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現今的素質教育下,教師應該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認識到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性,從而制定合理的教學措施,提升教學質量和效果。為此,在現今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讓學生學會用數學思維思考問題,以提升數學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學習積極性
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得課堂教學較為沉悶,學習內容也多以書本知識為主,學生很難在學習中找到樂趣,久而久之就降低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甚至產生厭煩心理,為此教師應該認識到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采用科學的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
一、 小學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積極性的重要性
數學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和邏輯性,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理解能力要求也較高。不過由于小學生的思維和認知能力還處在發(fā)展階段,要想真正地理解數學知識還是存在一定困難,再加上傳統教學模式的枯燥,使得學生對數學學習存在一定的抗拒。不過小學生的好奇心較強,為了更好地提升數學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讓其對數學產生興趣,進而主動進行數學知識的探究和學習,這樣既可以提高數學教學的效率,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 小學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策略
(一) 通過生活化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
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教師只注重課程內容的講解,卻忽略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導致學生數學學習的動力不足,缺少自主學習的興趣。不過在新課改的影響下,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教師應在教學活動中,將數學同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明確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進行知識的探索。
例如,在教授學生加法知識時,教師可以應用生活中常見的火柴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點。將一盒火柴拆開,左側擺放一捆共十根,右側擺放散的7根,讓學生計算兩邊加起來一共多少根?當學生計算出結果后,教師還可以將問題進行延伸,將生活與數學有效結合起來,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發(fā)現數學知識,做到學以致用。
(二) 實行教學理念的革新,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在現今的數學教學中,教師有必要轉變傳統教學理念,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主動進行數學知識的探討和學習,以提升教學效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針對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問題,讓學生自行談論和研究,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達到對知識的掌握和記憶的效果。同時,對于表現良好的學生可以給予一定的鼓勵,樹立其自信心,使其更好地參與到數學知識學習中。例如,在學習加減法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讓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進行兩位數的加減運算,如30+15-10=?對于學習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進行簡單的數字加減運算,如10+5-2=?這樣能夠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在答題過程中獲得成就感,進而主動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實現教學目的。
(三) 運用多媒體教學,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多媒體是目前小學數學教學中最常使用的一種教學模式,通過多媒體教學能夠讓原本較為枯燥的數學內容生動起來,從而吸引學生眼球,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興趣。在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時,教師在課件設計過程中,可結合學生的特征和興趣特點豐富教學內容。例如,在學習數學簡單的統計內容時,由于課本上的知識較為抽象生硬,學生很難從書本上了解到知識的重點內容,這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將統計表及其畫法展現出來,讓學生明確統計表中各行各列代表的含義,再結合書本知識,更好地理解其內涵。最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己繪制固定時間內的統計表,達到知識運用目的。
(四) 開展游戲活動,增強學生學習積極性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游戲教學模式,能夠創(chuàng)建良好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和氛圍,增強教學的吸引力,并將所學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例如,在學習加減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見的撲克牌來開展教學活動。撲克牌中的數字分別代表1到13這幾個數字,教師讓學生隨意抽樣,利用手中的撲克牌通過加減運算的方式計算出老師規(guī)定的數字,如果手中牌無法計算出規(guī)定數字,學生可以繼續(xù)抽牌,直到算出位置,這樣學生可以在游戲中掌握知識的運用方法,更好地進行問題解答。
(五) 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學習習慣和方法
小學生之所以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不高,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由于學生并未找到合適的學習方法,使得成績不理想,甚至還挫傷了學習自信心?;诖?,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有效地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學習意識,更好地進行數學知識的探索,并鼓勵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進而領悟到數學學習的魅力所在。
例如,在學習24時計時法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對鐘表予以觀察,對鐘表時間和時刻的走向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之后教師再通過知識的講解,讓學生理解時刻和時間之間的區(qū)別,掌握初步的計算時間的方法,然后教師再通過練習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在練習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討論的形式找出問題正確解決方式,教師可以從旁給予一定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更好地培養(yǎng)自主學習習慣,掌握學習技巧和方式,逐漸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六) 課外活動的開展
課外活動的開展是拓寬學生眼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fā)展的重要措施。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自身情況,設置合理的課外活動內容,讓學生在實踐中了解和運用數學知識。例如,在學習減法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去超市采購,購買自己需要的商品,之后再結合手中的現金以及物品價格,算出最終剩余金額。這樣不僅可以加強學生對減法的運用,還可以通過實踐活動完善學生自身的能力水平,讓其體會到數學與生活之間的關聯,學會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三、 結語
總之,在現階段的小學教育中,教師應該意識到數學教學的重要性,并運用合理的方式調動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其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在發(fā)展學生綜合能力的基礎上,更好地實現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郭麗娟.試析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J].文理導航旬刊,2017(3).
[2]孔凡德.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J].小學生(下旬刊),2018(2).
作者簡介:
何清龍,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云霄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