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嗣美
摘 要:小學課程與初中課程之間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英語作為中小學學習的一項重要學科內容,小學英語下的字母、音標、單詞等內容為初中英語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保障。由于初中英語學習的知識更復雜、更深入,如何做好中小學英語教學的銜接還需要加以重視。
關鍵詞:中小學;英語教學;教學銜接;小學英語
引言
小學英語課程較之于初中英語課程,簡單易懂,主要學習基本的字母音標和日常英語等,是對初中英語的鋪墊。初中英語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是對小學的深入,更是為以后高中的英語學習的奠基,是一道循序漸進的分水嶺,起到的作用至關重要。如何幫助小學生打下良好基礎,在小升初之后跟上學習節(jié)奏、避免成績分化是小學英語老師要解決的當務之急。
1 中小學英語教學方面的差異性
1.1英語語音方面
初中和小學階段,英語在音節(jié)的學習方面存在哪些差異性呢?一般來說,在小學英語中出現(xiàn)的絕大部分都是單音節(jié)詞或雙音節(jié)詞,學生基本不用拼讀,只要模仿通過相似的音讀就可以輕松讀出單詞,而且在小學階段對于學生音標掌握的情況并沒有特別的要求。不過到了中學階段學生要能夠掌握音標,并且要根據音標準確地將單詞讀出來。所以從整個知識結構體系方面來看語音是非常重要的一塊,且對于語音的要求明顯也提高了。
1.2 詞匯、句型方面
有的學生對小學應該掌握的基本詞匯和基本句型不能做到正確認讀并書寫,聽、說、讀、寫的基本功底不扎實。對于初一的新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個別優(yōu)秀學生的英語水平甚至能達到了9年級的水平。而成績較差的連小學英語水平都達不到,出現(xiàn)了“負水平”現(xiàn)象。良莠不一的學生英語水平,給教師的備課與授課都帶來一定的困難。
1.3教法、學法方面
小學英語教師一般重視課堂的教學效果,常利用多媒體、圖片創(chuàng)設教學環(huán)境,通過視頻、歌曲、游戲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重視學生“說”的能力,學生的學習任務輕松;但教師不注重學生的音標、詞匯、語法、寫作等運用能力的發(fā)展,課后落實筆頭的作業(yè)也是少之又少。學生進入七年級后,英語的聽、說、讀、寫各項技能都要掌握,并且教學中開始滲透音標、詞匯、語法等內容,學生開始發(fā)現(xiàn)英語的學習不再像小學那樣輕松、有趣,甚至有些繁重,有些學生甚至對學習英語產生了抵觸的心理,無法適應初中的英語學習。
2 做好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有效策略
2.1引導學生正確掌握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英語學習習慣
英語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學習英語的指導建議,讓學生在小學時就培養(yǎng)好習慣。第一,背誦單詞時一定要讀寫結合,利用早讀背誦時間,大聲念出要背的單詞,并且在紙上反復寫出,這樣不僅可以單詞音形記住,在潛移默化中也記住了單詞的組合,當讀出單詞時,就在腦中形成單詞的寫法了。第二,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背誦英語課本的原文,在記住單詞句子的同時,還可以為英語寫作積累素材,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語感。第三,教師要布置適當?shù)挠⒄Z作業(yè),難度要始終,使學生在學習課堂內容之后,加強知識鞏固,溫故而知新,學生在完成作業(yè)的同時,可以將學過的英語知識重新溫習一遍,還可以對沒學過的內容進行預習,這樣也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主性。第四,教師在講解英語課文的時候,一定要提醒學生記好英語筆記,在原課文上進行勾畫,把生詞、特殊句式、用法都用彩筆標注出來,以便于進行二次學習,加深學生的記憶。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生在學習英語時就會輕松很多,不僅可以提高英語成績,也為以后初中學習培養(yǎng)了良好習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調整教學模式
到了初中階段,學生要適應新的教學模式。在小學的時候,英語教學主要以活動課的形式來開展,讓學生通過模仿角色、互動等方式,一邊玩一邊進行學習,不知不覺就掌握了大量的詞匯和更多的表達方式。這種娛樂的方式到了初中階段就變得不再合適了。中學英語則是要求學生掌握聽,說,讀,寫,譯的綜合能力。且中學英語單一的課堂輸出形式很容易讓學生感覺到有趣生動的英語課堂一下變成了很重的負擔,因而導致了英語學習興趣慢慢消失。所以,為了避免學生對英語學習興趣的喪失,教師還是需要做一些調整,可以中間有一些過渡,讓學生逐漸從大量的活動課上向自主以及合作學習的模式進行轉化。即教師一方面要讓學生學會認真聽講,把一些重點的語法詞匯等知識掌握清楚,另一方面也可以適當組織一些英語的活動,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果。
2.3由簡到難,積極整合教材內容
“新課程”要求教師要對教材進行深入地挖掘、清晰地梳理、精密地濃縮,以便使教學內容化難為易,利于學生吸收理解。同時,還要結合學生生活與學習的實際情況,適當?shù)卣{整教學內容順序,立足教材,適當拓展教學內容。把教材內容與現(xiàn)實生活結合起來,有利于激活學生認知的興奮點,激發(fā)他們對新知識的探求欲望,從而提高教學有效性。
2.4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活學生英語思維
情境可以有效發(fā)揮英語語言的獨特優(yōu)勢,對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良好作用。因此,在中小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初中英語教材為藍本,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英語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覺主動走入情境當中,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情感經驗,促使學生的思維處于高度活躍狀態(tài),從而達到強化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目的。例如,在“Is there a post office near?”一課的講解時,教師可以以“問路”為主題,利用班級內的課桌創(chuàng)設街道社區(qū)情境,指導學生將“school(學校)”、“the bus s top(公交站)”、“hospital(醫(yī)院)”等社區(qū)單位擺放在課桌上,以此來顯示建筑物所處位置。隨后,引導學生利用所掌握的知識進行問路對話練習。通過這樣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良好作用。
結語
總而言之,步入初中學習后,隨著英語學習內容難度的增加,很多學生難以跟上節(jié)奏,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主動性,這不利于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有礙于全方面素質人才的培育。通過改革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有助于中小英語教學的銜接,有助于提升學生英語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韋珠.小學與初中英語詞匯教學銜接問題的調查研究[D].鎮(zhèn)江:江蘇大學,2017.
[2]付友花.如何做好中小學英語教學的銜接工作[J].江西教育,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