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新課改對于中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十分之重視,對于高中政治課程新課改做出了要提高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明確指示,另外也提出了增加社會實踐活動課時的具體要求。活動型教學的新型課堂模式無疑是對傳統(tǒng)政治課堂模式的巨大挑戰(zhàn),但這也是新時代教育轉型的必經之路。
關鍵詞:高中政治;核心素養(yǎng);活動型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36-0055-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6.048
活動型教學,顧名思義,指的是教師以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為方向,一改傳統(tǒng)的單方面知識講授的上課方式,把課堂設計為以社會實踐活動為主的、能讓學生結合實際產生思考的形式,讓學生之間能夠通過分成小組完成各自的任務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團隊配合力以及思考探索性的新型教學方式。這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可以把課堂變?yōu)橐粋€個情景想象室,既能讓學生更有代入感地掌握相應的課本知識,又能輕松有趣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一、高中政治課程采用活動型教學的必要性
(一)培養(yǎ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需要
高中政治課程作為一門與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相結合的學科,深深影響著學生的價值觀,其教學質量的保證對培養(yǎ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接班人具有深遠的意義。在這個諸多傳統(tǒng)文化尋求創(chuàng)新的年代,舊式教學方式中的糟粕有必要被教育工作者所丟棄掉,取得顯著成效的活動型教學模式,值得各位教育工作者研究學習并不斷實踐,以保障我國未來新一代的接班人擁有健康的價值觀。
(二)消除傳統(tǒng)政治課堂給人留下的刻板印象
傳統(tǒng)政治課堂給人留下的刻板印象諸如比較枯燥、死記硬背等等,已經令現如今的許多學生難以接受,他們在新教育時代對于課堂的要求早已轉變?yōu)檩p松、有趣等關鍵詞,因此高中政治課堂形式的轉變已是不可阻擋之態(tài)勢。新型的活動型教學,通過課堂上的情景假設活動、社會實踐活動、課堂小任務等等,不僅增強了課堂上的趣味性,還能夠讓學生更多地留意身邊實時發(fā)生的社會事件。
(三)增強學生在政治課堂上的互動與思考
活動型教學由于設計了較多形式的活動作為課堂內容,分小組自然就成為了一個避免不了的增強學生之間互動的方法,通過在小組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不僅有利于學生之間增進感情,還有助于提高班集體凝聚力。另外,在不同的活動扮演不同的角色,能夠帶給同學們更多的角度以及啟發(fā),從而引起他們對于社會事件更為積極主動的自發(fā)性思考與探索。
二、高中政治課程活動型教學設計的注意事項
(一)分清課堂的主體與客體
首先,活動型教學的設計一定要注意分清楚課堂的主體是學生和知識,客體才是老師和活動。在課堂中增加活動一方面是為了方便教師更為生動形象地進行授課,另一方面是為了讓學生在一些設置好的情景之下更有代入感,而不是僅僅為了符合國家和學校的要求,一股腦地把課堂全部改成活動的形式,那樣做只會令高中政治課流于活動的表面形式,而失去它原本應該起到的教育意義。因此,活動的設置一定要適量,活動的開始時機最好不要固定,而是應該根據課堂的具體情況去選擇。
(二)保證課堂的樂趣與質量
其次,活動型教學的設計一定要把握好樂趣與質量的結合。活動太過無趣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即使下次活動較為有趣可能有些學生也提不起太大的興趣了;而活動趣味性太強,又容易致使不少學生把關注點放在對活動的參與上,從而忽視了對知識的掌握,整體的教學質量會較為低下。所以,活動的內容一定要與教學目標緊密結合,對于課堂的紀律管理也應做到拿捏自如,讓每節(jié)課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下又不失課堂的樂趣性,讓學生能夠感到充實而又輕松,而不僅僅是開心與放松。
(三)關注課堂的反饋與互動
最后,活動型教學的設計一定要為課堂的反饋與互動設立好評價機制?;顒有徒虒W并不是簡單的讓教師以自己為主導,不分時機,不看學生狀態(tài),隨意提出活動和任務,不組織不引導讓學生自發(fā)進行活動的教學。因為活動的目的其實就是為了增進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增加師生間的教學反饋,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評價,所以,教師需要精心設計出良好的評價機制,包括學生自我評價機制、小組互評機制、課堂滿意度評價,以及課堂建議等等。這些反饋不僅有助于發(fā)現課堂上存在的問題與不足,而且能夠幫助教師后續(xù)及時地具有針對性地去進行課堂優(yōu)化。
俗話說得好,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離不開每位教育工作者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在如今這個擁抱創(chuàng)新的時代,高中政治課程背負著培養(yǎng)適應時代發(fā)展需要的建設者的使命,為了能夠讓新時代的接班人擁有健康的價值觀,需要教育工作者行動起來,積極研究并學習和實踐活動型教學方式,共同為我國傳統(tǒng)教育方式的變革與創(chuàng)新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李曉燕.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活動型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構建[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8(3).
[2]陳學釵.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思想政治課程教學設計探討[J].西部素質教育,2018(8).
[3]吳瑕.活動型高中政治課堂的構建[J].課程教育研究,2017(25).
[責任編輯 萬淑蕊]
作者簡介: 譚家明(1981.12— ),女,漢族,吉林通化人,中教一級,研究方向:高中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