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芳
摘 要:當代德育課程的開發(fā)、落實,針對小學生的成長、進步等,都會產生決定性的影響,即便是存在很小的不足,依然得到了業(yè)界內的強烈探討。農村小學德育課程開發(fā)及實施方面,建議增加紅色文化教育,要讓小學生在自身的品德塑造,以及言行舉止上,保持足夠的優(yōu)秀性,這樣才能不斷的取得更好的成績。文章就此展開討論,并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紅色文化;教育;德育;農村小學;實施
相對而言,農村小學德育課程開發(fā)及實施的難度并不低,老舊的思維和方法,難以跟隨時代的潮流來進步,而且在個人的素養(yǎng)鞏固上,存在較大的挑戰(zhàn)。紅色文化教育,一直都是國內非常倡導的理念,即便是城市小學,也在不斷的執(zhí)行,其目的在于加強民族品德的培育、傳承,確保農村小學德育課程開發(fā)及實施的內涵,可以不斷增加,減少過于理論化的教學,為將來的學生發(fā)展,提供更多的幫助。
一、紅色文化教育的意義
現階段的農村小學德育課程,已經得到了很多地方的高度關注,傳統的手段、方法,并不能取得突出的成績,而且導致德育本身表現出理論化的特點,沒有對學生產生較多的觸動,在行為規(guī)范和言語表達,以及個人品德素養(yǎng)的塑造上,均造成了新的挑戰(zhàn)。在此種情況下,我們必須在農村小學德育課程的變革力度上更好的提升,減少不必要的問題出現。分析認為,紅色文化教育的意義,主要是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紅色文化是我國最為重要的文化內容之一,其能夠推動農村小學德育課程,在正確的路線上創(chuàng)建、發(fā)展,保持正確的思想和行為,讓小學生在成長的道路上,遵循科學的規(guī)范,減少各類不良因素的反復出現。第二,紅色文化教育的開展,能夠對革命先輩的優(yōu)良傳統,進行良好的繼承、拓展,觀察不同地方紅色文化的特點,以及產生的持續(xù)性作用,這對于優(yōu)秀人才的培育,可以做出更多的保障。
二、農村小學德育課程的開發(fā)、實施對策
(一)加強紅色文化的融合水平
就農村小學德育課程本身而言,紅色文化的融合,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伴隨小學生的年齡增加、學習視野寬闊,不斷的投入更多的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紅色文化的融入工作開展,必須與農村小學德育課程的內涵相互銜接。例如,低年級的學生教育,要規(guī)范他們的言行舉動,根據紅色文化的要求,必須懂得尊重其他同學,互相之間提供幫助,進行學習上的共享,從他人的角度來看待問題等等。小學生的思維非常單純,所以在德育的過程中,必須指明正確的道路,否則很容易導致他們出現言行過于激動的現象。另一方面,紅色文化的融入,可以列舉不同的案例來分析,尤其是一些與生活密切聯系的案例,可以對小學生產生更多的觸動。
(二)完善課程活動
新時代來臨以后,農村小學德育課程的變革,需要在活動上適當的增加,紅色文化的教育目的,在于更好的培養(yǎng)人才,而不是高度的約束?,F有的一些舉措和方法,雖然得到了家長的認同,但是整體上還是出現了較多的強制性操作,因此無法取得小學生的良好配合,建議在今后的德育內容上,做出適當的改善。在學校組織的手抄報以及班級的班會活動中,也是可以對核心價值觀進行培育和踐行,包括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組織觀看一些革命題材的影片,這些素材也是有著不錯的教育價值,向學生滲透一些核心價值觀的內容。讓核心價值觀與每個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結合起來,倡導學生成為一個有道德品質的人,明白文明禮貌的關鍵性,在學校內營造出人人文明的和諧氛圍??梢越柚黝悓嵺`活動,在農村學校學生也是可以受到系統性的核心價值觀教育。
(三)優(yōu)化課程考核
紅色文化教育的科學融合,能夠推動農村小學德育課程的長遠發(fā)展,并且在相關不足的彌補上,能夠得到預期效果。建議對農村小學德育課程的考核力度,進行適當的增加,這是不可或缺的內容。第一,農村小學德育課程的落實,需要在課程本身的特點,以及課程教導的內容,包括理論和實踐方面,進行多元化的考核分析,充分觀察小學生德育能力的進步情況,在不足的判定過程中,給出正確的依據,從而減少傳統教育的不足。第二,紅色文化的考察,可以通過不同類型的競技比賽來完成,一方面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紅色文化的掌握能力,另一方面由此來進行分析,觀察小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可程度,對下一個階段的教學方向,或者是教學的重點、難點等,開展有效的確立,為農村小學德育課程的體系健全,創(chuàng)造出更高的價值。
總結:
我國在農村小學德育課程的成就上不斷增加,紅色文化教育的開展,可以取得非常不錯的成績,而且在相關工作的安排上,能夠結合現實情況來完善。今后,可以對紅色文化的融合力度進一步的提升,與當代的成就不斷結合,為農村小學德育課程的內涵豐富,做出更加卓越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楊想俊,李鑫,楊冬妹,馬雪英.少數民族地區(qū)農村小學的德育現狀——以甘肅省積石山縣為例[J].文教資料,2018(29):149-150.
[2]魏建才.淺談“金種子”工程在農村小學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學周刊,2018(17):108-109.
[3]李守峰,高明,劉玉軍.基于紅色文化教育的農村小學德育課程開發(fā)與實施——以沂南縣馬牧池鄉(xiāng)中心小學為例[J].現代教育,2017(11):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