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玲
摘 ?要:“電子書包”是一種便攜式的學習終端,可以優(yōu)化師生課堂互動。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要優(yōu)化主體間的關系、增強主體間的交流、關注主體間的評價。“電子書包”改變了師生的教學生活,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更加輕松、自由、愉悅,從而助推學生數(shù)學學習生命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電子書包;師生互動;行為研究
所謂“電子書包”,從硬件上講,是指一個“集移動終端、互動教學軟件、教學資源、云教育平臺于一體的便攜式的學習終端”;從軟件上講,是指“學生個體的學習環(huán)境”。在“互聯(lián)網+”的時代背景下,“電子書包”以各種移動設備(如電腦、手機、平板等)為基礎的促進學生有意義學習的軟件為架構。“電子書包”改變了師生的教學生活,能夠促進師生、生生之間展開有效的課堂互動。
一、基于“電子書包”,優(yōu)化主體間的關系
師生、生生關系是教育中人與人最為基本,也最為重要的關系。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往往是異化的,規(guī)約、控制、鉗制等充斥其中。具體體現(xiàn)為師生一方對另一方的支配,這種關系是一種“我與他”的關系。真正的師生關系應當是一種民主、平等的“我與你”的關系。具體而言,體現(xiàn)為“對話商討”“求異創(chuàng)新”“相互協(xié)作”“共同爭辯”等。運用“電子書包”,首先就能優(yōu)化主體間的關系。
“電子書包”不僅向師生提供了課程資源,而且向師生提供了立體化、多向化的交流時空。這種交流既可以是師生主體“在線”的,也可以是師生主體“離線”的。但無論是在線或離線,都是師生、生生主體在場的。比如教學“異分母分數(shù)相加減”,筆者首先將“同分母分數(shù)相加減”的一些習題發(fā)送到學生的“電子書包”。學生的“電子書包”中包含有“小黑板”軟件,他們在“小黑板”上板演。如此,每一位學生在完成相關習題之后,通過“電子書包”及時反饋給教師。這樣,一方面激活學生的已有數(shù)學知識經驗,另一方面讓教師掌握學生的具體學情。在這樣的教學中,教師與每一位學生都積極互動,教師充當?shù)氖且龑д摺l(fā)者,而不是獨裁者、控制者?;凇半娮訒钡臄?shù)學課堂,構建了一種自由、民主、和諧的氛圍。這個過程,沒有強迫,沒有規(guī)約的指令性語言,有的只是師生、生生之間的協(xié)作默契。
“電子書包”作為一種認知工具進入課堂,運用合適的APP,能夠助推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的加工、探究、表達等。這里,營造了一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民主平等、自由和諧的環(huán)境。浸潤于這種民主、平等的環(huán)境之中學習,教師真正做到了以人為本。
二、基于“電子書包”,增強主體間的交流
“電子書包”是基于網絡環(huán)境下的,因而是立體化、多元化的,這樣的“電子書包”有助于充分發(fā)揮師生、生生之間的智慧,從而形成多元的信息交流渠道。置身于這樣的交流場中,學生的才智、智慧等能有效地碰撞,從而讓師生、生生的生命能獲得立體性成長。從根本上說,“電子書包”不僅擴展了師生、生生交流的廣度,而且增強了師生、生生交流的深度。
教學“梯形的面積”,傳統(tǒng)的數(shù)學課堂教學由于教學時空的限制,由于教師的把控、主宰,由于受教材的束縛,梯形面積公式推導過程往往比較單一。而借助“電子書包”,學生能運用電子書包中的“學習資源”等,借助“移動設備”“互聯(lián)網技術”,學生能進行多向化的探究、交流,從而讓學生的學習從“單一”走向“豐富”。學生輕松地獲取、篩選、整理信息,形成多元化的探究思路。比如有小組學生用兩個完全相同的梯形直觀地拼合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有小組學生將梯形通過剪拼、旋轉等手段轉化成長方形,有小組學生將梯形分成兩個三角形,等等。在“電子書包”的“學習平臺”上,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將自我的探究方法敞露出來,從而形成了多元化交流。這種多元化的交流,不僅敞亮了學生的數(shù)學視界,更為重要的是增進了師生、生生之間的溝通、交流,促進了學生自我反思、成長。這種師生交流不僅在廣度上延伸,在深度上也得到拓展。比如,師生可以展開一對一的交流、一對一的互動。這樣的交流、互動,促進了學生的學習參與,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認知、思維的發(fā)展。
基于“電子書包”的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師應當將更多的機會、空間讓位于學生,以便學生進行合作交流。借助“電子書包”,可以增強師生互動,讓學生深度參與、交流、合作。在這個過程中,每一個學生都可以發(fā)表個人觀點,將觀點呈現(xiàn)于互動空間,從而能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發(fā)展。
三、基于“電子書包”,關注主體間的評價
傳統(tǒng)的師生交流、互動往往是“一對多”,師生交流方式往往就是“一問一答”的方式。這樣的方式,師生之間的評價往往就是“教師評價”。這種評價,主體單一、方式單一。評價的功能往往就是“甄別、證明”。基于“電子書包”的師生互動,其評價往往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學生之間由于展開了互動交流,因而評價的主體多元、評價的方式多元、評價的內容方式豐富。這樣的評價,促進了師生之間的溝通、了解,促進了學生的自我反思、成長。
教學“三角形的內角和”時,學生運用“電子書包”進行自主探究,形成了多樣化的探究范式。比如,有學生運用“量角法”測量三角形的內角和,然后將它們加起來;有學生用“撕角法”,將任意一個三角形三個角疊放在一起;有學生從長方形分成兩個直角三角形,推出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然后將任意一個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沿著高分成兩個直角三角形,從而推導出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進而概括出任意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在學生完成了自主探究之后,筆者讓學生運用“電子書包”進行交流,然后進行主體之間的互動評價。有學生認為,“量角法”不太精準,比較模糊;有學生認為,“撕角法”比較精準;對于“推理法”,學生都比較贊同,紛紛用“電子書包”中常用的評價用語來表達。在此基礎上,筆者運用“電子書包”中的“畫圖小工具”,通過不斷拉動三角形的邊,讓其改變形狀,而內角和始終不變的展示,更是讓學生感受、體驗到“電子書包”的優(yōu)越性。這種運用“電子書包”中軟件對三角形的內角和的展示,更讓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變得有聲有色。
基于“電子書包”,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從自我的“主體性”走向自我與他我相結合的“主體間性”。主體間的反思、評價,讓學生的集體才智、智慧得以碰撞,形成了多向性的互動鏈條、學習對流。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收獲成功的喜悅。
運用“電子書包”進行師生主體互動,有助于師生、生生之間展開協(xié)同學習。在教學中,教師要運用合適的APP,幫助學生完成知識轉換。借助“電子書包”,學習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異地可以共享,異時可以共學?!半娮訒狈路鸾o學生插上了一對學習翅膀。學生在學習中更加輕松、自由、愉悅。當然,在具體運用過程中,教師也要警惕學生患上“電子書包依賴癥”,注意保護學生的視力,不能讓學生被技術所控制、所裹挾,而應充分發(fā)揮人的主導、示范功能,助推學生數(shù)學學習生命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