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娟寧
摘? 要:初中物理是初中教學體系中的關鍵內容,雖然從學科設置上來看,物理與數學是兩個分離的獨立學科,但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往往會應用到很多數學方面的知識和內容,這也使得多數學生往往機械性的運用數學公式來解答物理習題,而不注重理解物理知識的內涵和原理。因此,科學防治初中物理解題“數學化”,全面理清“數學化”的成因,運用科學的矯正策略,能夠整體提升學生的物理學習質量,能夠全面優(yōu)化學生的物理素養(yǎng)。
關鍵詞:初中物理;數學化成因;矯正策略
【中圖分類號】G 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16-0114-01
初中物理是一門理性思維比較強的學科,在物理學習過程中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同時,由于初中物理中包含著豐富的公式,這使得不少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往往依賴數學知識來協助解答物理習題,雖然這在某種程度上能夠提升學生的物理解答效率,但過度依賴數學公式,很容易影響學生的物理素養(yǎng)以及物理理解能力。因此,結合現階段初中物理解題“數學化”的成因,運用科學的矯正策略,能夠有效防治學生過度依賴數學公式解答物理習題的問題,同時也能夠整體優(yōu)化學生的物理素養(yǎng)。
1.初中物理解題“數學化”成因分析
在初中物理解題過程中,因存在比較多的物理公式,這就使得多數學生常常依賴數學知識來解答物理習題。因此,初中物理解題中“數學化”問題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具體包括以下方面:
(1)初中物理公式比較繁多
初中物理是一門邏輯思維比較強的學科,在物理內容的設計上,包含著非常豐富的物理公式,對于一些物理定律、定理大部分都是通過比值或者乘積形式的公式來描述的。特別是在一些規(guī)律性的公式表示中,為了強化學生的記憶或者學生主觀層面的認知,往往會將物理公式等同于數學概念,或者利用數學概念來進行認知與把握。還有部分學生甚至會將物理公式等同于函數問題來進行分析與記憶。雖然從結果上來看,運用數學公式來解答初中物理習題能夠提升解題效率,但過于“數學化”也會影響學生的物理認知與理解能力。
(2)缺乏對物理意義的思考
在初中物理解題過程中,由于物理公式與數學公式,特別是函數方程等特別相似,這就使得多數學生在初中物理解題過程中,缺乏對物理意義的積極思考,而是盲目套用數學公式或者數學方程來進行計算。部分學生可能會有這樣的認知,整個物理計算方式并沒有錯誤,為什么教師對于解答過程并不滿意,甚至都不給分數。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就在于學生在物理解答過程中,缺乏對物理公式深層次的認知與理解,未能夠全面掌握公式前后的內涵以及意義。比如,“求其在某一時刻的速度”是常見題型,若學生采用數學方法來進行計算,極有可能會出現錯誤。因此,在這類物理題型的解答過程中,應該先判斷速度停止的具體時間,以此來找到科學的物理公式來進行計算。
2.初中物理解題“數學化”矯正策略
在初中物理解題實踐中,“數學化”問題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物理認知以及理解運用。為引導學生科學掌握物理知識,活學活用物理內容,科學理清物理公式與數學公式之間的關聯性,教師應該運用科學的矯正策略。
(1)準確把握物理概念,精準構建物理模型
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為有效扭轉學生過分依賴數學公式解答物理習題的誤區(qū),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深層次、全面化理解與把握物理概念,充分理解和認知物理公式以及相關定義,在此基礎上有效建構物理模型。部分初中生之所以會出現物理解答數學化,很大程度在于他們缺乏對物理公式、概念等的認知。因此,教師可以引導他們巧妙創(chuàng)設物理問題情境,深入理解與透徹分析物理概念,有效建構物理解答模型,整體優(yōu)化自身的物理學習成效。
(2)把握物理公式適用性,明確物理條件必要性
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很多物理公式的確是采用數學公式來表達的,這主要是便于人們理解與認知,也便于直觀表達。雖然從表象上看是數學公式,但事實上很多物理公式在使用過程中,具有自身的適用范圍以及適用條件,并不是普適性的存在。因此,教師必須明確引導學生精準認知物理公式,明確每個物理公式的具體適用條件,在分析解答的過程中,要統(tǒng)籌結合各類條件,確保物理知識的解答精準無誤。
(3)加強物理解題的訓練,全面優(yōu)化學生的思維
在初中物理教學實踐中,科學糾正“數學化”問題的傾向,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強化對物理解題的訓練。一方面,教師要做好示范性的工作,尤其是將學生常常混淆的數學公式與物理公式統(tǒng)籌結合起來,引導學生規(guī)范解答,強化學生物理習題解答過程的規(guī)范性和完整性,整體優(yōu)化學生的物理素養(yǎng)。另一方面,教師要著重優(yōu)化學生的物理思維,引導學生采用物理視角來分析題干,明確物理公式成立的條件以及使用的原則。
3.結論
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由于物理公式與數學公式存在某種關聯性,常出現物理解答“數學化”的問題。教師應該運用科學的矯正策略,整體優(yōu)化學生的物理認知以及物理素養(yǎng),全面提升學生的物理解答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昭娟.數學知識在高中物理解題中的應用[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8(04)
[2]杜云濤.數學知識在高中物理解題中運用的幾點思考[J].學周刊,2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