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三寶
【摘要】 ?史料教學可以突出歷史教學特性,體現(xiàn)歷史教學的客觀性。隨著信息化發(fā)展,歷史教學不單單是枯燥的學會歷史知識,還需要通過學習歷史培養(yǎng)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培養(yǎng)學生成為具有獨立思維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上難點,需要教師通過史料教學來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解釋能力。在歷史的具體情境中,激發(fā)學習興趣。本文通過分析高中歷史教學的現(xiàn)狀,引出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如何運用史料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解釋能力以及培養(yǎng)的具體方法策略。
【關鍵詞】 ?高中歷史 史料教學 歷史解釋能力 培養(yǎng)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51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6-101-01
引言
隨著新課標的持續(xù)推進改革,人們對于素質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高中歷史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對于學生歷史解釋能力的培養(yǎng)應該放在首要地位。不同于以往的對于歷史知識文字敘述能力的培養(yǎng),如今的教學方向側重于對歷史解釋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對于歷史的概括表達等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史料是可以反映真實的歷史時期的材料,對于學習高中歷史具有重要作用。
一、史料教學的作用
(一)學習興趣培養(yǎng)
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最大的動力。教師在平常的教學工作中,不僅要重視強化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通過史料教學的方式,通過介紹真實的歷史材料,變枯燥課堂為故事大講壇,使學生對于歷史有更多理性的認識。
(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培養(yǎng)
通過對歷史的解讀可以加強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學生和教師共同努力,史料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作用在于可以很好的將歷史與實際生活結合,使得歷史問題具有啟發(fā)性,培養(yǎng)學生辨析史料的能力。以史為鑒,只有學生對史料進行客觀分析,才可以對歷史做出科學評價和理性認識。能力的培養(yǎng)往往需要長時間的日積月累,在史料教學的訓練下,學生變得更加熟悉歷史,結合所學知識可以最大限度地從歷史材料中獲取最有效的信息。
二、史料教學在培養(yǎng)歷史解釋能力方面的具體應用
(一)循序漸進培養(yǎng)閱讀方式
為了能讓學生提高歷史解釋能力,教師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學會從史料中最大限度的獲取有效信息。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加強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首先指導學生尋找材料中關鍵信息,然后再對文章進行精讀以梳理關鍵人物的時間、地點、活動情況,最后對于歷史內容進行對比分析。用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閱讀方式的培養(yǎng),重點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和思維模式。教師指導學生對于歷史結果的大膽質疑,敢于存異,勇于思考。將閱讀材料進行合理總結后,發(fā)表自己的獨特見解,這樣有助于提高學生對于歷史學科的學習以及對于歷史的認識。
(二)由淺入深轉換知識為技能
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方式就是對于歷史知識死記硬背,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采用新式的學習方式。將歷史現(xiàn)象與史料相結合,將史料與現(xiàn)實相對照,讓學生的記憶與實際相結合,從而提高歷史解釋能力。例如在高中歷史課堂上,對于對比古今中外的土地改革事件,教師就可以先幫助學生建立歷史進程線索圖。這種線索圖可以是圖片也可以是時間軸的形式。通過系統(tǒng)的網(wǎng)絡知識結構,對比各個時期,各個國家的土地改革情況,然后將他們根據(jù)時間線進行分類,配合一定的史料補充說明該改革制度的優(yōu)勢和劣勢。在該課程學習結束后,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思維分析,將所學知識轉換成相應的技能。例如對于土地改革是否有助于中央集權,同學們開展辯論賽,進行積極討論。這樣,每一位同學都能分享自己的見解。通過開展辯論比賽,變枯燥課堂為故事大討論,使學生對于感性歷史有了更多理性認識。
(三)適當補充,應用歷史唯物主義解釋歷史
對于學生的歷史材料分析能力,一直是高考考試的重點考察內容。為了提高解釋歷史的能力,可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作為教學補充。比如說在高中歷史課堂上,教師在講述古代奴隸制度與封建制度的變遷這一課中,可以把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運用在封建制度的產(chǎn)生過程上。封建制度是由戰(zhàn)國時期的鐵器到牛耕的使用后產(chǎn)生的。通過歷史唯物主義辯證思想的教學,學生能夠理解到生產(chǎn)力與生產(chǎn)關系的辯證關系,明白經(jīng)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辯證關系,加深對于課堂的認識。辯證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核心思想,它是區(qū)分其他思想的核心標志。任何事物都是辯證的存在于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矛盾體,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對于事物前因后果的分析,可以加深對于歷史的解釋理解能力,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解釋深度。在教學上,做到適當補充相關史料,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由漸入深,構建知識體系結構。
三、結束語
史料在高中歷史的學習中具有重要作用,他可以培養(yǎng)學生歷史解釋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史料教學在培養(yǎng)歷史解釋能力方面的具體應用有:一、循序漸進培養(yǎng)閱讀方式;二、由淺入深轉換知識為技能;三、適當補充史料和應用歷史唯物主義解釋歷史。史料教學可以突出歷史本體特性,體現(xiàn)歷史教學的客觀性。隨著信息化發(fā)展,歷史教學不單單是枯燥的學會歷史知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上難點,需要教師通過史料教學來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解釋能力。在歷史的具體情境中,激發(fā)學習興趣,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由漸入深,構建知識體系結構。
[ 參 ?考 ?文 ?獻 ]
[1]謝波.史料教學與其它教學方法的整合[J].上海教育科研,2005(2):88-89.
[2]龔愛琴.在史料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J].歷史教學問題,2005(2):103-104.
[3]李稚勇.論史料教學的價值——兼論中學歷史教學發(fā)展趨勢[J].課程.教材.教法,2006(9):61-66.
[4]張靜軒.關于高中歷史史料教學現(xiàn)狀的調查與分析[J].歷史教學,2007(8):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