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評價語言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不斷提高課堂評價語言的藝術性,才能使其發(fā)揮更加積極作用。本文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為例,就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評價語言的藝術性進行了研究和分析,在簡要分析小學語文課堂評價語言現狀的基礎上,重點提高了一些有針對性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語言
對于任何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來說,都應當高度重視應用的藝術性,特別是對于課堂教學評價語言來說更是如此。盡管從總體上來看,絕大多數小學語文教師都高度重視課堂評價語言的應用,而且也能夠發(fā)揮一定的作用,但按照較高的標準和要求來看,個別小學語文教師課堂評價語言的應用缺乏藝術性,不僅沒有發(fā)揮積極作用,反而制約了小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導致自信心不足,需要引起高度重視,著力提升小學語文課堂評價語言的藝術性。
一、小學語文課堂評價語言現狀
從當前小學語文課堂評價語言的整體情況來看,盡管絕大多數教師都能夠正確使用,但按照藝術性的要求來看,還存在一些不到位的方面。個別小學語文教師課堂評價語言缺乏激勵性,“好的、坐下吧”等課堂評價語言仍然在一定范圍內存在,無法起到有效的激勵作用,不利于培養(yǎng)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個別小學語文教師課堂評價語言缺乏多元化,特別是對小學生課堂上“聽、寫、思、做”等缺乏有效的評價,“還行、挺好、不錯”等簡單性的評價語言應用較多。個別小學語文教師課堂評價語言缺乏互動性,特別是還沒有將評價語言的應用與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結合,引發(fā)性、啟發(fā)性評價語言應用相對較少。從總體上來看,個別小學語文教師還沒有深刻認識到課堂評價語言藝術性的重要價值,因而缺乏常州的研究和實踐,同時也缺乏有效的融合性和創(chuàng)新性,廣大小學語文教師應當進一步提升評價語言的藝術性,努力發(fā)揮課堂評價語言綜合功能。
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評價語言藝術性的方法
(一)突出評價語言激勵性
提高課堂評價語言藝術性,必須以激勵小學生更好的開展課堂學習為重點,因而一定要積極探索有效的激勵模式,努力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發(fā)揮更加積極的作用。在課堂教學實踐中,部分教師不善于把握評價激勵的度,以至于課堂評價語言出現了過多、返化、浮夸問題,如滿堂的“你太棒了、棒極了”等等泛泛而過的表揚形式,致使一些學生不明白到底好在哪里,這種模糊、單調的所謂激勵性評價還會在自信心強的學生心中變得毫無價值。相反的,課堂語言宜具體、宜真實、宜激勵且具有導向性。例如教學《趙州橋》時,當有的學生以導游的身份介紹趙州橋后。老師隨即評價:我給他打一百分,他從趙州橋的歷史悠久、堅固和美觀這三個方面介紹,很有調理,他的表現棒極了。真正的導游在解說前也要查好多資料呢!學生明白之后,馬上讀書讀得更有聲有色了。當然,語文教師在應用評價語言的過程中,也要謹慎使用“批評性”評價語言,更多的使用“激勵性”評價語言,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由于教師面對的是40余名的學生,如果對學生直接采取“批評性”評價,學生會受不了,而運用“激勵性”評價語言,既給學生留有余地,也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比如在提問的過程中,如果學生回答錯誤或者根本回答不上來,教師應當進行一定的引導,在此基礎上對學生做出“激勵性”評價,可以運用“XX同學,你回答的不錯,如果你把精力集中到聽課上,相信你一定會取得更好的成績”,通過這樣的評價,可以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達到激勵的作用。
(二)注重評價語言多元化
“評價是為了更好的發(fā)展”。評價是一種價值判斷的活動,是主體對客體滿足需要程度所做出的判斷。在語文課堂上的直接表現就是教師常常用語言等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過程、結果等進行判斷,再行褒獎、指導,讓學生獲得或有望獲得成功的心理體驗,進而明確努力的方向,煥發(fā)出更大的學習熱情,積極投身學習活動中,增長知識,增長才干,獲得發(fā)展。這就要求教師的評價語言要指向明確且豐富多彩,如恰當運用比喻、夸張、擬人、擬物等語言,化抽象為具體,讓學生從評價的語言信息中攝入具體形象的畫面,建構明確的努力圖式,產生極強的心理認同,從而信其師,明其意。所以,教師在應用課堂評價語言的過程中,要注重評價語言的多元化,特別是要根據不同課堂教學內容、不同學生特點進行科學設計,只有這樣,才能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取得更好的成效。這就需要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除了要對學生回答問題、課堂作業(yè)等作出評價之外,還要將其拓展到“聽、讀、寫、做、思、問”等多個方面,擴大課堂評價語言“覆蓋面”。要更加重視課堂評價語言應用的針對性,加大對學生基本情況的調查和分析,了解每一名小學生的實際情況,特別是對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興趣愛好了如指掌,通過“分類評價”的方式進行針對性評價,在評價的過程中能夠觸動小學生的內心,進而使課堂評價語言發(fā)揮積極作用。
(三)強化評價語言引導性
廣大小學語文教師要深刻認識到,對學生進行評價,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使學生能夠更加投入到課堂學習當中,因而課堂教學評價語言具有很強的支撐性和輔助性功能,應當進一步強化課堂評價語言的引導性。這就需要廣大小學語文教師要切實加強對課堂評價語言的研究,特別是要根據評價語言發(fā)揮作用情況進行分析,不斷強化引導功能。比如為了能夠發(fā)揮引導功能,教師可以將“師生互動”作為重要的課堂評價模式,把評價與交流緊密結合起來,比如在提問學生的過程中,教師在進行語言激勵的基礎上,可以通過“二次追問”甚至“三次追問”的方式,引導小學生主動思考和深入思考;再比如在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評價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多運用“每個小組都不錯,都有各自的優(yōu)勢和特點”等評價語言,并對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成果進行綜合,同樣能夠起到很好的作用。
綜上所述,評價語言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營造課堂氛圍、提高教學質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廣大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深刻認識到課堂評價語言的極端重要性,以提高課堂評價語言藝術性為重點,積極探索課堂評價語言的創(chuàng)新性應用模式,重點要在突出評價語言激勵性、注重評價語言多元化、強化評價語言引導性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和探索,通過提高課堂評價語言藝術性,最大限度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
參考文獻:
[1]張玉蓉.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評價語言[J].小學時代,2010(1).
[2]呂成立.優(yōu)化課堂評價語言的有效策略[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0(1).
[3]許潔.簡述教師評價語言[J].科教文匯,2014(2).
作者簡介:
徐惠民,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南浦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