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紅英
摘 要:從微笑課堂是“生發(fā)問題”的開端、擇法引導是“問題”入境的路標、變換角度促進“問題”不斷開花、當機提問作為調頻“問題”的開關等多方面多維度討論了課堂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針對課堂教學中“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課堂教學;問題意識;引導
一、引言
愛因斯坦說,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只是數學或者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問題,卻需要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因此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多是尋找辦法促進學生的看與思,“學貴有思”,“思”多是以“疑”為先導。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學生有疑才能打破頭腦中的平靜,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習才不會淺嘗輒止,滿足于一知半解,才能增智啟能。
二、微笑課堂是“生發(fā)問題”的開端
實際中學生往往怕老師,特別是學習能力欠缺的孩子通常見老師就繞道走。中國古訓“師道尊嚴”本能地讓孩子對老師有敬畏感。課堂中如果老師老是端著,孩子如何能親近老師?好奇本是孩子的天性,結果孩子有問題不敢問、不敢說,這樣的驚恐情緒何來活躍思維?創(chuàng)設良好提問情境就是讓學生在課堂中身心愉悅,與老師平等交流,敢提問,愛提問。“微笑”是最好的一劑良方,是溝通師生心靈的橋梁。溫暖的老師,親切的課堂,融洽的師生情感,學生才能無拘無束開啟心扉。老師的“微笑”課堂是學生活躍思維的動力,是“讓學生體面坐下”的前提。
三、擇法引導是“問題”入境的路標
1.情景引導
老師讓學生在情景中產生問題,帶著問題在情景中尋找答案或思考,尋找方法,討論交流,互相幫助。所以說情景引導就是情感與環(huán)境的和諧統(tǒng)一,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心靈,促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激發(fā)。
2.引趣引導
老師將問題藏于故事、游戲、懸念之中,吸引學生主動發(fā)問,主動探索。都說學生有福爾摩斯大偵探的豪情,有幫助他人的愿望,有表現自己的個性。所以,教師應找到點燃學生思維的觸點,做學生的引路人。
3.遞進引導
教師將困難問題化整為零、化難為易,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把問題分解,讓學生在分層剝筍的過程中接連發(fā)問,層層深入。
4.獎賞引導
教師應在課堂捕捉孩子的“閃光點”,運用口頭褒獎、評比獎勵、小實物獎品給予肯定和獎勵,用善于調動情感的手法去撥動孩子心靈的琴弦。
四、變換角度促進“問題”不斷開花
課堂是信息傳遞、情感交流、心理交流、思維轉換的最好場所。教師是引導者,把教學內容融入提出的問題中,讓學生在教師預先設計的問題中有條不紊地完成教學任務。對于較困難的問題,教師可以通過層層引導學生,逐步解決。也可以根據教學內容,互換師生角色,這樣從中檢驗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師生角色互換,往往能聽到學生“心聲”,起到了“平等”交流的作用,往往更能活躍課堂氣氛,增加師生互動交流的感情。
五、當機提問作為調頻“問題”的開關
1.問正當時
教學應面向全體學生,提問應面向全體學生,讓孩子有充分思考的時間,避免學生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提問而造成情緒緊張和難堪。因此,拋出“問題”不要超前也不能滯后。
2.問正當人
教師每次提問不要總是盯著那幾個尖子學生或者發(fā)言積極的學生。既要有針對性,又要照顧不同程度的學生,因人提問,有的放矢,對沒有準備答問和欲望的孩子,不要強行提問,教師要善于找到答問的最佳時機和最合適的人選,把好“問題”的總開關。
六、結束語
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同的教師對教材處理方法可能不一樣,教學設計也不一定相同,上課風格更是千差萬別,教師要主動探索和掌握知識形成過程和方法,應給予學生積極鼓勵、正確引導、科學指導,并巧妙地、恰到好處地引導學生在課堂中主動提問,讓學生自主探究、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合作討論思考問題,用創(chuàng)新思維解決問題。盡可能地讓學生體驗獲得成功的喜悅,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多方面、多角度地培養(yǎng)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問題意識”。
參考文獻:
[1]鄧正明.關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問題意識培養(yǎng)的研究[J].才智,2017(18):165.
[2]饒錦全.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J].西部素質教育,2016,2(15):156,158.
[3]羅水瓊.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J].教育教學論壇,2015(35):273-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