(2).
作者簡介:
王曉敏,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靖遠縣大蘆鎮(zhèn)小蘆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