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劍平
【摘要】? 一個和諧的班集體,要求班級中的每個個體都能恪守群體生活規(guī)則、班級學習規(guī)則,要求班級中的個體都有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所以,班級管理工作中,以德育為先,才能助力和諧班集體的構建。本文就初中班級管理工作中,如何有限開展德育工作展開了論述,提出了幾點建議和思考。
【關鍵詞】? 德育為先 班級管理 和諧集體
【中圖分類號】? G635.1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21-013-01
一、積極引導,培養(yǎng)良好認知
初中階段的學生,其價值觀念和道德品質(zhì)正處于養(yǎng)成期,學生對事物的是非對錯的判斷力和辨識能力較低。在班級管理中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道德品質(zhì),應當以德育認知的滲透為前提,要幫助學生提升辨識能力和判斷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美好品質(zhì)。所以,班主任可以在班會或活動課中,向學生開展品德認知教育,以促進學生美好品質(zhì)的培養(yǎng)。在我所任教的班級中,班級中有幾名性格內(nèi)向的留守兒童,這幾名學生自卑而敏感,在班級中的交往范圍也僅限于與自己相似的家庭情況的小團體中。實際上,這幾名學生渴望友誼和關愛,但是卻始終不敢放開懷抱與更多的同學交往溝通。久而久之,班級中開始形成了相互獨立的小團體,更有部分調(diào)皮的學生戲弄這部分內(nèi)向自卑的留守兒童。于是,我借班會機會,對學生開展愛的教育。從儒家思想中的仁者愛人,到墨家思想的兼愛非攻,幫助學生認識到與人為善是一種傳統(tǒng)美德,更是人們交往中的重要素養(yǎng),是個人道德素質(zhì)的重要體現(xiàn)。同時,我要求學生要珍視友誼,并向學生講述伯牙與鐘子期的故事,讓學生認識到友誼的偉大,讓學生增強對友誼的珍視,并要求學生掌握維持友誼、與同學建立良好關系的途徑,包括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相互體貼。此后,我要求班級中的幾名調(diào)皮的同學說出自己對友誼的看法,并在課后與幾名內(nèi)向的留守兒童交流,逐步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要求這幾名學生主動參與班級活動、與其他學生交流,以拓展學生的交際圈。在這種教學方式之下,幾名學生的性格逐步變得開朗,班級中的風氣也越來越正。
二、組織活動,構建和諧班風
和諧班的集體,應當是團結、奮進、友愛的。所以,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中,塑造學生的品德,還應當幫助學生秉承友愛的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對班級的向心力,提升學生的團結意識和奮進精神,以群里的力量感染學生,讓學生在班級中有更高的熱情,為班級目標的達成付出更多的努力?;顒邮桥囵B(yǎng)學生友愛和團結意識的重要載體,活動在調(diào)節(jié)學生的學習生活之外,還能成為訓練學生美好品質(zhì)的載體。所以,班主任引導學生參與活動,能夠起到“磨刀不誤砍柴工”的管理效果,能夠激發(fā)出學生更多的動力和熱情。在某次校級運動會時,我鼓勵班級中的學生積極報名參與,更是在課間引導學生開展訓練,給同學們設計并頒發(fā)有著班級象征的班徽,號召學生在訓練和參與運動會時佩戴。參與報名的幾位同學,日常學習中的表現(xiàn)并不好,甚至在課堂中經(jīng)常調(diào)皮搗蛋,不按時完成作業(yè)。此次參加運動會時,我鼓勵同學們在體育課中為這部分參與運動會的學生提供幫助,攜帶水杯、紙巾、濕巾等物品,全力協(xié)助班級中參與運動會的成員們。在運動會時,我更是將未參賽的學生分組,為運動員寫口號、設計標語、佩戴者有班級象征的班徽,為運動員們加油打氣。最終,在運動會中,班級中的參賽學生取得了良好的成績。雖未有我對學生進行說教,但是活動后的學生,變得更加團結。而反思這一案例,無論是參賽學生還是觀眾,都從活動中獲得了道德品質(zhì)的提升。對參賽學生而言,在班級學習中,似乎始終都缺乏存在感,被學生和教師忽視。但是經(jīng)過此次活動之后,學生意識到班級的團結與融洽,意識到班級中學生彼此之間的和諧與溫暖。所以,學生的團結意識和集體榮譽感更強,而這種團結意識和集體榮譽感恰恰成為了約束學生的重要情感,在班級目標引導下,這部分學生將會有更多的動力向著目標奮進。而對于未參賽、只是作為觀眾的學生而言,這部分學生開始對參賽學生刮目相看,當看到該部分學生為班級榮譽而戰(zhàn)時,作為觀眾的學生也開始變得滿腔熱情,真心為這部分勇敢奮進的學生吶喊鼓掌。所以,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美好品質(zhì)、構建和諧的班風,還可以通過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活動的方式給學生以訓練,實現(xiàn)和諧班集體的構建。
三、言傳身教,樹立班級典范
初中階段的學生,模仿能力和學習能力較強、學生的可塑性強,教師對學生開展的教育工作,還可以通過在班級中樹立典范的方式開展教學。首先,教師自身是學生學習的典范,無論是學生有意識還是無意識之間,學生都會向教師看齊、模仿教師,包括教師的言行舉止等各方面。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當注重言傳身教,應當將自身作為學生學習的標桿和典范,讓自己成為學生品德優(yōu)化的重要參照資源。例如,教師要求學生誠信、守約,那么教師在班級管理和教學活動中,所有的承諾都應當如期兌現(xiàn),為學生樹立品德學習典范。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在班級中選任學習之星和學習典范,選出班級中的學習之星,讓學生在班級中獲得熏陶和感染,從而獲得品德的感化。
總結
學生的品德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的品德培養(yǎng)直接影響著班級管理的質(zhì)量??梢哉f,學生的品德素養(yǎng)直接決定了班級的和諧奮進程度。對此,教師可以通過積極引導、組織活動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言傳身教等措施開展教學,以實現(xiàn)對學生道德素養(yǎng)的優(yōu)化,實現(xiàn)班級管理的有效性。
[ 參? 考? 文? 獻 ]
[1]曹新章.初中班主任如何在班級管理中開展德育工作[J].當代教研論叢,2018(08):95.
[2]崔明.初中班主任如何開展班級德育工作[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8,4(13):45.
[3]孫虎.初中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級的德育教學[J].學周刊,2017(29):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