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正強
【摘要】目前,相當一部分學校都在強調(diào):要加強教研組建設,加強備課組建設,強調(diào)要集體備課。學校明確規(guī)定:一個備課組要統(tǒng)一教案,統(tǒng)一進度,統(tǒng)一作業(yè),統(tǒng)一講義。這種備課方式有利于青年教師成長,能夠方便他們在集體備課時向有經(jīng)驗的老教師學習。但一定要尊重教學的客觀規(guī)律,求大同而存小異,每位教師應針對所帶班級的具體情況,調(diào)整教學內(nèi)容與教學策略,采用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來教學。
【關鍵詞】集體備課? 教學內(nèi)容? 教學進度 課堂教學
統(tǒng)一備課是指同一年級、同一學科的教師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針對同一教學內(nèi)容,為制訂統(tǒng)一的教學方法、統(tǒng)一的教案、統(tǒng)一的學案、統(tǒng)一的習題、統(tǒng)一的教學進度,進行集體備課。我們不能把集體備課簡單理解為寫教案或統(tǒng)一教案,而是教師學習、構想、反思、研討、教學設計和教師研修歷練的必要過程。
首先,從教師角度來看。每位教師的自身情況不同,教學能力及教學風格各異,即使是統(tǒng)一教案,也不見得就適合每位的教師,這樣反而束縛了教師的手腳,不利于教學風格多樣化個性化的形成,甚至還會使得課堂教學呆板機械。
其次,從語文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語文教學并不一定要像理科那樣有固定的解題格式,而是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解讀,教學中也會有適合于自己的教學設計。新課程標準對課堂教學明確提出要求,要從以往的注重統(tǒng)一規(guī)格向注重教學的差異性轉變。
再次,從學生的角度來看。統(tǒng)一性越多越不符合教學規(guī)律。這是最為關鍵的一點。我們的教學,不僅要考慮如何發(fā)揮教師個人的特點與充分展示個人的教學藝術,更要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班級與班級不一樣,學生與學生不一樣。針對不同的學習對象,就應有不同的教學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這才是尊重客觀實際實事求是的做法。注重教學的差異性,才是符合新課程理念的。
我們在集體備課時一定要注意:高一重點抓學生各種習慣的養(yǎng)成,高二重點抓知識的廣度和深度,高三注重知識串聯(lián),形成知識網(wǎng)絡.
當然在集體備課時,還有以下幾個不好的現(xiàn)象值得關注。
一是在集體備課時大家藏著掖著,集體討論不充分,有不同的觀點不提出,難以形成有意義的積極的爭論氛圍。往往在這個時候,集體備課會陷入一種莫名的尷尬。我覺得集體備課應該生動一些,活潑一些。
二是在集體備課時心不在焉。有時候有的教師在整個集體備課的過程中,很少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看神態(tài)也不像是在深入思考,總之就是在消極地度過集體備課的時光,這種敷衍的態(tài)度不但導致自己的備課狀況不好,而且會影響到其備課組成員的情緒。因此,集體備課應該人人參與。
三是搞一言堂。集體備課最有收獲,最出感覺的狀態(tài)應該是什么樣的?當然是每個人都能夠暢所欲言,敢于提出不同觀點,敢于爭論,就在爭論當中,真理越辯越明,往往有些時候,有的老教師或者備課組長或者其他身份的教師對于來自同事的不同的觀點忍不下去,或者武斷地作出結論,或者直接提出批評,從而大大打擊其他同事的備課積極性,久而久之,集體備課就搞不起來了。
四是集體備課往往沒有科學的程序,導致集體備課結束以后,雖然大家都發(fā)表了不少見解,可是難以整理成型。一般說來,集體備課應該遵循以下步驟:首先是備課程標準。一定要清楚課程標準的要求。否則,集體備課就會失去正確的方向。其次是備教材。
備教材又包括四個方面。
(一)是備基礎。就是備課本的基礎知識,基礎問題。我一直認為,集體備課一定要把基礎知識備好。一個框題,包括那幾個問題,這幾個問題的答案是什么,都要研究透徹,在集體討論的基礎上確定好統(tǒng)一好。如果基礎知識都沒有統(tǒng)一的確定的答案,我不知道集體備課應該怎樣扎實推進。
(二)是備重難點。對于課本中的重難點,到底怎樣突破,怎樣解決,怎樣通過重難點的解決把整堂課帶動起來,我覺得是非常重要的。
(三)是被整體結構。在基礎知識、重難點都解決的基礎上,把一個框題或一堂課的的整體結構清晰地整理出來,這離不開集體智慧的貢獻。
(四)是備形式。我們都推崇啟發(fā)式教學,但是啟發(fā)式教學是最需要靈活運用的一種方式,根據(jù)每一框題的特殊情況,靈活地把啟發(fā)式教學的方法貫徹到教學當中,這也是需要集體備課準備的工作。
(五)是集體備課結束以后,沒有整理積累。大家在集體備課當中,往往會形成一些很有價值的想法,可是沒有形成文字記錄,這樣就導致過去之后,再面臨這一部分內(nèi)容時,又得從頭再來。如果某一次的集體備課成果被積累起來,以后再準備這部分內(nèi)容時,就可以對原先的成就進行合理的揚棄,進一步把整堂課進行更好的雕琢和整理。這樣,一個又一個的臺階累積起來,集體備課的水平自然會越來越高。所以,我強烈建議,每次集體備課之后,要把集體備課的成果進行整理,以供將來參考。
綜上所述,我認為集體備課有其合理的內(nèi)涵,對學校來說,集體備課是一種重要的教研形式。但一定要尊重教學的客觀規(guī)律,求大同而存小異,每位教師應針對所帶班級的具體情況,調(diào)整教學內(nèi)容與教學策略,采用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來教學,并充分發(fā)揮教師個人特長,展現(xiàn)教師個人魅力與教學的獨特風采。良好的集體備課組織形式,對構建高效課堂,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提高教師的教育科研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只有這樣集體課,才是高效的、符合新課程理念的好課。也只有這樣,才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劉娥.高中語文集體備課的有效策略【J】.廣西教育,2015(2)
嚴景東.對集體備課熱的冷思考【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