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媛
摘 要 當前我國的教育目標之一是關注每一個學生,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因為每一個學生都是學習的主人。但由于每一個學生具有不同的特點,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因此教師無法用統(tǒng)一的標準要求所有學生,這時候教師需要進行因材施教教學。在小學數學中實施因材施教教學的有效策略包括:避免學生時間浪費,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發(fā)揮學生個人特長。
關鍵詞 因材施教;小學教學;時間浪費;學習效率;個人特長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18-0112-01
小學是學生接受正規(guī)的學校教育開啟的階段,每一個學生都具有巨大的潛力。而由于學生家庭背景、性格特點等因素導致每一個學生都是不同的。這時候教師無法使用統(tǒng)一的教學方式來給全班學生教學,因為這個教學方式可能只適用于一部分學生,而另一部分學生則會由于接受不了教師的某種教學方式而感到學習很困難,從而在小學階段就對學習喪失了興趣。基于此種情況,筆者特結合多年數學教學經驗,談一談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實施因材施教策略,希望對廣大教師有所幫助。
一、避免學生時間浪費
小學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但還需要教師的積極引導。教師可以根據明確的教學目的將同班學生按照相近的能力劃分成幾個小組,根據他們的能力水平實施不同的教學方法,給予他們不同的能力反饋,從而進行同班同學的因材施教教學。而根據因材施教教學,學生有自己的小組,同組之間的成員可以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另外,教師由對全班四十幾個學生的教學轉變?yōu)閷Σ煌〗M的不同時間的教學,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學生的時間浪費。
例如,在進行《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這一部分內容的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明確的教學目的,實施因材施教教學,避免學生的時間浪費。小數的加法和減法的教學重點在于讓學生在了解小數的性質后進行數學計算,教師的教學目的也在于此。因此,教師可以采取因材施教教學的方式,先教授給全班小數的性質,再教授給接受能力高的學生如何進行小數的加減法運算,再對接受能力較低的學生進行教學。在教師為第一組學生教學時,第二組的學生可以自己領會小數的意義,促進他們對知識點的理解;而當教師給第二組學生進行講解時,第一組的學生已經可以自己進行計算了,這在很大程度上節(jié)約了學生的課堂時間。
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在日常教學中因材施教教學的運用可以將復雜的內容進行分解與簡化,然后采取生動形象的方式將其傳授給學生,這可便于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但這要求教師在進行因材施教教學時循序漸進,清楚因材施教教學應該怎樣實施,需要注意哪些問題,能做到擅長主動地將因材施教教學運用到日常教學中。同時,教師在對教學內容進行循序漸進的分層式教學時,需要注意因材施教教學的方式方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中因材施教教學的效率。
例如,在講授《圓柱與圓錐》這一章節(jié)內容時,教師可以進行循序漸進的因材施教教學,提高數學的教學效率。這一章節(jié)內容主要講述了圓柱與圓錐的特點和兩者之間的關系。對于兩者關系的問題,教師可以循序漸進進行講解。可以對低層級的學生先進行圓柱部分內容的講授,讓學生們徹底搞懂圓柱的特性后再進行圓錐部分的學習。而對于高層級的、理解能力高的學生,教師則可以在保證學生充分掌握了所學知識后適當加快速度,提高數學的教學效率。
三、發(fā)揮學生個人特長
小學階段的學生在不同的家庭背景下長大,每個人都具有不同特點和特長。因此,教師在教學前可以先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熟悉他們的特長,利用學生的特長進行鼓勵、鼓舞,從而將每個學生都培養(yǎng)成有自信、樂觀、開朗的人。而作為教師,應當觀察到學生的情緒變化,分析每一個學生的性格和能力水平,進行因材施教。進行因材施教時,教師要尊重學生本有的性格特點和學習方式,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發(fā)揮學生的特長,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
例如,在進行《觀察物體》這一章節(jié)內容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分析學生的性格特點,行為方式和能力水平,對其進行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主體性。這一部分的教學目標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的狀態(tài)。但由于每位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有所不同,教師要對不同層級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實施因材施教。比如,教師可以讓空間思維能力好的學生發(fā)揮自己的個人特長,幫助其他空間思維較差的學生;對空間思維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通過各種實物的演示來增強他們的空間思維能力,以尊重學生的主體性。
總之,由于學生個體所具有的差異性,教師不能按照統(tǒng)一方式進行教學,必須根據每一個學生的特點進行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當代,甚至古代眾多教育家推崇的,這是符合學生發(fā)展實際的。教師實施因材施教教學必須符合學生的個人特點和性格,具體策略包括:通過因材施教原則進行學生的互幫互助從而幫助學生節(jié)約課堂時間,避免課堂時間的浪費;通過因材施教教學將整個班級劃分層次進行教學,從而提高教學的效率;通過因材施教教學發(fā)揮學生的個人特長,這將大大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參考文獻:
[1]李盛.小學數學教學中因材施教理念落實策略[J].青海教育,2018(09).
[2]吳暹蘇.因材施教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