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青群
【摘要】? 要提高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就需要找到影響學生理解的原因。文章通過分析影響學生理解能力提高的各種原因,論述了文化背景障礙是如何影響著學生對英語文章和作者意圖的理解,并且找到文化背景障礙形成的原因,針對這些原因提出一些在閱讀教學中如何消除學生文化背景障礙的建議。
【關鍵詞】? 英語閱讀 理解能力 背景知識
【中圖分類號】? G633.41?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1-116-02
任何語言的學習都離不開大量的閱讀,閱讀是學習語言的一種重要方式。在中學英語四大技能中,“讀”是一種重要的技能,同時也是語言技能的基礎,是聽、說、寫的先導。 通過閱讀,教師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而且還能培養(yǎng)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如今廣東省英語高考使用的全國卷I卷中,閱讀理解以及完形填空的卷面分數(shù)為70分,占卷面總分值(135分)超過二分之一,可見,閱讀理解能力測試在英語教學中占重要地位。另外,從閱讀三大目的: Reading for pleasure; Reading for information; Reading for language improvement可知閱讀在外語學習中的重要性。因此,中學英語教學中,閱讀是一項比較重要的教學內容。
一個人的閱讀能力通常包括兩個方面:閱讀速度和理解率,閱讀速度意味著閱讀的量,而理解率則代表了閱讀的質,因此可知,理解率才是決定了一個人的閱讀能力的繼續(xù)發(fā)展方向。
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中學英語閱讀教學中,許多教師的常用方法是:講授閱讀技巧,并且在閱讀前或者閱讀后為學生掃清文章詞匯和長難句理解障礙,即語言方面的障礙。因為這些教師以及大部分的學生,通常都有一種感覺,那就是在閱讀中學生一旦擁有一定的閱讀技巧,又解決了詞匯以及長難句問題,他們就能夠很好地理解文章的內容,這樣也就更有利于提高閱讀能力了。然而,在進行閱讀測試的時候,也有不少學生發(fā)現(xiàn),對于一些文章,即使是擁有了閱讀技巧,沒有了詞匯或者句子方面的障礙,他們依然還是對某些內容覺得不能理解,特別是在作者意圖方面。追其原因,是因為閱讀障礙中,排除了閱讀技巧,語言障礙和心理障礙的問題,還存在文化背景障礙,而文化背景障礙對于學生來說,卻是非常影響著他們對文章的理解的一個部分。
文化背景障礙包括政治、法律、歷史、宗教、文化、風俗習慣理解障礙,思維方式理解障礙以及跨學科學習能力理解障礙。 這些障礙,導致了許多學生在閱讀中無法很好地理解作者意圖。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不能離開文化而存在。所謂文化,就是社會遺傳下來的決定人們生活方式的習慣和信仰的總和。英國是一個有著超過2000年歷史的國家,英語的存在也已經超過1500年,期間由于多次巨變以及英國的一度強大,英語遍布全球許多國家,并且成為不少國家的官方語言。加上許多英語國家的宗教是以基督教為主,而宗教這種文化現(xiàn)象,屬于社會意識形態(tài),它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并和世俗生活交織在一起,組成獨特的民族文化。因此,英語國家的政治、法律、歷史、宗教文化、風俗習慣,甚至思維方式都與我國大不一樣。我國現(xiàn)行高中英語閱讀材料選材多來自國外報刊雜志,涉及面廣,包括故事、傳記、人物、傳說、生活常識、社會文化、天文、史地、科普知識、政治、經濟及名人逸事等, 而這些材料涉及的面越廣,文化成分就越多,文化含量就越大。因此,學生如果對英語國家的政治、歷史、宗教、文化、風俗習慣不了解,那么,就很難從詞匯內涵、社會習俗、價值體系等方面了解英語國家的民族文化,就會容易以自己的思維去理解文章,憑借主觀臆想,在文章閱讀理解前就在自己的大腦中腦補了文章邏輯,導致了理解上的錯誤。 例如在高中英語教材人教版Book 7 Unit 2 Robots 這個單元中,Reading部分是講述一個家務機器人Tony在進行使用測試時,如何幫助一個丈夫出差三個星期的家庭婦女Claire。Claire不是個有自信的女性,她覺得自己不聰明,外形差,品味低,無法提高丈夫的社會地位, 因此感到不開心。Tony在幫助Claire做家務之余,還借了一大堆書來研究,幫Claire設計了新的發(fā)型和化妝,改變了她的家居布局。在他測試期滿的前一個晚上,Tony讓Claire邀請她最羨慕的鎮(zhèn)上最有錢有威望的女性Gladys Claffern等人來家里。客人到達前,Tony故意拉開窗簾,讓來到家門的客人們“無意”中看到他擁抱女主人并且聽到他說不想離開她。文章里對此的解釋是女主人因此感到非常高興,因為她的客人們嫉妒她有一個如此帥氣的情人,大大地滿足了她的虛榮心。但是我們許多學生看到這個部分都覺得難以明白,為什么一個機器人要這樣做,因為在中國這樣一個婚戀比較傳統(tǒng)的國家,有婚外情并不是一件值得贊賞的事情,不應該因此而受到嫉妒,更不應該因此感到自豪;另外他們也覺得不明白為什么一個不出色的妻子就無法提升丈夫的社會地位。造成這種疑惑的原因是,在某些英語國家里,人們的價值觀和依然比較傳統(tǒng)的中國人的價值觀不一樣,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男主外”,因此對于一個男性來說, 能提升他的社會地位的機會是由他個人創(chuàng)造的。但是,在西方某些國家中,有一些公司對職員進行考核提拔的時候會將他們核心家庭中的配偶和子女的狀況作為其中的一個參考條件,因為他們覺得穩(wěn)定的家庭以及優(yōu)秀的配偶可以令一個職員少些家庭煩惱,無后顧之憂,更能將精力集中在工作上。同時,在西方意識中,一名女性,無論婚否,存于世上首先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因此,有愛慕者會被認為是具個人魅力的一種表現(xiàn),也是一種自我價值的體現(xiàn),所以他們通常是不排斥這一點,而在中國,傳統(tǒng)的家庭觀念是一名女性,一旦結婚,那么她的一切就要以家庭為主,實現(xiàn)自我價值就不再是她們的人生目標。家用機器人Tony不僅在家務中幫助女主人,還在情感上幫助她的原因是根據美國著名科幻小說家Isaac Asmiov所創(chuàng)建的機器人三大法則其中的第一條: A Robot must not injure human beings or allow them to be injured, 為了不使女主人心理受傷,他就努力地去滿足女主人的心理要求了。
對于政治歷史方面的知識,我們知道政史是不分家的。高中英語教材人教版Book 1 Unit 5 Reading:Elias? Story中,有一句話: We first broke the law in a way which was peaceful; when this was not allowed…only then did we decide to answer violence with violence... But in 1963 I helped him blow up some government buildings. 看到這里,學生們也覺得納悶:文中介紹Nelson Mandela是一個律師,但是作為一名律師,怎么可以知法犯法,號召人們使用暴力去對抗政府? 這非常不符合我們這些已經接受了和平教育的學生的思維,因此,在這部分的教學中我們不僅要向學生講述南非的歷史,被殖民后的黑人在那里所受到在政治、經濟、社會方面的種種不公平待遇,和平示威多次被大屠殺鎮(zhèn)壓,多人被逮捕以及被殺害,還要向學生解釋在多次和平抗爭無望這么一種情形之下,Mandela所領導的ANC Youth League不得不號召人們用以暴易暴的方式要求政府廢除種族歧視隔離政策,并經過長期抗爭,獲得了國際支持,南非終于在1994年通過第一部臨時憲法,這部憲法規(guī)定了所有南非人都有權利得到法律的平等保護,直到這時種族隔離政策才從法律上廢除。
除了政治、歷史、人文方面的理解障礙,在閱讀中學生還面臨一個跨學科學習能力理解障礙。如在高中英語教材人教版Book 8 Unit 2 Cloning 這個單元中,Reading部分Cloning: Where Is It Leading Us?主要講的是克隆,在其中一個段落解釋了Dolly 羊的克隆過程。理解本文需要有一定的生物常識,但是有的同學由于這方面學得不夠好,另外加上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動物繁殖方式通常是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并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因此他們無法理解無性繁殖這種方式,在進行閱讀時無法很好地理解原文。在文中有一句: The lamb is the clone of the donated cell from Female sheep B which provided the nucleus,也就是說,克隆羊的媽媽就是sheep B,學生們覺得難以明白:明明female sheep A也提供了一個卵細胞, 而sheep B只不過是提供了一個軀干細胞,按照慣性思維,提供卵細胞的才是媽媽;另外,也有學生納悶:這只羊Dolly是在sheep C 的肚子里發(fā)育并且出生的,按照我們常見現(xiàn)象,這只羊sheep C就是Dolly的媽媽。造成這種理解困難的原因是按照生物學知識,攜帶遺傳基因的是細胞核,也就是說,只有提供細胞核的sheep B才是Dolly的生理媽媽, 而sheep C 只不過是個代孕媽媽,與Dolly沒有任何生物學上的關系。
目前,我國中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普遍重視語言知識和技能的培養(yǎng),而比較忽視文化能力的培養(yǎng),這使得我們的學生缺乏跨文化知識和跨學科知識方面的學習能力,導致了學生在閱讀中無法很好地理解文章,理解率低,閱讀理解能力也無法得到顯著提高。
要在閱讀中消除文化背景知識障礙,首先教師在教學時可從多方面進行背景教學, 如: 人物背景、歷史背景、風俗背景、地理背景以及學科知識背景等。如在高中英語人教版Book 1 Unit 1,Annes Best Friend,在講述課文之前,可以和學生講述當時的歷史背景:二戰(zhàn)期間,由于猶太人受到慘絕人寰的屠殺,許多猶太人不得不躲藏起來,其中,14歲的猶太人安妮和她的家人被迫躲在地下室里兩年,期間她用日記記下了這段苦難煎熬的歲月。只有通過這些背景介紹,學生們才可以更好地理解安妮在寫下這些句子時的心情,更好地從字里行間感受到她因為長期被迫呆在暗無天日的地下室里的苦悶以及對大自然的渴望:Its no pleasure looking through these any longer because nature is one thing that really must be experienced.
同時, 為了要擴寬自身背景知識,學生們自己也要廣泛地閱讀不同類型不同題材的文章,擴大自己的知識面。 大量的閱讀,不僅可以擴展我們的知識,使我們更了解英語國家的政治歷史文化以及科普知識等,還可以增強我們的理解能力, 對新的知識更容易吸收,實現(xiàn)閱讀能力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隨著社會和科技的發(fā)展,閱讀方式和渠道也有了很大的變化,以往單一的實體書報雜志也如今也隨著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而變得多樣化,而互聯(lián)網的檢索功能更加方便了學生尋找特定的信息,因此使背景知識的獲取更有便利性和針對性。學生在選擇文章時,可以盡量挑選一些是具有知識性、現(xiàn)實性和目的性的文章。大量的閱讀相關背景知識,并且恰如其分地運用它,可以對文中內容的理解起到促進作用,背景知識積累越多,越豐富,越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閱讀理解能力和欣賞能力就越強,英語閱讀方面的進步就越快,成效也就越明顯。
[ 參? 考? 文? 獻 ]
[1]胡文仲主編. 跨文化交際與英語學習[C]. 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1998.
[2]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英語課程教材研究開發(fā)中心編著.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英語1[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2-3, 34.
[3]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英語課程教材研究開發(fā)中心編著.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英語7[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1-16.
[4]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英語課程教材研究開發(fā)中心編著.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英語8[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0-12.
[5]孫秀燕, 王秀. 英語閱讀理解能力與文化背景知識關系[J]. 綏化學院學報,2009, 第29卷5期.
[6]李航. 解析英語閱讀過程中的文化障礙及其消除對策[J]. 重慶工學院學報,2007,第21卷第8期.
[7]譚蒂. 高中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發(fā)展的跨文化詞語障礙及其對策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