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
摘要:課堂教學中如何減輕學生負擔、提高教學質(zhì)量、增強教學效益,是我們每位教師共同探究的問題。
關鍵詞:減負增效;課堂效益;學習興趣
“減負增效”既要減負但同時又要增效,這是我們教師所期盼的理想境界。要推進素質(zhì)教育,真正實施“減負增效”,就必須提高教師素質(zhì),打造高效課堂,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減負,不減質(zhì)”這一嚴峻的課題擺在了每一位教師的面前?,F(xiàn)就“減負增效”這一話題,淺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強化學習,打造高素質(zhì)的隊伍
“減負增效”實際上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提高課堂40分鐘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素質(zhì)能力。教師應千方百計地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經(jīng)歷學習“過程”,及時恰當?shù)貏?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的思維活動過程達到完整。這首先就需要教師思想素質(zhì)和業(yè)務能力不斷提高?,F(xiàn)在,知識信息高速發(fā)展,教育系統(tǒng)的新事物也是層出不窮,如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利用,軟件的開發(fā)等等。教學方法更是不斷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具有其先進性。所以,教師應不斷學習,吸取先進的教學思想和手段,提高自身素質(zhì)和教學能力,為高效率的教學創(chuàng)造自身條件。
二、精心備課,打造高品質(zhì)的教案
增效是減負的真正目的,而增效重在提高課堂效益。教師應精心設計每一堂課,上好每一堂課,提高課堂教學效益,讓學生真正學到知識,消化吸收,健康成長。
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上應多研究,多斟酌,多進行教學探索。準備充分,對一堂課的教學思路、教學邏輯清晰可見,教學目標明確無誤,是高效率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所以,教師應花幾倍于一堂課的時間和精力去備好一堂課。
1.備教材。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所以教師要反復閱讀教材,吃透教材的組織結(jié)構(gòu),重點和難點,對每一章節(jié)的系統(tǒng)性和連貫性做到心中有數(shù),領會教材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和素質(zhì)教育的目的。要做到這些,就一定要靜下心來,去研究、去比較、去熟悉,做到胸有成竹。
2.備學生。確實“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由于各方面的影響和制約,每一位學生確實存在差異,要精確地進行學情分析,要明確學生的認知現(xiàn)狀,這是教學的基礎,在教學中還是要遵循循序漸進的規(guī)律,要更多地關注中等生和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
3.備教法。教無定法,但教有法。教師確實要全面考慮,恰當選擇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率。教師在利用教學手段上也應該是多樣的,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手段相結(jié)合,使學生直觀、形象、生動地掌握好知識,加深印象。激發(fā)興趣,直觀教學,輕松學習,減負增效。
4.備作業(yè)。課堂作業(yè)是減負增效的重要措施,能真正地反饋到學生掌握和應用知識的程度,教師巡視、指導、檢查學生完成情況,獲得反饋并可及時糾正學生錯誤的認識,學生也會最大限度地考慮問題,獨立完成作業(yè)。認真批改作業(yè)和及時評講、輔導,是減負增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三、激發(fā)興趣,打造高效益的課堂
減負是手段,增效是目的。激發(fā)興趣,減負增效將事半功倍。
愛因斯坦認為:對于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認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活躍的部分,它使人積極主動、心情愉快、全神貫注地學習,不以學習為負擔,變難受為享受,所以人們在濃厚的興趣下所獲得的一切常會掌握得迅速而牢固。
1.激趣導入。
激趣導入雖然只有一分鐘,他卻應像一塊無形的磁石,吸引學生注意力,調(diào)動情緒,形成良好的課堂氣氛切入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能讓學生在思想高度集中但精神完全放松的情景下進行學習,能調(diào)動學生學習興致又符合年齡階段學生的學習,更使學生在特定的氣氛中積極主動地從事各種智力操作,在潛移默化中進行學習,能使課堂學生學得輕松、感興趣。
2.激情授課。
教師熱情洋溢的講解,妙趣橫生的話語,恰如其分的比喻,都能點燃學生興趣的火花,激起學生學習的強烈愿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的語言干凈利落,抑揚頓挫,富有詩意,適時插一些疑問,搞一些競賽,提一些問題讓學生搶答,學生課堂上自然熱情高漲。
3.做課堂的主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比说哪芰Σ⒉皇强俊奥牎睍?,而是靠“做”會的,只有動手操作和積極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們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做“聽客”和“看客”,要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動口、動手、又動腦,親身參與課堂和實踐,包括知識的獲取、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知識的鞏固和應用的全過程。要強調(diào)凡能由學生提出的問題,不要由教師提出;凡能由學生解的例題,不要由教師解答;凡能由學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學寫出。課堂不再是過去的教師“一言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主動參與、積極引導、耐心輔助,與學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真正地把學生解放出來,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上的主人,輕松愉快地學習。
4.營造寬松的氛圍。
要想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發(fā)揮其主體地位,必須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即學生對于自己學習主體地位、主體能力、主體價值的一種自覺意識。而要喚醒和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必須營造平等、民主和和諧的課堂氛圍。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能促進師生雙方交往互動,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與理念,能真正把教師轉(zhuǎn)變?yōu)閷W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把學生轉(zhuǎn)變?yōu)檎嬲龑W習的主人。營造寬松的課堂氛圍,必須用“情感”為教學開道。教育沒有感情,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為池塘,沒有愛,就不能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可通過新增設的“讀一讀”“想一想”“試一試”“做一做”等欄目,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并輔以一些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知識,鍛煉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
“路漫漫其修遠兮”,要真正做到“減負增效”,教師們還任重道遠。只有從根本上真正端正教學思想,提高課堂效益,認真貫徹素質(zhì)教育的精神,著眼于未來,嚴格按教育規(guī)律辦事,才能使教學呈現(xiàn)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參考文獻:
[1]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高慎英,劉良華.有效教學論[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