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芳
【摘要】本文針對小學低年段的口語交際教學問題,論述實施口語交際教學需要讓學生掌握口語交際知識,提出讓學生樂于說、有話說、說得好的教學建議,從而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 口語交際 實施 途徑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2A-0108-02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非常重視口語交際訓練。其把口語交際教學作為一種獨立的課型,而且每個部分的內(nèi)容逐層遞進,形成了螺旋上升的知識體系。那么,如何讓低年段學生喜歡上口語交際教學,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口語交際知識、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呢?以下是筆者的一些教學體會。
一、讓學生樂于說
2011年版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低年段口語交際的教學評價建議是“主要評價學生口語交際的態(tài)度和習慣,鼓勵學生自信地表達”。由此可見,在小學低年段口語交際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參與口語交際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參與意識較為重要。
(一)靜心等待,激勵賞識
小學低年級學生剛剛進入小學不久,缺乏當眾發(fā)言的膽量和經(jīng)驗,需要教師想辦法激發(fā)他們“說”的欲望,幫助他們樹立“說”的信心。部編版語文一年級上冊口語交際課“小兔運南瓜”是由一個童話故事展開的,運用看圖、補白、編故事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多種搬運南瓜的方法,以及圍繞這個話題開展口語交際活動。鑒于語文課標對于小學低年段的口語交際教學要求是“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筆者認為,這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不是指導學生說清楚“搬運南瓜”的方法,而是只需讓學生說出小兔子搬運南瓜的方法就行,關鍵是如何引導學生大膽地說、主動地說。所以,教師要將注意力放在激發(fā)學生參加口語交際活動上面,采取多樣化的賞識和激勵措施,如肯定、表達、等待、點撥等,從而幫助學生樹立說話信心。
(二)精妙設計,樂于參與
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升,需要經(jīng)歷無數(shù)次的實踐活動。因此,教師要巧妙設計口語交際活動,落實學生“說”的實踐,讓學生“說起來”“練起來”,體驗“說”的樂趣。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上冊口語交際課“看圖講故事”中有這么一個小提示:按照順序說清楚圖意,認真聽,知道別人講的是哪幅圖的內(nèi)容。結(jié)合教材的小提示,教師可以這樣設計口語交際活動:1.在玩中“說”,先給學生一一呈現(xiàn)每一幅圖畫,請學生說一說看到的每一幅圖畫,要求說清楚圖畫的意思。對于有留白的圖畫,要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創(chuàng)編圖畫故事。2.在小組內(nèi)“說”,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學生先在小組內(nèi)一個一個地說,然后再請各個小組進行“說”的展示。3.猜圖“說”,讓學生自由選擇要說的圖畫,其余學生邊聽邊猜該生說的是教材中的哪一幅圖。4.補充“說”,將每一幅圖的故事串起來,讓學生邊聽故事邊進行補充。以上四個層次“說”的活動,能夠?qū)W生帶入多維度、多層次的口語交際實踐中,使學生在樂于說的基礎上生成語言交際能力。
二、讓學生有話說
在口語交際教學中,如何讓學生有話可說是關鍵。結(jié)合這么年的教學經(jīng)驗,筆者覺得要讓學生有話可說,設計教學時就要注意學生的“學習最近發(fā)展區(qū)”,既要關注學生的現(xiàn)有口語水平,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又要聯(lián)系生活實際,深挖學生的潛能,把口語交際教學指向語言運用。
(一)整合教材,適當拓展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口語交際教學的內(nèi)容一般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導語”,內(nèi)容是指導學生根據(jù)提示開展口語交際活動;第二部分是“情景圖”,旨在指導學生在情境中進行口語交際活動;第三部分是“小提示”,即通過小貼士的形式提出具體的口語交際活動的要求。教學時,教師要吃透文本,用好教材,尤其是教材中的范例,要結(jié)合實際,通過示范、引領,讓學生有話說。
口語交際課《用多大的聲音》是部編版語文一年級上冊的內(nèi)容,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玩偶模擬圖中的人物,將在學校里發(fā)生的三個口語交際場景串起來,比如,在圖書館里詢問座位、到教師辦公室上交物品、在教室里講故事。然后再請學生模擬表演,讓學生進入真實的口語交際場景。對于在學校這三個不同的地方要用什么樣的音量講話,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就能夠自如應對了。在學生對這個口語交際情境有所認識之后,教師可以對這一學習內(nèi)容進行拓展,如加入一些新的情境:去劇場看戲劇遲到要如何詢問座位?去醫(yī)院看望病人要怎樣說話?在公車上與人聊天時要注意什么?等等。這些情境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密切相關,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模擬表演等,從而讓學生適應不同的交際情境,擁有更廣闊的交際空間。
(二)巧設情境,增加趣味
口語交際內(nèi)容有意思、交際情境有趣味,學生就能夠在愉快的氛圍中參與口語交際活動、激發(fā)參與口語交際的欲望,并在和他人的交流應對中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圍繞一定的口語交際主題,教師要巧設交際情境,根據(jù)交際主題和情境需要,選取恰當?shù)某尸F(xiàn)方式,這是開展口語交際教學必須要考慮的。例如,部編版語文一年級上冊口語交際課《小兔運南瓜》,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這樣的教學情境:面對著一個又圓又大的南瓜,小兔子要怎么辦呢?然后請學生給小兔子出主意,讓學生盡情地“說”。再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小情境,給學生搭建思維支架,讓學生有話“說”。教師可以邊聽學生說邊啟發(fā)學生:“小兔子看見熊貓騎著車帶著一籃子菜,看見小貓?zhí)咧鴪A圓的皮球……指導學生結(jié)合圖畫,結(jié)合實際展開聯(lián)想。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創(chuàng)設了一個大情境“小兔子面對南瓜該怎么辦”,然后再將小情境“熊貓騎車”“小貓?zhí)咔颉钡确湃氪笄榫持校寣W生進入情境,快樂地交流。接下來,教師就可以設置第二個情境了,由教師扮演小兔子,跟學生交流對話,請學生將運南瓜的辦法“說”給小兔子聽,然后再由學生扮演小兔子,跟其他同學對話。最后再創(chuàng)設小兔子將南瓜運回家后的情境,由小兔子向兔媽媽講一講運南瓜的過程和辦法,同時還可以創(chuàng)設小兔子邀請朋友們來家里吃南瓜的情境,并向大家講述自己是如何運回南瓜的。這個環(huán)節(jié),設置的口語交際情境有很多,學生的參與面也廣,口語交際活動很順利。
三、讓學生說得好
小學口語交際教學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口語交際習慣和態(tài)度,還要讓學生敢于自信地表達,盡可能地往“說得好”的教學目標靠攏。
(一)“對白”與“獨白”相結(jié)合
在小學口語交際教學中,對白和獨白是比較常用的兩種交際訓練形式,它們具有一定的互補性,教師可以將它們靈活用于教學中,實現(xiàn)口語交際教學由淺入深、從易到難,不斷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例如,前面提到的一年級上冊口語交際課《小兔運南瓜》,請學生自由說搬運南瓜的辦法,屬于“獨白”型口語交際,其有助于學生的口頭表達更明確、更有序;而讓小兔子向別人求助搬運南瓜、小兔給媽媽講述自己搬運南瓜的經(jīng)過、向伙伴們介紹自己將南瓜搬回家的辦法,都屬于“對白”型交際方式,這種方式能夠提高學生口語表達的靈活性。
(二)做好示范,勇于實踐
很多教師認為在上口語交際課時只要讓學生說就可以了。其實,這是遠遠不夠的。在口語交際活動中,真實的口語交際會因為雙方不同的理解和表達而產(chǎn)生不同的交際“意外”。對此,教師要進行點撥和指導,并提醒學生認真傾聽,還要引導學生根據(jù)交際情景靈活應對,這樣才能使口語交際活動順利開展,實現(xiàn)口語交際的良好互動。仍以口語交際課《小兔運南瓜》為例,如果發(fā)現(xiàn)學生在角色扮演時出現(xiàn)對話較為單一的情況,如只有你問我答,沒有產(chǎn)生更多的對話,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進行點撥了,如提示學生:“兔媽媽,你聽懂小兔子講什么了嗎?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再問問?!薄靶⊥媚芨捎致敾?,兔媽媽打算如何夸一夸它呢?”“兔媽媽表揚了小兔子,小兔子會說些什么呢?”給予學生這樣的引導和點撥,能夠促使學生的對話交際形成信息流,產(chǎn)生多個回合的對話,突出口語交際的互動性特點。
小學低年級口語交際活動具有自身的特點,教師在教學中要依據(jù)這一特點,分析教材,挖掘教材,盡可能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口語交際意識,讓學生樂于說、有話說、說得好。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