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秋麗
【摘要】真正的語文課堂教學是明白如畫的,教師要讓學生知道學什么和怎么學。所選教學形式要積極為課堂教學內容服務,讓學生有所得。為此,我積極倡導課前自主預習既定目標,課堂上以達成預習目標為主抓手,預設與生成相輔相成的教學方式。真正落實合作學習的有效方法,增強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課前預習;問題設置;合作展示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語文課堂教學要有教師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學習目標,做到有的放矢。但是,語文課堂教學真正要教學生什么呢?學生該如何學習呢?這也是我們語文老師所要關注的問題。我在平時的聽課中發(fā)現(xiàn)有兩類語文老師:一類是重自己的教學內容,喜歡唱獨角戲,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不知怎么學,好像唱大鼓的,注重自己的“唱”,不管下面學生的學,教與學分離;另一類是注重教學形式的多樣化,積極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是,由于教師自己對課文的深度把握不夠,對學生討論問題的設置可能就存在一些問題。我總結為兩點:一是問題設置不精練、不夠準確、不能由設置的問題來引導學生對所學課文有深度的把握;二是問題設置可操作性不強,學生對問題沒有興趣,激發(fā)不了學生對問題的求知熱情。所以,語文教學要實實在在幫助學生解決問題。落實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就要讓學生知道你的這節(jié)課要學什么,在平時訓練中讓學生知道怎么學。學生動起來,積極參與到問題的解決,在下課鈴聲響起時,學生才能露出會心的笑容。我想,你知、我知,老師與學生在結束這節(jié)課時心有靈犀地感受到彼此順利完成教與學的任務,難道這不是一種有效的課堂教學嗎? 為了實現(xiàn)這種課堂教學目標,我做了如下的嘗試,在語文教學實踐中起到很好的效果,我想在此與同仁分享交流。
讓學生知道學什么,狠抓課前預習。抓住課前預習,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讓學生在課前預習中自主學習,查找問題,積極主動思考,這樣許多問題在預習中就可以解決了。同時,對在自主預習中解決不了的問題,在語文課堂上學生會積極主動聽老師講解,重點解決自己在預習過程中不懂的問題,這樣大大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因此,課前預習目標的設置至關重要。老師一定要在學生課前學習目標的設置上下功夫,定位預習目標要適合準確,不僅切合文本學習內容,也要難易適中,可操作性強,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如何設置預習目標呢?我認為備好教材是前提,備好學生是關鍵,兩者同樣重要,相輔相成。
以說明文《黃鶴樓》為例,我設置了學生課前自主學習的預習目標。在預習中能準確、流暢地朗讀。學習方式:課前自主學習。怎么學:查字典讀準字音;讀三遍以上能解決自然流暢朗讀問題;借助文言文導讀,理解課文。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如有理解不了或有疑問的詞句標明記號,以便在課堂展示中質疑;從文中能找出“古今異義”“一字多義”“詞類活用”的字,并能作解釋。設置這個問題目的是提醒學生學習文言文必須要掌握的內容,重文言知識的積累;概括本文介紹了黃鶴樓哪些方面的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有人說,《黃鶴樓》這篇文章突出了一個“仙”字,你認為是這樣嗎?簡要分析原因,這是這節(jié)課的核心問題。
以上案例所設置的預習目標,我基于以下幾點考慮:一是每個問題的行為主體是學生,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是引路人,教師的主導地位沒有淡化;二是問題設置由淺入深,學生自主預習的可操作性強;三是必須要有一兩個問題能切中文章深度的問題,由點到面,能由小的突破口引出學生對所學文章的把握。
語文課堂中學生要知道怎么學,通過課堂展示,在課中達成預習目標。首先,在達成預習目標中生成教學目標。學生在解決預習目標的過程中,往往會發(fā)現(xiàn)許多問題,有些問題沒有意義,但一定會生成有意義有價值的問題,學生發(fā)現(xiàn)一個有價值的問題就需要老師積極引導,讓學生參與學習,解決學生發(fā)現(xiàn)的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這往往比老師拋出一個問題,讓學生解決問題更有意義和價值。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課堂教學中的目標生成。因此,語文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并能鼓勵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提出問題,由老師篩選、提煉問題。老師如果能提煉篩選得好,那么,這些問題的價值不言而喻,為生成目標課堂教學錦上添花。但是,我們老師決不能放棄課堂學習目標的達成,因為只有在達成學習預習目標的過程中,學生才真正學習文本,看了、學了、思考了,才有可能發(fā)現(xiàn)有價值的問題,如果沒有了教師的預習目標,學生在無目標的情況下自主學習往往是低效的,這樣也很難發(fā)現(xiàn)有價值的問題,教師很難將語文課堂教學提升一個境界。其次,展示課堂學習成果。以小組為單位,每組學生分配層次差不多,優(yōu)生和學困生交織在一起,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在學生提出有意義有價值的問題后,老師精心篩選,提煉問題,分組討論,交流學習,針對一個問題可以分組討論交流,如果問題較多,每組領一個主要任務,學有余力可以輔助解決其他組的學習任務,選好每組展示的組員。同時,讓沒有上臺展示的同學記下不是本組學習的問題題目及答題要點,這樣更能夠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學習到更多的知識點,擴大了課堂教學的容量。同時也可以有效防止沒有在黑板上展示的學生無事可做,把這個作為課堂作業(yè),老師的課堂作業(yè)就是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學生通過學習,形成作業(yè),在課后老師能及時了解學生在這節(jié)課上對老師提出問題的掌握程度,然后對沒有掌握的同學,及時輔導,這樣在教學實踐中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以《凡爾賽宮》為例,達成目標如下。
第一,閱讀第四自然段,說說本段的說明順序;第二,從文中找出描寫性的語段,簡單賞析。學會從多角度賞析(目的是讓學生從中能歸納出一般說明文的每段說明對象就是在段首);第三,概括三至七自然段的說明內容(從每段中找原話)。
在學生展示過程中,存在以下情況:對于問題一,有兩種答案,一種是空間順序;另一種是由前到后的空間順序。相比較而言,后一種答案是比較全面的。教師要點出來;對于問題二,學生的賞析多樣化:有從修辭角度賞析的,有從色彩性的形容詞角度賞析的,有從準確動詞角度賞析,還有從表達方式和表現(xiàn)手法角度賞析的等等。總之,不同的賞析角度,能夠讓老師看到學生的靈性和多樣性,讓語文課堂教學內容豐富多彩;對于問題三,學生的回答存在兩種現(xiàn)象:一種答案是增強了說明文的趣味性,一種是提高了讀者閱讀文章的興趣,通過凡爾賽宮與富蓋府邸的比較,突出了凡爾賽宮富麗堂皇的特點。其實,學生答的是對的,但是不全面。老師積極引導,聯(lián)系所學習過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有關插敘美女蛇的故事,學生恍然大悟,從而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課堂展示,其中一個目的就是將各組的觀點放在“臺面上”,讓大家看各組好在什么地方?不足在什么地方?取長補短,再加上老師的引導、點撥,好與不好自然就一目了然了。
總之,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我們語文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積極探索,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總結經驗教訓,找到適合自己學生的有效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鄭杰.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