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無論是歷史教科書的編寫者、教學者、學習者,還是研究者,都越來越注重史料教學,掀起了一股史料教學熱現(xiàn)象。鑒于史料教學實踐和研究相對匱乏,歷史教科書的編寫者應精準解讀歷史課程標準,遵循史料選取基本原則;學校應積極開展專題課程教學,深化教學激勵政策和管理制度,為歷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開通渠道;歷史教學的研究者則要繼續(xù)深入探討史料教學,拓寬史料教學研究領域。多方努力共同培養(yǎng)學生歷史核心素養(yǎng),全面貫徹素質教育。
關鍵詞:史料教學;熱現(xiàn)象;歷史課程標準
作者簡介:周梅因,淮北師范大學歷史與社會學院碩士研究生。(安徽 淮北 235000)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9)04-0119-03
史料教學是中學歷史教學中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笆妨稀币喾Q歷史資料,包括反映過去發(fā)生、存在過的所有事情的文字資料和一切物品。過去遺留下來的所有文字記載和物品,都可以作為了解、認識歷史的資料?!笆妨辖虒W”實際是指基于史料的歷史教學,史料是史料教學的基本載體,史料教學是史料的另一種呈現(xiàn)方式。
1989年,在全國高考歷史試卷中第一次出現(xiàn)史料分析題,占值4分;1992年,人教版高中歷史課本第一次把史料作為教學內容;2003年,教育部頒布《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稿)》,要求學生“在掌握基本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閱讀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此后,各種版本教科書中編入了大量的史料。史料蘊含著豐富歷史知識,日益成為中學歷史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史料教學隨之成為倍受大家關注的熱門話題,史料教學的呼聲越來越高,已成為中學歷史教學的發(fā)展趨勢。
一、史料教學熱存在的問題
歷史教科書的編寫者越來越注重史料在教科書中的編寫;歷史教科書的教學者越來越注重史料在課堂上的運用;歷史教科書的學習者越來越認識到史料對歷史學習的重要性;歷史教學的研究者更是越來越注重史料教學的研究。從編寫者到教學者,從學習者再到研究者,史料教學貫穿于全過程,形成了一種史料教學熱現(xiàn)象。同時,隨著史料教學的發(fā)展,它也呈現(xiàn)出諸多不足:
1. 史料教學實踐的不足。由于一些歷史教師對史料教學認識不夠或教學技能的不足,以致在史料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出現(xiàn)一些問題。一是未能認識到什么是真正的史料教學,比如在歷史課堂上,過多堆砌史料,把一節(jié)歷史課變成一節(jié)史料課;對史料不加篩選或篩選史料時偏離了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偏離了學生的要求;選取的史料類型過于單一,容易使學生乏味等。二是未能完全掌握史料教學的要領。正確的認識對實踐有正確的指導作用,缺乏對史料教學正確的認識,就無法對教學實踐起到正確的指導作用。比如,沒有把史料教學完全落到實處,史料教學形式化;沒有認真講解每一則史料,幾句略過或泛泛而談;沒有切合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偏離教學目標和內容等。
例如,鄒玉峰、李惠軍的《以引用史料要游刃有余,解讀史料要掘井及泉——以“封邦建國與禮樂文化”一課為例》一共選用了17則文字史料,引用史料的類型過于單一。一節(jié)歷史課45分鐘,假設每一段引用的史料都要進行分析解讀,平均兩分半鐘就要講解一則史料。除此之外,學生還要思考問題,掌握相關知識點等。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需要不斷地閱讀史料,聽教師分析、解讀史料,回答教師提出有關史料的問題,循環(huán)往復,一節(jié)歷史課已然變成一節(jié)“史料課”。閱讀大量的文字史料,容易使學生乏味,難以激起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所以,引用史料游刃有余的同時要注重史料的數(shù)量;解讀史料掘井及泉的同時要把握課堂的時間。
2. 史料教學研究的不足。史料教學研究的不足,主要表現(xiàn)在史料教學研究領域和研究質量兩個方面。一是,史料教學研究的領域不均衡。比如,側重于高中階段史料教學的研究,對初中階段史料教學的研究有所欠缺。初中階段的史料教學,也應受到重視,可以為高中階段學生的史料學習奠定基礎。初中階段的史料教學,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程度、理解程度,恰當選取史料。同時,史料教學研究領域還有重史料教學應用研究、輕理論研究的現(xiàn)象。科學的理論對實踐有正確的指導作用,堅持正確的理論和正確的實踐相結合有助于推動史料教學研究的發(fā)展。二是,史料教學研究的質量參差不齊。史料教學研究成果雖豐富,質量卻有所差別。史料教學的研究人群主要分為三類:歷史教學研究者、高校歷史學科研究者、中學歷史教師。歷史教學研究者的研究深度普遍高于其他兩類;歷史學科研究者以史料教學為選題的方向,研究維度較廣;中學歷史教師多基于自身教學實踐發(fā)現(xiàn)問題、剖析問題,研究結論重實踐、輕理論,研究深度有限。
二、應對策略
面對史料教學熱存在的問題,采取何種應對策略,至為重要。
1. 確切解讀歷史課程標準,遵循史料選取基本原則。歷史教科書的史料是教材編寫組根據(jù)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的要求以及中學生的心理特點、接受程度而精心選取的。目的是促進教師更好地進行歷史教學,學生更好地進行歷史學習,在史料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無論是歷史教科書的編寫者,還是一線歷史教師,都要確切解讀最新版本的《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中對史料教學的最新要求,遵循史料選取的基本原則。歷史教科書的編寫者在選取史料時,必須遵循三大原則——科學性、嚴謹性、準確性。選取的史料必須具有真實性,必須符合歷史課標的要求、教學內容的要求、學生的要求。
歷史課堂上,歷史教師要遵循史料選取的基本原則,提高選取史料的質量。史料教學不是一種形式,歷史教師應以歷史教科書中的史料為基本載體,精選合適的史料,提出恰當?shù)臍v史問題。引導學生閱讀史料,根據(jù)歷史問題,分析史料、解讀史料,回答歷史問題。把史料教學真正落實到歷史課堂中,確切提高學生分析、解讀史料的能力。
2. 積極開展專題課程教學,深化教學激勵政策和管理制度。歷史教師的自我成長,教師教學技能的提高,不僅需要歷史教師自身的努力,也離不開學校的支持。建議學校積極開展專題課程教學活動。比如,可以邀請歷史教學領域的專家學者,開展史料教學專題課程教學,帶領一線的歷史教師解讀最新版《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解讀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把握歷史課程改革的前沿動態(tài)。提高一線歷史教師專業(yè)素質,給予他們更多進修、提高自我的機會。深化教學激勵政策,調動一線歷史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促使一線歷史教師形成正確的歷史教學觀,不斷改進歷史教學方法。完善教學管理制度,重點抓歷史學科教研工作。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yè)引領是校本教研活動的三個基本因素。定期開展校本教研活動,能夠促進歷史教師進行自我反思,加強歷史教師之間的同伴互助,引領歷史學科專業(yè)的發(fā)展,提高歷史教學的質量。
3. 學會正確認識自我,積極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史料教學過程中,既要注重歷史教師的教,還要注重學生的學。學生可以在史料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分析、解讀史料的能力,從而提高歷史學習成績。但提高歷史學習成績,并不是學生史料學習的根本目的。史料學習的根本目的在于,學生在史料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一種史料意識,進而形成一種歷史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在史料教學過程中,學生逐漸意識到分析、解讀史料對于歷史學習的重要性。史料是通向歷史認識的橋梁。學生要認識到史料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學會正確認識自我,積極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地去學習,嘗試多閱讀、分析史料;多鍛煉自己從史料中提取歷史信息的能力,進而解讀史料;多聯(lián)系現(xiàn)實,進行歷史思考。
4. 繼續(xù)深入探究史料教學,拓寬史料教學研究領域。歷史是不斷前進發(fā)展的。盡管當前史料教學研究已經(jīng)取得豐碩的成果,但是歷史教學研究者仍不停止研究的步伐,繼續(xù)深入探究史料教學。在史料教學探究道路上,研究者應遵循基本的學術道德和學術規(guī)范,有自己的觀點,不囿于他人;放寬視野,不隨波逐流,挖掘更好的史料教學研究新視點;不可過于追求發(fā)表論文的數(shù)量,而忽略論文的質量。其次,拓寬史料教學研究的領域,做到“上延下續(xù)”。對史料教學的研究上至延伸到大學階段的史料教學研究,下至增加對初中階段史料教學的研究。不僅要注重史料教學方面研究,還要注重歷史教學其他方面的研究,以推動歷史教學研究的全面發(fā)展。歷史教師撰寫教學研究論文,可以通過靈活的方式來呈現(xiàn),比如教育敘事、教學案例、教育日志等。
就目前來說,史料教學熱的浪潮不會減退,甚至還會掀起新一輪更高的浪潮。隨著新版《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的頒布,高中歷史教材迎來了新一輪改革,以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史學素養(yǎng),復興華夏民族讀史治史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此次課程標準的修訂總結了歷史學科的五個核心素養(yǎng),其中“史料實證”是核心素養(yǎng)中的核心方法,同時也規(guī)定了歷史教材選修Ⅱ的主要內容包括“史學入門”和“史料研讀”兩大部分。史料教學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歷史核心素養(yǎng),全面貫徹素質教育。這都離不開歷史教科書的編寫者、歷史教師、歷史教學研究者們的共同努力,也離不開教育行政部門和校方的努力。
參考文獻:
[1] 李隆國.史學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51.
[2] 陳新民.英國歷史教學中的史料教學[J].學科教育.2001,(2):46-49.
[3] 教育部.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4.
[4] 李稚勇.論史料教學的價值——兼論中學歷史教學發(fā)展趨勢[J].課程·教材·教法,2006,(9):61-66.
[5] 何成剛,張漢林,沈為慧.史料教學案例設計解析[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2012:1-14.
[6] 教育部.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6.
[7] 姜義華,等.史學導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
[8] 黃莉.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史料教學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1.
責任編輯 郝 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