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維維
摘要:學講課堂中,語文教師所做工作的完善與否是構(gòu)建高效課堂的保證,是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積極性的關鍵。立足于中學語文學講課堂,著眼于教學過程中的師生對話,通過研究語文教師的角色作用,總結(jié)出:教師精心設計問題,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互動技能;教師用語要富有啟發(fā)性。這些措施方法的提出,力求為學講課堂中的語文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有效設計;互動技能;教師語言
“建構(gòu)知識”是個體活動,也是團隊活動,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多方共同參與、學習、討論的過程,教師在學習過程中應該以學習共同體為基礎來組織教學,成為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建構(gòu)知識意義的幫助者。語文教師所做工作的完善與否將直接影響教學過程能否順利開展。在學講課堂中,中學語文教師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著力促成小組合作學習的順利進行:
一、教學內(nèi)容的有效設計
學講掩果堂中的小組合作學習,在一定程度上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是一些性格比較內(nèi)向或者學習基礎薄弱的學生則容易游離于學習過程外。原因可能是預設的問題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問題偏難,問題的切入點不好。所以,語文教師精心設計問題尤為重要。
首先,為了保護學生的探究興趣,問題的設計要處于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內(nèi),不應過難或者過易。其次,問題的設計要有明確的指向性,最好達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目的。最后,問題的設計還要注意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新舊知識的碰撞最能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學生將會在解決沖突的基礎上鞏固了原有的知識,更新了觀念,獲得了極大的滿足感。所以,教師只有有效設計教學內(nèi)容,才能充分調(diào)動組內(nèi)每個學生的積極性,使具有不同特點的學生互相啟發(fā)、互相補充,在交流碰撞中產(chǎn)生新的認識。
二、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互動技能
學講課堂中,有時小組互動效果還是不佳,究其原因是學生沒有形成良好的互動技能。所以,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互動技能,可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幫助和引導:
(一)培養(yǎng)學生表達的技能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要求:學生應專注傾聽,得體交流,自信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做到清楚、連貫、不偏離話題。沈湘教授還極力反對在課堂上對學生強行灌輸,要引導學生體會后,用語言表達感受。可是在語文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發(fā)展不均衡。語文教師要針對不同的情況,采取適宜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表達的技能。
首先,教師要精心設計一些形式多樣的活動,激起學生的表達熱情,促進學生的口語表達。比如組織學生輪流當眾講故事,有感情地朗讀,組織小型座談會、演講比賽、復述、概述、辯論等。如學習了初二上的《故宮博物院》一課,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與課文內(nèi)容相關的情境,把學生帶入模擬的故宮中,請學生充當導游,配合多媒體畫面,帶領我們游覽故宮,讓學生“有話可說”。寫作課可以組織學生時論作文的選材和構(gòu)思,綜合實踐課還可以鼓勵學生走上講臺交流展示。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表達的機會。其次,教師要積極營造寬松與民主的交流氛圍,對每一位發(fā)言的學生都給予情感支持,比如“你很棒”“你一定會取得勝利的”等,促使學生成功克服心理上的障礙,樹立學習的信心,大膽地進行表達。
(二)讓學生互相幫助和支持
學生間良好的互助和支持對學講課堂的順利開展是很重要的。在教學實踐中,來自同學之間的互助遠比教師的直接幫助效果要好,所以教師應多促成學生之間的互助與支持。語文教師可以嘗試布置一些個人無法單獨完成的任務,讓學生主動地尋求他人的幫助。比如,在學習《藤野先生》一文時,從文本主題的理解角度出發(fā),引導學生學習合作,利用集體的力量解決問題。不僅如此,教師還應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意識,讓學生明白不僅要對自己負責,而且也要對小組的其他同學負責。只有每一位小組組員都獲得了成功,合作小組才是成功的。
三、富有啟發(fā)性的教師語言
“學講理念”下的中學語文課堂,要堅持“以人為本”,注重每個學生的獨特體驗和感受,以激勵為主,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
古語有云:“不憤不啟,不徘不發(fā)?!币馑际钱攲W生對某一問題的思考還未有明確思路時,給予其啟發(fā)和指導,打通學生與文本對話的道路,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充分理解和掌握。葉圣陶曾說過:“教師當然需教,而尤宜致力于‘導,導者,多方設法,使學生能逐漸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師教授之謂也?!庇纱丝梢?,教師適時適度的啟發(fā)能激勵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究;過度不當?shù)膯l(fā)容易導致學生發(fā)而多濫;無力的啟發(fā)又造成了學生啟而不發(fā)。所以,教師不僅要啟發(fā),而且還要會啟發(fā),激發(fā)他們交流討論的熱情,推動學講課堂的順利開展。如學習南宋詞人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很多小組都對其中兩句“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提出了質(zhì)疑,認為此詞描寫的是一個五口之家和平寧靜的農(nóng)居生活,突出了小兒子的淘氣頑皮,怎么能把小兒子稱之為“無賴”呢?這時教師如果能適時地加以點撥,指出“無賴”兩字古今詞義的差別,啟發(fā)學生思考文中“最喜”的意思,學生便可以輕松地探知“無賴”一詞的意思了。
總之,在學講課堂中,教師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既要設計好整個教學內(nèi)容,有利于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又要監(jiān)控好整個課堂教學,保障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教學的優(yōu)勢,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學習、快樂學習。
參考文獻:
[1]魏書生.語文教學[M].沈陽出版社,2000.
[2]李鎮(zhèn)西.做最好的老師[M].漓江出版社,2006.
編輯 高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