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萬明
【摘 要】新課標重視小學數學教育,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高效性至關重要,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就是方法之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教學,對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十分有效。作為教師,在新課標數學教學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來創(chuàng)設具有啟發(fā)性的、能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望的問題情境,使學生用自己的思維方式積極思考、主動探索來獲得數學知識。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問題情境;基本特征;創(chuàng)設途徑
在小學階段,數學是一門以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為基礎的學科。只有發(fā)現問題,學生才會有想要學習的動力,思考問題的思維才會有確定的方向。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的創(chuàng)設一些接近生活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自己熟悉的環(huán)境中去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
一、數學問題情境的基本特征
數學問題情境一般有如下特征:
1.情境性
“情”就是將學生的興趣、需要、態(tài)度、情感的培養(yǎng)納入課堂教學?!熬场笔峭ㄟ^各種真實環(huán)境或模擬世界的創(chuàng)設,拉近知識與學生現實生活的距離,使學生發(fā)現知識與客觀世界、現實生活密切相關。
2.問題性
“問題”是學生探究的方向與動力,是學生學習新知的源頭所在,學生要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建構新知。老師要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或感興趣、與學習新知緊密相關的情境,利于學生提取信息,提出相關的數學問題。
3.啟發(fā)性
數學情境的材料或活動,必須富有啟發(fā)性,能激發(fā)學生的元認知及廣泛的聯想和想象。
4.趣味性
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必須具有趣味性,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產生探究結論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問題的解決形成合適的思維意向。
二、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遇到的問題
1.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脫離生活
很多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沒有將課本知識與生活相結合,問題設置脫離生活實際。在課堂中學生難以理解枯燥的理論知識,無法與實際生活結合,知識得不到鞏固,無法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長此以往,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毫無意義。
2.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方式單一
很多教師受自身能力的限制,所掌握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方法單一,沒有辦法綜合多種情境創(chuàng)設適合學生的問題情境,也無法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開設課程,這就導致了課堂的低效性。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有生活化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實踐化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故事化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等多種模式,教師不能掌握多種模式,只能通過單一的方式進行教學,無法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忽略了學生個體的差異性。
3.教師對問題創(chuàng)設的趣味性不夠重視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并沒有根據學生的興趣和差異性設立問題,導致學生缺乏積極性,課堂效率不高。比如,在講方程時,由于學生之前從未接觸過方程,如果教師不能根據學生的特點來設置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就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倦心理,抵觸新的知識,從而影響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三、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chuàng)設有效問題情境的措施
1.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布魯納認為,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發(fā)生興趣。學生對學習有無興趣,是能積極思維的重要動機因素。要引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創(chuàng)設合適的問題情境,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fā)點,將數學問題融于一些學生喜歡的情境之中,引起學生對數學知識本身的興趣,促使他們全身心的投入到新知學習中。
小學生對萬物都抱有好奇心,對世界充滿探索的欲望。教師可以運用學生的好奇心理,通過設置懸念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除了課堂教學,教師應該組織學生參加實踐活動,在實踐中鞏固已學知識。例如,在給學生教授“年、月、日”的內容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整合并梳理關系,并且課后讓大家自己動手制作日歷。讓大家通過親自實踐鍛煉能力,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的認知力。
2.通過引用故事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可以進行“故事引用式”教學來有效創(chuàng)設問題的情境。因為,一些故事和典故,在某種程度上會反映出數學問題的本質,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對“體積與體積單位”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并講述“烏鴉喝水”的故事。然后向學生提問“烏鴉是怎樣喝到水的,為什么把石子放進瓶子里就喝到了水?”學生們通過直觀感受、獨立思考、相互交流,很快就明白了石子占有了原來瓶子里的空間,水被擠出來的道理。這時帶學生進入本節(jié)課體積的學習,既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又向學生展示了數學的魅力。
3.通過引入生活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教師可以通過引入一些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進行有效問題情境的教學。這樣,可以讓學生產生自己是主角的心理,讓學生很快的投入到數學的學習中去,使課堂教學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小學數學人教版“復式連加連減”的教學中,教師可帶領學生模擬坐校車。校車來了,在第一站上來2位同學,到第二站又上來5位學生,這樣又進行了三次,分別上來4位、7位、5位學生,然后對學生提出問題:現在車上總共有多少位學生?算式自然而然就出來了:2+5+4+7+5=23。這樣,課堂的氛圍會變得更加活躍,使學生不知不覺就進入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過程中。
4.通過進行游戲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的特點把游戲帶到數學課堂教學中。因為,在游戲過程中,學生會變得更加開放與積極,而且還會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課堂的教學氛圍變得更加的融洽和幽默。
例如,在小學數學人教版“圓”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做一個和圓相關的游戲。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準備一些圓形的紙片,把圓形紙片任意折起來,將折痕用彩筆畫出來,讓學生找出每張紙片上折痕的特點,進行小組交流。這樣通過游戲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fā)學生積極性,還能使學生學習到圓的特點。
5.依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對其進行有效問題情境教學。因為學生都喜歡比較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而氛圍也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情緒,小學生情緒的好壞是能直接影響學生當時的學習效果的。所以,教師如果對學生的心理特點不夠了解,不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設置更適合學生的學習問題情境,學生就不會擁有特別高的情緒去學習,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得不到完全的激發(fā),會導致學習效率不高。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對學生的心理進行一定的了解,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有效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還可以增強師生間的關系。
6.依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因為,數學是一門系統(tǒng)性和邏輯性都非常強的學科,大部分新知識點都和之前的基礎知識有密不可分的聯系。所以,教師教學知識前必須對學生原有的知識進行充分了解。
對于高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后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學生通過交流與合作,會把數學本身具有的魅力發(fā)掘出來,進而使學生愛上數學。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問題情境進行精心創(chuàng)設,則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發(fā)揮出學生的創(chuàng)造才能,能使學生在數學方面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任萬倉.關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chuàng)設有效情境的策略探究[J].學周刊,2014(24)
[2]高慶功.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中創(chuàng)設有效問題情境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