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萍
[摘要]仿寫是一種非常契合三年級學情并且能夠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卓有成效的教學方法;同時,仿寫也需要仿出新意,一味地強調模仿只會讓學生“戴著鐐銬寫作”,把學生的思維能力局限于狹窄的一隅,不能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的靈感。指導學生仿寫,教師應緊扣教材,精準聚焦,讓學生仿出嚴謹?shù)慕Y構美,仿出鮮活的語言美。
[關鍵詞]作文教學;仿寫;緊扣教材;精準聚焦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7-9068( 2019)34-0082-02
當代“農民詩人”臧克家曾說:“模仿,這在剛踏上習作初步的階梯時,是無可非議而且有時還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是必需的,有益的。”三年級是學生習作的開始,也是提高學生習作水平的關鍵期,引導學生在平時的閱讀中賞析典型的例文,積累富有文采的語言,總結并運用寫作技巧,對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大有裨益。世界文學史的天空上有著無數(shù)熠熠生輝的星斗,在冉冉升起之前,常常是借了前人的光芒照耀自己,正像月亮借了太陽的光輝,便把清輝灑向人間。
仿寫,是幫助學生學習寫作時必不可少的一根有力的拐杖。但需要注意的是,仿寫僅僅是提高寫作水平的一條路,是弱水三千之一瓢。作文的最終目的還是指導學生“我手寫我心,我手抒我情”?!皢柷堑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睂懽鞯幕钏从诂F(xiàn)實的、豐富的、深刻的生活,要用敏感的心靈感悟生活的點滴,用細膩靈動的筆觸描摹所見、所聞、所感。語文教師作為學生習作的引路人,如何在教學中滲透寫作技巧,指導學生仿寫呢?
一、緊扣教材,有例可援
著名語言學家張志公先生說過:“模仿是學習的必經之路。”對于剛剛接觸寫作的三年級學生來說,由不會寫、寫不好到能夠進行生動的、個性的表達,需要教師在閱讀與寫作之間架起一座神奇的彩虹橋,讓學生的寫作之路五彩繽紛。
仿寫首先需要有一個文質兼美的范本。我們語文教師總是苦苦尋覓適合學生仿寫的范本。事實上,“自家的后花園也有寶藏”“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范文就在教材的字里情深處”。學習作文,就要學習名家的作品,從名家的作品中汲取心靈與寫作的營養(yǎng)。葉圣陶老先生說過:“教材無非就是個例子,憑著這個例子使學生學會舉一反三,練習閱讀和作文的熟練能力?!本赖姆独驮诮滩闹?,關鍵問題是范例的仿點何在!筆者認為,仿點有二:一是嚴謹?shù)慕Y構美,二是鮮活的語言美。
二、精準聚焦,仿出美點
(一)仿出嚴謹結構美
筆者認為,真正的寫作入門是從結構開始的,而不是從字句開始的。首先,要引導學生賞析、借鑒教材文章謀篇布局的精巧結構美。因為,文章的結構就像一副織錦的骨架,只有精巧剛勁的骨架,才能織就美輪美奐的圖案。
如《桂林山水》一課,精美的結構是這樣安排的:第一段,開門見山,總寫桂林山水甲天下,總領全文,提綱挈領;二三段,具體生動地以對稱的形式分寫桂林的水、山;最后一段收束全文,與開頭首尾照應,再次概括桂林山水之美。對于這種寫法,筆者起了個名字叫“抬頭收腹”?!疤ь^”即寫到結尾的時候,看下作文的開頭,“收腹”的意思就是把身子再集中一下,概括總結全文。這樣,頭、身、腳一氣呵成,貫穿全文,條理清晰,結構嚴謹,渾然一體。
為了切實加強學生對“總分總”寫作結構的理解,教師可趁熱打鐵,讓學生學以致用,進行習作。有個學生仿寫的《黃山》就采用了這樣的“總分總”結構。第一段,總寫黃山素有“人間仙境”的美譽;二三段,濃墨重彩的分別描寫了黃山的山與霧;第四段總結全文:“天下美景集黃山?!睆膶W生的習作可以看出,形式真的是很容易模仿的,學生完全能夠運用這一文章結構抒發(fā)自己的真情實感,實現(xiàn)了教材文章“總分總”嚴謹結構的正遷移。
總之,寫作過程中,謀好篇,定結構,筆者認為意義非常重大。文章如人,中心是靈魂,素材是血肉,結構是骨架。文章又如架屋,必須有序地安排建筑材料,才能平地起高樓。引導學生謀好篇,布好局,為文章構建獨具匠心的骨架,能讓學生的作文有條有理,涇渭分明。
(二)仿出鮮活語言美
子曰:“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币黄恼氯绻皇菗碛幸桓本赖墓羌埽秃孟裆驳?、冰冷的標本,缺少了鮮活而豐滿的血肉。寫文章就是語言的創(chuàng)造藝術,而不僅是技術。所以筆者認為,寫作還要仿出鮮活的語言美。
作文語言中,學生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有的學生的習作如同一杯白開水,語言乏味,讀來味同嚼蠟;有的學生平時積累的優(yōu)美語段不會學以致用。教材中有許多精美的片段,或是多種修辭的綜合運用,如語言的交響樂,演奏著動人的旋律,或是有出人意料的新奇想象,如一匹野馬在讀者的心中呼嘯而過,值得學生品味揣摩、學習借鑒。
如《桂林山水》中的第二自然段描寫漓江的水的片段,就是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絕佳范例。
閱讀這一片段,優(yōu)美語言的清芬撲面而來,讀來讓人賞心悅目。通過研讀、賞析,我們就可以挖掘到寫作的“他山之石”。作者用優(yōu)美的文筆寫出了漓江的水靜、清、綠的三個特點,妙不可言。教師可以借機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同一種事物可以有幾個特點,發(fā)現(xiàn)運用排比、比喻的修辭手法,能夠生動形象地描摹美好景物的獨特之處,氣勢如虹,感情真摯。
教師可以適時地切人寫作指導,讓學生接著續(xù)寫漓江水的特點。有學生寫道:“漓江的水真明啊,像一面未曾打磨的銅鏡;漓江的水真清啊,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漓江的水真凈啊,凈得像一枚透徹的水晶;漓江的水真綠啊,濃綠得化不開似的……”學生的想象新奇,比喻貼切,文采飛揚,可喜可嘆。
讓學生的思維更發(fā)散一些,由課堂延伸到校園,延伸到生活中,學生的表現(xiàn)更是精彩紛呈、出人意料。
借鑒漓江水的語段仿寫校園里的花,學生寫道:“校園的花真多啊,多得像滿天的繁星,還調皮地眨著眼睛呢;校園里的花真美啊,美得像炫彩的蝴蝶,在風中翩翩起舞;校園里的花真香啊,香遠益清,沁人心脾……”
學生描寫校園的景物:“校園的柳樹真飄逸啊,萬條垂下,參差披拂;校園的桃花真紅啊,紅得像天邊的云霞,裝飾了美麗的天空;校園的紫藤蘿真夢幻啊,像無數(shù)的小風鈴,不知道搖曳著誰的夢;校園的石榴真逗啊,裂開了嘴樂呵呵地笑著,慷慨地送給我們晶瑩的紅寶石……”
仿寫家鄉(xiāng)的山,學生寫道:“家鄉(xiāng)的山真高啊,爭高直指,高峰人云,直插云天;家鄉(xiāng)的山真陡啊,陡得讓人可望而不可即;家鄉(xiāng)的山真綠啊,綠得像剛剛染出的綢緞;家鄉(xiāng)的山真美啊,美得像一幅精美絕倫的畫卷,隨意鋪展開來……”
可見,積累文章中鮮活的語言,可以讓學生在寫作文時有好詞、有佳句、有美篇。做生活的細心觀察者,有感受、有思索,這樣寫出來的文章定能獨具匠心,不拘一格。學會仿寫,能讓學生學到實用的寫作方法,掌握多樣的寫作技巧。
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朱熹曾言:“古人作文作詩,多是模仿前人而作,蓋學之既久,自然純熟。”仿寫就如同練習書法的第一步臨摹字帖,從模仿開始,久久為功,善做善成,讓教材中例子的寫作技巧爛熟于心,再融會貫通地巧妙運用,學生的寫作水平定會有一個質的飛躍。
人乎其中,方能出乎其外。筆者認為,教材是指導寫作最好的例子。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應把每篇課文都當作寫作的范文來研讀.引導學生賞析、揣摩、挖掘文章寫作方法的獨到之處,并恰如其分地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同時,仿寫只是手段,待學生的寫作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時,就可以丟掉仿寫這根拐杖,運用各種技巧進行個性化的藝術表達了。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