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正權(quán)
摘 要:開展實驗教學是學生學好物理的基礎,初中教師必須注重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因此,必須做好實驗前的準備工作,要讓學生在實驗課上動起來,運用多媒體教學直觀展示實驗過程,并引導學生自制實驗器材,有利于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牢固掌握。
關鍵詞: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有效性;實踐策略
實驗是物理教材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實驗是學生認識一些物理現(xiàn)象及理論知識的依據(jù)。實驗在物理學中占有的地位越來越明顯。傳統(tǒng)的物理教學只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它限制了學生能力的發(fā)展。實驗教學更注重對學生探究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使得初中物理教學更加豐富多彩。因此,初中物理教師應正確地看待實驗教學的作用,提高物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一、做好實驗前的準備工作
1.設計實驗方案。物理實驗方案作為指導操作準確性、保障教學有效性的重要依托,是初中物理實驗教學順利進行的保證。因此,教師在開展實驗教學前都應當精心設計實驗方案,以提高實驗教學的針對性與有效性。首先,教師要在備課階段先充分掌握實驗要求、操作重難點以及注意事項等,根據(jù)實驗內(nèi)容并結(jié)合學生實際精心設計實驗方案。最大限度地保障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其次,在設計出實驗方案后,物理教師應當要對該方案進行檢驗,這樣不但可以檢驗所設計方案是否存在紕漏,同時也能夠在實驗過程中對不合理的地方進行調(diào)整,以確保所設計方案的有效性。
2.選好實驗材料。設計好物理實驗方案后,教師接下來的工作便是選擇好材料。材料在實驗教學中占有重要作用。教師應依據(jù)所設計的實驗方案選擇相對應的材料。物理實驗材料選擇中,除了充分依據(jù)設計方案外,教師還應當盡可能地確保材料的多樣性,即根據(jù)實驗內(nèi)容多準備一些材料。進而在確保物理實驗順利開展前提下保障教學的有效性。
二、讓學生在實驗課上“動”起來
學生是提高初中物理實驗課教學有效性的最活躍的因素,學生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為了獲得初中物理實驗課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研讀學生,在課堂教學時,讓學生明確實驗的目的,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讓他們大膽猜想,設計實驗并進行實驗,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提高初中物理實驗課教學有效性就要讓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以學生的自主合作實驗為主。學生實驗、觀察、分析、討論、交流,有效的實驗課堂應采用“探究性實驗教學”。只要學生在實驗、在想、在動,就不怕學生實驗不成功。因此,教師應清楚地掌握每一個學生的特點,在課堂上加以正確的引導,激發(fā)學生的實驗興趣,使每一個學生通過實驗能夠有所得。教師還要照顧實驗能力較差、層次低的學生,使他們成功實驗,體驗物理的魅力,體驗成功的喜悅。實驗要求應有層次性,對于基礎差的學生主要是體驗實驗,基礎好的還有學會觀察、學會分析、學會評估和交流。
三、運用多媒體課件教學
物理課程是一門重要的科學課程,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形式下,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無疑具有深遠的意義。多媒體技術(shù)正在深入課堂,現(xiàn)代技術(shù)的應用必然促使素質(zhì)教育的發(fā)展。多媒體圖文聲像并茂,能多角度調(diào)動學生的情緒、情感、注意力和興趣;能動態(tài)反映概念和規(guī)律的形成,有效地突破重點和難點;多媒體的大信息、大容量放大了課堂教學的“空間”,延長了課堂教學的“時間”。這樣的教學,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課堂教學效率。因此,教師應該結(jié)合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合理地運用多媒體進行物理實驗教學,以增強實驗可見度,加強實驗效果,從而能夠較好地發(fā)展學生觀察實驗的能力。
四、讓學生自制實驗器材
1.自制儀器。演示實驗必須突出可觀察性,有些實驗學生不易觀察,教師可讓學生在自學新內(nèi)容的基礎上,分組制作放大的儀器,如:大型游標卡尺、天平、溫度計、氣壓計等,這些儀器有的雖然不能使用,但其結(jié)構(gòu)卻與實物保持一致。在演示實驗中,學生拿著自制的放大儀器,對照原有實驗儀器在講臺上演示,教師在一旁指導學生完成實驗,并總結(jié)學生自制儀器的優(yōu)缺點及改進的措施,激發(fā)學生探究的熱情與意識。
2.增強實驗效果。有些實驗現(xiàn)象不明顯,也不易觀察,如演示電磁感應實驗中,檢流表指針偏轉(zhuǎn)幅度小,放在講臺上,大部分學生難以觀察清楚,教師可啟發(fā)學生改進實驗,讓全班同學都能觀察得到。經(jīng)過小組討論,確定用平面鏡反射投影,讓檢流表在教室的正前方上部的墻壁上成像,這樣使全班同學都能看到檢流表指針偏轉(zhuǎn)的情況。
3.教給學生方法。有些知識比較抽象,不能讓學生直接去認識,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通過分組設計實驗,探究它們的一些性質(zhì)來間接理解。如電流看不見、摸不著,教師指導學生設計了一個閉合電路,并在導線旁邊放置小磁針,閉合開關后,發(fā)現(xiàn)小磁針會偏轉(zhuǎn),并告訴學生這是電流的磁效應,使小磁針受到磁力的作用而轉(zhuǎn)動。然后要求學生自己考慮,設計電流還有什么作用,自己設計實驗方案探究一下。學生又設計了電路讓小燈泡發(fā)光,讓電烙鐵發(fā)熱,再告訴學生這是電流的熱效應,除此以外,電流還有化學效應。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究認識了電流,更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意識與熱情。
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學習科學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外,還應重視對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yǎng)。在實驗中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從而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提高物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應用過程。
參考文獻:
[1]張軍喜.淺談初中物理探究性實驗教學的有效性策略[J].學周刊,2018(30):43-44.
[2]尹軍艷.淺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8(05):179.
[3]程建軍.運用數(shù)字化實驗提高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J].物理教師,2017,38(09):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