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玉峰
摘 要:音樂與詩詞自古以來就是相互交織并融為一體的。教師在音樂教學中將古典詩詞融入音樂美學意境,可以拓寬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對詩詞的感悟,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學習熱情,提升音樂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音樂教學;古典詩詞;詩樂融合;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33-0068-01
音樂是聆聽的藝術,詩詞是文學藝術,兩者自古以來就是相互影響而協(xié)同發(fā)展的。教師應讓學生從音樂的表現(xiàn)中來感受情感,從詩詞的吟誦中來領略音律之美。當下的音樂教學,不能局限于傳統(tǒng)的音樂課堂,而要尋求與古典詩詞的融合,從詩詞的意境中感受音樂文化,從而提升音樂課堂教學效率。本文從以下幾方面探討如何融合音樂與詩詞,開展音樂教學。
一、詩樂相伴,情韻悠揚
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jīng)》中,每一首詩都是可以合樂而唱的?!渡袝虻洹分杏涊d“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對于音樂與詩歌,兩者的互融是歷來已久的?,F(xiàn)代音樂教育在倡導素質提升上,借助于音樂與其他學科知識的融合,特別是音樂與詩詞的相融,讓學生從音樂中收獲情感,從聆聽中感受藝術,激發(fā)學習音樂的興趣,增進探索音樂的情感。同樣,古典詩詞中合乎韻律的美妙意境,以及與音樂旋律的結合,能讓學生從中體味到獨特的韻味。情隨境生,詩詞的意境,音樂的情感,讓音樂課堂情韻悠揚。
二、潛移默化,融合詩詞
音樂課堂與詩詞的融合,要講究滲透的方法。音樂本身需要從聆聽中來感受,看不到、摸不著,卻能夠最直接地感染人心。音樂課堂中對音樂作品的講解,通常是以語言表達方式為主,從音樂文化中來滲透古典詩詞,讓詩詞的意境成為學生感知的藝術形式,來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的情感。例如,蘇教版小學三年級的《牧童之歌》為蒙古族兒歌,在課堂引入前,教師先介紹關于蒙古族的民族文化和風土人情,讓學生初步了解蒙古族的生活特點。接著在蒙古風味的兒歌教學中,引入《敕勒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惫旁妼懙氖敲C4蟛菰膲邀惥吧茏寣W生從古詩的朗讀中體味蒙古大草原的風情,聯(lián)想到天空如蓋、牧草低伏,一群群牛羊吃草在原野。這時,再回到《牧童之歌》的教學中,讓學生從歌曲中來感受祖國大草原的美好景象,并在古詩詞的徜徉中體會草原音樂的美妙,加深對《牧童之歌》的深刻理解。這樣,既能調動學生的激情,又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不過,對于音樂課堂上詩詞的運用,還要結合學生的認知實際,最好是學生了解的古詩詞,增強他們對古詩詞意境與音樂作品的相互理解。
三、以畫傳意,詩畫共賞
音樂教師要善于營造趣味的學習氛圍。學生充滿了好奇心,但因年齡小,經(jīng)常注意力不集中。所以,在音樂課堂上,教師要強調學生自主性的激發(fā),吸引學生參與音樂互動。學生對動畫往往較為熟悉,也樂于觀看動畫、模仿動畫。教師可以結合一些古詩詞動畫,在音樂、動畫的綜合作用下,來創(chuàng)設趣味、多樣、生動的音樂課堂,增強學生音樂學習樂趣。例如,在教學《好娃娃》這首兒歌時,教師一方面要引導學生把握音樂作品的節(jié)奏韻律,另一方面要讓學生感受父母的愛。為此,教師引入了古詩《游子吟》的動畫。在動畫展示環(huán)節(jié),學生一邊聽音樂,一邊從動畫中來感受該詩的思想內涵,從而明白父母對自己的愛是無私的,是無微不至的。通過古詩的學習后,教師再讓學生體會《好娃娃》這首兒歌,利用動畫來傳遞對父母的情感,能使學生感受到詩詞與音樂的互通性。整節(jié)課堂教學,情境生動、音畫和諧,學生們表現(xiàn)出高漲的學習熱情,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四、為詩配樂,感悟韻律
音樂與詩詞的融合,要讓學生從詩詞中感受韻律之美。雖然學生無法感受音樂旋律的深層次美韻,但可以從詩詞的節(jié)律體驗來感同身受,促進對音樂的喜愛。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對學生熟悉的詩詞進行配樂,讓他們了解音樂的魅力。例如,教學蘇教版小學四年級音樂《我們的田野》這首歌時,教師導入古詩《江南春》:“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這首古詩將江南的春景進行了生動展現(xiàn),也讓學生從中帶著憧憬,體味江南的美麗、壯觀與富饒。隨后,以《我們的田野》為主要旋律,鼓勵學生為《江南春》這首古詩配樂、譜曲,并讓學生從吟唱中感受江南的景色。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能從中洞悉詩詞的韻律,還能激發(fā)對音樂的學習興趣。
總之,音樂是有聲藝術,文字是無聲的感悟,教師將古詩詞與音樂協(xié)同起來構設豐富的音樂教學氛圍,可以讓學生從詩詞的品鑒、欣賞中,感受音樂的旋律與節(jié)奏。同時,古詩詞含蓄雋永的人文意境,將音樂喜怒哀樂的情感表達融為一體,可以讓學生從動人的音樂體驗中領悟古詩詞的魅力。
參考文獻:
[1]葉偉靜.古詩融入小學音樂教學的實踐探索[J].黑龍江教育,2017(04).
[2]鄭小蕓,應曉芳.詩化音樂 樂化詩歌——透過“音樂基本要素”分析“古詩新唱”多樣教學的實踐研究[J].中國音樂教育,2017(11).
[3]林蕓.古詩 古曲 古畫——民族音樂欣賞教學的多層性[J].龍巖師專學報,2003(01).
[4]范霞.“詩的音樂”——中國藝術歌曲的教學實踐探析[J].北方音樂,20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