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韓
摘要:繩藝,通俗地說就是利用各種材質(zhì)的繩子制作成各種不同的手工藝品或者展示不同的表演。它能夠促進幼兒身體的正常發(fā)育與機能的協(xié)調(diào)發(fā)展,在提升幼兒動手能力的同時,促進他們的心理健康發(fā)展,進而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思維習慣,以及參與活動的興趣。在繩藝過程中滲透安全意識,能夠讓幼兒正確地利用好身邊的物品或者廢舊的繩子,讓幼兒在自制繩藝中豐富他們的生活環(huán)境,進而促進他們的身心全面發(fā)展。
關(guān)鍵詞:繩藝活動;安全意識;滲透策略
就幼兒的安全而言,既有身體安全,又有心理安全。將繩藝的搖曳多姿與其過程中的安全意識對接起來,能夠充分發(fā)揮幼兒的想象力,讓他們的動手能力得到及時地施展,讓他們多方面的潛能在融洽的氛圍中迸發(fā)。
一、收集材料,關(guān)注健康安全
幼兒進行繩藝活動的過程,就是將廢舊的繩子,以及與繩子相關(guān)聯(lián)的一些物件重新使用的過程。教師可以讓幼兒收集游戲材料,這個收集的過程就是培養(yǎng)幼兒不怕遇到問題、不怕做苦活,同時又培養(yǎng)相互幫助的良好品質(zhì),是一個關(guān)注健康安全的過程。
首先,繩子的顏色很多,幼兒收集到的品種越多越好。幼兒對周圍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心,當他們看到鮮艷色彩的繩子時,他們喜歡把它放在嘴里吮吸,這時教師要告訴幼兒色彩基本都不是天然的,都是化學制品染成的,對人體有害,讓他們改掉這個習慣。
其次,不同繩子的材質(zhì)不一樣,有纖維的、尼龍的、塑料的和棉的,他們摸在手上的感覺也不一樣。幼兒喜歡將繩子攥在手里,然后上下移動,繩子上的線頭容易扎手。教師可以讓幼兒在手上墊一張紙試驗一下是否扎手,然后再去把玩。
最后,其他物件的安全。有些繩藝活動的開展需要借助其他物件,如把繩子編成鏈條將玩具連接起來。只要家里有孩子上幼兒園,幼兒家長應該在家里設置一個廢品收集箱,把廢、舊物品裝進去,同時又不能把易碎的、尖銳的、易燃的物品放在收集箱里,要從源頭上保證幼兒的健康和安全。家里喝完的牛奶盒、各種飲料瓶,包括已經(jīng)用完的卷紙筒、包裝物品上的絲帶、帶著花紋的繩子、漂亮的抽紙盒等都可以放進廢品收集箱。在使用這些物品之前,家長、幼兒和教師要通力合作,將這些材料做一定的處理,以保證幼兒的健康安全。例如,瓶子要洗干凈;食品盒要把里面的干燥劑扔掉,以免幼兒誤食;包裝盒上尖銳的金屬物件要拆下來,盡量避免不必要的意外發(fā)生,或者在教師和家長的指導下使用。由此可見,安全收集是安全游戲的保證。
二、優(yōu)化活動,注重操作安全
繩藝活動的過程是讓幼兒親自參與的過程,也是特別需要強調(diào)安全操作的過程?!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他們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繩藝大多是手工活動,它包含一系列的操作,如粘貼、翻轉(zhuǎn)、纏繞、折疊、撕剪、編造、打結(jié)、涂粘顏料、整體染色、組合安裝等。這些操作可以鍛煉幼兒身體的靈活性,同時還可以培養(yǎng)他們活潑開朗的性格。但是,由于幼兒年齡小,平常實踐操作少,活動中的安全隱患就會增多。例如,在翻繩游戲時,幼兒有時會強行掰開手指,這容易扭傷手關(guān)節(jié)。因此,優(yōu)化繩藝活動過程,提升幼兒安全意識,是繩藝活動開展的當務之急。
首先,教師可以將操作與示范相結(jié)合,讓幼兒跟著教師做,減少錯誤操作造成的安全問題。以翻繩為例,這是幼兒比較喜歡的游戲,教師先讓幼兒把食指和大拇指伸出來,然后教師將翻繩插進去。接著,將食指和大拇指插在繩子里面,另外一只手也是同樣的操作。幼兒跟著教師做,有時還會迫不及待的問:接下來怎么做?教師說:掐緊后向上面翻。當幼兒跟著教師做時,他們就安全地掌握了這個游戲的要領(lǐng)。
其次,教師可以將操作與微視頻相結(jié)合,讓幼兒反復觀看,不斷揣摩,助力他們獲取成功。例如,在教學“盤扣”時,教師制作一個視頻,將一個月亮盤當成制作底板,幼兒看到后非常開心。視頻中繞線的過程就是走路的過程,路可以往上走或往下走,繞線也一樣。幼兒邊看邊學,整個過程清晰、簡練,又安全。
三、多元評價,提升心理安全
幼兒在玩繩藝時,教師要給他們足夠的安全感。一方面,由于他們的年齡小,需要教師的陪伴;另一方面,需要教師的及時評價與鼓勵,讓他們覺得內(nèi)心是安全的,進而放開手腳,讓繩藝展翅高飛。心理安全與身體安全同樣重要。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元評價,讓幼兒覺察到內(nèi)心的安全。
教師要把視角著力放在過程評價上,而不僅僅是評價結(jié)果上。繩藝活動作為對幼兒實施美育的一個有效途徑,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其藝術(shù)的情感教育功能,進而促進他們健全人格的形成。在繩藝活動過程中,幼兒的情感體驗和態(tài)度傾向應是教師評價的重點。例如,在“編網(wǎng)”活動中,有的幼兒在創(chuàng)作的第一步“掛線”都不能完成,這時教師要給予他鼓勵的眼神,表揚他努力的樣子,同時讓會的幼兒教他。又如,在學習“打結(jié)”的過程中,教師將幼兒分組,讓他們相互切磋、相互評價,看看操作的環(huán)節(jié)有哪些漏洞,進而完善自己的表現(xiàn)。當幼兒沒人關(guān)注時,他們內(nèi)心容易焦慮,會處于一個內(nèi)心相對不安全的心理狀態(tài)。而同伴與他交流,組長對他評價,教師及時發(fā)現(xiàn)其優(yōu)點,這樣的多元評價會讓他們在輕松的氛圍中享受繩藝帶來的樂趣。
安全意識的滲透,讓繩藝在幼兒的游戲活動中大放異彩,也讓他們的能力逐漸生長。繩藝是幼兒游戲的一個微小窗口,但是卻可以為幼兒的安全教學提供一個范例。
參考文獻:
[1]張春芳.幼兒游戲回歸自然與生活的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7(14).
[2]沈夢楚.教師介入游戲的研究現(xiàn)狀[J].課程教育研究,20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