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水平的發(fā)展,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問題也漸漸引起了人們的重視。近幾年來,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思維導圖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應用,除此之外,很多中高年段的語文教師也將思維導圖應用于教學中。因為相較于傳統(tǒng)的教學,思維導圖的優(yōu)勢更加明顯,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提升學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但是,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還有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對思維導圖的現(xiàn)實意義了解不透徹,也沒有掌握思維導圖的應用方法。據(jù)此,本文分析了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問題,希望能夠為相關人士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語文;應用方法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30-0024-02
引 ? ?言
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要想達到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就必須想辦法提升教學效率。提升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點在于面向的主體為小學生,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很難把學習精力長時間地集中在一個對象或問題上。此外,小學生的記憶往往以機械記憶為主,不擅長對正確的記憶過程進行組織。所以,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主動性,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據(jù)此,本文對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問題進行分析。
一、思維導圖的概念及應用必要性
1.思維導圖的概念
要想對整體問題進行研究,就必須在一定程度上對思維導圖的概念進行明確。對于思維導圖而言,其存在著多種不同的部分,無論是中心圖還是關鍵詞,抑或是延伸分支及符號等都需要包括在其中,思維導圖需要通過圖畫及關鍵詞等激發(fā)學生的靈感,并促進學生對知識結構進行發(fā)散性的思考,可以說應用思維導圖的過程也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模式的過程。與常規(guī)教學相比,思維導圖的應用具有較大的價值,如果教師能夠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良好地應用思維導圖,就可以讓學生從小學階段就接觸圖形思維,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意識,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其未來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2.思維導圖應用的必要性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很多小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都沒能很好地掌握學習方法,只有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才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可以應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一方面,應用思維導圖不僅能幫助教師對語文教學內容進行梳理,從整體上把握語文教學的框架,還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思維導圖也能夠間接提升其教學反思能力。
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利用思維導圖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更加輕松地進行書面表達,提升其學習效率。另外,學生也可以通過思維導圖構思各類問題,這樣不僅可以建構學生的抽象化思維模式,同時還能夠激發(fā)學生思維層面的潛能[1]。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能夠從思維的層面為學生的學習過程提供思路,為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提升打下基礎。除此之外,應用思維導圖還可以在語文課堂中營造出輕松愉悅的氣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措施
1.在詞匯教學中對思維導圖的應用
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包括多個方面,換句話說,小學語文教學的內容較為廣泛,在不同的內容中,思維導圖存在著不同的應用方法。從詞匯教學的角度來看,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是較為重要的教學內容。對于小學生來說,其在學習語文一段時間后會掌握一定的識字方法,但是在學習生字時,往往就會忘記自己掌握的方法,或者是不知道究竟該運用哪一種方法,導致出現(xiàn)各類錯誤。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應用思維導圖,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加直觀形象地記住所要學習的生字,并真正掌握學習方法。
在對思維導圖進行設計后,學生學習詞匯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會更高。長此以往,學生在習慣了思維導圖教學后,就可以形成良性循環(huán),甚至具備對思維導圖進行設計的能力。學生自己設計思維導圖,在形狀方面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圖案,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學習興趣。
由于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應用了思維導圖,所以原本較為枯燥的詞匯教學過程也就具備了圖式工具,變得多彩有趣,同時促進了學生聯(lián)想思維的發(fā)展。與此同時,思維導圖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也印證了學生的記憶可以從一個詞語發(fā)展到相關聯(lián)的許多詞語,教師完全可以利用這一特點,以點成面地進行教學,高效率地提升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水平,并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2.在閱讀教學中對思維導圖的應用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較為重要,如果說詞匯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基礎,那么閱讀教學就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在以往教學中,由于學生的年齡較小,知識水平有限,很難理解文章的具體思想和觀念,導致閱讀教學效率較低。而應用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提高閱讀理解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在字詞使用的基礎上展開教學,同時挑選具備一定故事性的課文來應用思維導圖。例如,在《北京亮起來了》這篇課文中,教師就可以利用思維導圖,按照文章中描寫的具體景物設計思維導圖的分支,通過思維導圖可清晰地展示課文的寫作順序,便于學生進行理解,有利于提升教學效率。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還應該靈活運用思維導圖,盡量以學生的角度去判斷思維導圖的合理性與可行性。例如,在講授有明顯的起因、經過、結果的敘事形式的課文時,教師應創(chuàng)新思維導圖的應用方法。在此以《寓言兩則》中《揠苗助長》這篇課文為例,雖然這篇課文的篇幅不長,但是其主旨思想具有深刻的意義。在應用思維導圖時,教師應先設計三個分支,分別是起因、經過與結果。在教學時就可以讓學生按照設計好的分支把課文內容厘清,在此基礎上,教師再教學生歸納文中的關鍵詞,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很容易就能厘清課文的脈絡,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知識、積累詞句[2]。
3.在寫作教學中對思維導圖的應用
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難點,很多小學生都無法掌握寫作的方法,而合理應用思維導圖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學會寫作。首先,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確定寫作的主題,進而引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在“假期中最難忘的一件事”的習作教學中,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引導,讓他們明白,寫作的過程既要有事實為依托,同時也要有一定的想象內容。其次,在確定主題內容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進行想象,如對小學生來說,假期中最難忘的一件事,大多數(shù)都是玩到了好玩的,吃到了好吃的,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圍繞“玩得高興”“吃得開心”等主題進行想象,之后為學生的選材提供素材內容。
在確定主題后,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對導圖進行完善,對框架進行建構。首先,教師應該通過取舍材料對思維導圖進行完善。其次,應該為學生介紹思維導圖,并讓學生以完善的思維對重點內容進行掌握,在此基礎上可讓學生嘗試進行寫作。
教師應指導學生對思維導圖進行創(chuàng)新,進而指導其具體的寫作方式。例如,部分學生會嘗試對人物心理層面進行描寫,通過具體化的方式表達自身的感受,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就應該對其進行引導,讓學生在思維導圖的支持下將寫作思維流暢化,如教師可以通過思維導圖上的關鍵詞促進學生思考。另外,思維導圖能夠為學生的寫作提供豐富的素材,并讓學生的具體寫作過程緊緊圍繞主題展開,使主題內容的呈現(xiàn)體現(xiàn)出層次性的特征。在思維導圖的幫助下,學生的寫作既能夠具備鮮明的層次性,又能保證內容的深度。
4.在背誦記憶中對思維導圖的應用
“背誦”是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內容,也是學生必須要掌握的能力之一。只有多進行背誦,才能夠增加知識的儲備量,同時增強學生的語感。但是對于學生來說,僅靠死記硬背是無法滿足其學習需求的,另外,死記硬背會降低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進而降低學習效率,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排斥心理,長此以往,學生一提到背誦就會出現(xiàn)抵觸情緒。針對這一情況,小學語文教師可應用思維導圖,讓學生通過思維導圖中的關鍵詞句來對學習內容進行復述,從而背誦具體的內容。另外,思維導圖色彩鮮明、脈絡清晰,可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結 ? ?語
在應用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學生探究新事物的動手能力和學習能力能夠得到提升,同時在自我展示的環(huán)節(jié)中也可以通過思維導圖鼓勵和刺激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從而提升語文學習的效率。
[參考文獻]
黨潤雄.小學語文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應用策略例談[J].課外語文,2019(06):22-23.
楊仲好.基于思維導圖的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J].新課程(小學),2018(12):151.
作者簡介:楊耀霞(1977.10—),女,浙江慈溪人,慈溪市開發(fā)小學副校長,小學高級教師,慈溪市骨干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