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義勇
摘 要:農村中小學有效課堂教學實施途徑和方法探尋,是學校教學管理的重要任務。在具體操作中,我們要展開全面教學調查,為課堂教學設計提供豐富信息支持,改善教學管理環(huán)境,拓寬教學訓練域度,以便有效提升教學品質,凸顯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形成嶄新教學促進動力。
關鍵詞:中小學;課堂教學;途徑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2.4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12-10 文章編號:1674-120X(2019)07-0030-02
農村中小學教學存在許多現實困難,嚴重制約了課堂教學的健康發(fā)展。在實施具體教學措施時,我們需要有直面困難的態(tài)度,正視教學過程中的優(yōu)勢條件和不利因素,整合教學資源、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改善教學組織、拓寬教學訓練,優(yōu)化學生學習環(huán)境,豐富學習方法,塑造學習品質,為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
一、直面教學困難,整合學習資源
(一)做好教學調查
課堂教學面臨許多客觀因素的制約,農村中小學的教學困難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首先是留守兒童現象比較突出,學生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由其祖輩進行教育管理,家庭失教現象嚴重,孩子心理問題比較突出。其次是教學資源相對貧乏,教學內容、教學輔助手段、教學場地條件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困難,教學操作存在一些短板。再次是教師隊伍相對落后,城市擴容是大勢所趨,優(yōu)秀教師被一批批選調進城,農村教師隊伍被嚴重弱化,教師心態(tài)不穩(wěn)定,從而對課堂教學產生直接的影響。最后是家庭教育環(huán)境不佳,家校聯系不暢,相互支持不夠,這些也給課堂教學帶來了一定影響。唯有對這些客觀問題進行全面調查,才能為課堂教學設計提供豐富參數。課堂教學會面臨不同的教學困難,這需要學校、學科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努力,唯有形成管理合力,才能贏得教學主動權。特別是來自學生家長的配合,能夠發(fā)揮重要的助力作用。學生家長文化程度不一,但足以對學生進行一定教育管理,這是教師課堂教學最需要利用的有利條件。教師布設一些親子活動,都能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親子游戲、親子實驗、親子競賽、家庭互動等,都可以為教學帶來幫助。
(二)篩選教材內容
精選教學內容,是整合教學資源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各個學科都有固定的教材內容,但校本課程資源呈現差異性,為全面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需要對教學內容資源進行合理整合處理。農村中小學是特殊的辦學環(huán)境,進行學科教學設計時,也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科學篩選,對相關校本課程進行有效利用。結合學校辦學優(yōu)勢條件展開教學資源整合,勢必能夠帶來豐富教學內驅動力。農村中小學校本課程內容呈現個性化特點,教師需要廣泛調研,結合學科實際作出科學整合,實現文本、生本思維對接。如科學小實驗,教師應為學生做出全面操作規(guī)劃,理清操作程序,讓學生獲得豐富學習認知。學科都有自身特點,教師尊重學生認知規(guī)律展開教學設計,可以為不同學科帶來重要教學啟迪,為教師教學發(fā)動提供更多選擇。
二、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優(yōu)化學習環(huán)境
(一)巧借媒體手段
課堂教學需要豐富教輔手段的全面支持,隨著信息時代的快速到來,學校教輔手段也在不斷升級。農村中小學信息化建設雖然不是很理想,但多媒體全覆蓋、網絡“班班通”建設任務基本完成,這無疑為教師教學設計帶來更多選擇。為豐富課堂教學視野,學校還需要教師合理利用辦學優(yōu)勢條件,結合學生生活認知實際展開教學,讓學生在實踐操作過程中形成嶄新學習認知。
教師利用網絡信息共享平臺展開教學活動,是現代課堂教學的重要探索方向。微課、翻轉課堂的廣泛運用,讓學生有了全新學習感知視角,教師要科學利用媒體手段,根據學生原有信息基礎展開相應的布設,這勢必能夠激活學生認知基礎。如電子作業(yè)的布設,可以為學生帶來全新學習體驗,其教學調度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讓學生展開課前的信息搜集、提交視頻音頻類作業(yè),給學生帶來的感觸會更為新鮮。教師給學生布設電子型作業(yè),也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家長的參與作用,給課堂教學帶來更多助力支持。
(二)增加實踐機會
實踐出真知。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為學生提供豐富學習實踐機會,是促進課堂教學提升的重要舉措。無論什么樣的學科,教師都需要有實踐意識,給學生布設更多實踐學習任務,自然能夠成功調動學生學習思維,讓學生形成嶄新學習內驅動力。社會調查、實地觀察、實際測量、信息搜集、案例列舉、數據分析、課堂演繹、探索實驗等,都屬于課堂教學實踐內容,教師要給出更多個性化設計和發(fā)動,讓學生在充分實踐中形成學習認知。特別是信息化方面的教學實踐操作,具有更強針對性,學生對此相當敏感,其教學調度效果會更突出。
為學生布設多種實踐性學習任務,可以讓學生在不斷實踐探索中形成學力基礎。如走訪調查,這是很多學科訓練設計內容,在實踐發(fā)動時,教師需要為學生規(guī)劃清晰操作路線,讓參與實踐活動的學生都能建立明晰的訓練目標,并在不斷歸結、不斷調整中形成學習認知,這對全面塑造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有積極幫助。如生活實驗設計,讓學生利用生活條件展開針對性實際操作,可以成功激活學生生活認知思維,而展開多種形式的實踐創(chuàng)新活動,可幫助學生構建完善的學科認知基礎。
三、改善教學組織,豐富學習方法
(一)凸顯主體地位
新課改后,凸顯學生主體地位成為核心追求,教師成為教學服務者,主要是為學生提供多方面的教學服務。在教學設計、教學執(zhí)行、教學訓練、教學評價等環(huán)節(jié),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感受,實現教與學的高度和諧。
學生是學習主體,在課堂教學改革中,凸顯學生學習主體地位成為核心追求目標,教師要注意圍繞學生學習實際需要作出教學調整,以提升教學適配性。如發(fā)動學生主動質疑釋疑活動,這是比較典型的教法運用。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訓練等環(huán)節(jié)展開質疑操作,勢必能夠給學生帶來豐富學習主動力,成功激活學生學習思維。課堂教學漸入佳境,是贏得教學主動權的最終追求。如讓學生結合生活認知展開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可以發(fā)動學生充分利用農村生活條件展開學習實驗,以有效喚醒學生主體意識,讓其形成嶄新學習認知。
(二)探尋教法學法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法學法探究時,教師是主導因素。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需要對課堂教學制約因素進行充分考慮,也需要對教學組織和教學方法探索作出更多創(chuàng)新性努力,這樣才能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課堂討論、互動辯論、課堂演繹、教師展示、實地操作、實驗探索、學習幫扶、游戲競賽等,都可以帶來豐富的學習契機,教師要發(fā)揮主導作用,以全面塑造教學課堂品質。教師探索教法也要關注學生學法,學生大多缺少學法構建意識,教師需要給出必要的提示和傳授,對學生展開多種形式的學法歸結,促使學生自覺建立學法認知基礎,這是全面提升學生學習品質的重要舉措。在學法構建時,教師需要發(fā)揮積極引導作用,讓不同學生群體都能夠建立自己的學法體系,這對全面提升課堂教學效度有重要現實意義。如背誦記憶方法,不同學科有不同方法運用,教師需要從專業(yè)角度給出更多啟迪,讓學生自行探索一些獨創(chuàng)的學法,并注意展開學法交流,以提升課堂教學品質。
四、拓寬教學訓練,塑造學習品質
(一)接軌生活認知
課堂訓練設計時,我們需要有接軌生活認知的意識,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fā),為學生提供豐富生活實踐機會,這樣自然能夠生發(fā)更豐富的學習契機,對全面提升教學效率和學習品質都會有所幫助。農村中小學學生有自身的生活感知基礎,教師接軌學生生活認知基礎展開教學設計和發(fā)動,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進行學習感知,其學習認知塑造會更為深刻而具體。農村生活有自身特點,學生生活環(huán)境不同,其感受認知也呈現差異性,教師要注意結合學生生活認知基礎展開教學發(fā)動,這樣可以給學生帶來更直觀的學習感知。
接軌學生生活認知展開訓練設計,教師要對學生生活認知基礎有充分的了解。如教學實驗任務,不同學科、不同年級的學生有不同的生活經歷,所處地域也有不同的自然環(huán)境,教師要充分考慮多種制約因素展開教學設計,才能給學生帶來更多學習啟示。農村生活有自身特點,學生接觸自然的機會更豐富,對一些自然現象了解更多。對科學、綜合實踐、地理、生物、數學、美術等學科,教師在訓練任務布設時,都可以結合農村特殊環(huán)境進行創(chuàng)設和調度,以有效啟動學生生活認知思維。
(二)延伸訓練維度
教學訓練是課堂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教師需要有接軌拓展意識,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生活認知實際,對課堂教學進行全面升級處理,以提升教學針對性。延伸課堂教學訓練長度,勢必要接觸農村生活內容,教師要注意結合當地生活實際,科學利用校本課程資源,對教學設計展開創(chuàng)新設計,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形成完善學習認知。
農村留守兒童現象是學校教育教學必須直面的問題,在教學管理中,學校和教師要與學生家長形成長效聯系機制,利用網絡信息通路,建立家校管理網絡,隨時展開信息通報,以期快速形成嶄新教學管理主動力。學校各個學科、各個班級都可以建立網絡交互平臺,教師、學生家長隨時展開信息交匯,可為學生提供多種學習管理方式。教師為學生布設學習訓練任務時,讓學生家長及時參與進來,不僅能夠督促學生的學習,也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家庭的溫情,這對全面塑造學生健康心理也有重要幫助。
課堂教學受到多種客觀主觀因素的共同制約,作為學校管理者,需要直面教學管理中的各種困難,正確處理教育教學中的多種問題,科學利用教學過程中的優(yōu)勢條件,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訓練、教學評價等多個方向展開教學創(chuàng)新實踐,以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打造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孫芝剛.現代教育技術在農村中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高效應用研究[J].學周刊,2018,31(31):38-39.
[2]孫風芹.簡談農村中學英語課堂活學活用策略[J].新智慧,2018(2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