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霞
摘要: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下,新課程改革正在一步步全面推進。新課程改革是一項系統(tǒng)性工程任務,國家教育部門對此相當重視,曾為此頒布了一系列政令措施。自新課改以來,國家和各省市教育部門對高中音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對學生做好高中音樂素質教育,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這篇文章從教學方法改革創(chuàng)新和教學內容延伸擴展等方面介紹了多媒體對于教學的重大作用。
關鍵詞:新課改;多媒體;音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9-0264-01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更新,多媒體的發(fā)展十分迅速,信息化的時代已然到來。在教育教學工作方面,多媒體也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多媒體教學不僅能夠迅速便捷的呈現出教師想要授予學生的教學內容信息,而且還可以增添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從而大大激發(fā)同學們的學習興趣,讓高中的音樂課堂更為生動有趣,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習效率,使其學習過程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
在過去的高中音樂教學中,教師大多采用錄音機或者磁帶播放音樂的形式供同學們欣賞,教授理論知識則會利用書本教給同學們。這也是同學們和老師慣性思維的一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教師通常會在黑板上畫好五線譜或者抄寫一遍完整的歌詞,這就會浪費課堂上的少量時間。另外,教師在用磁帶播放音樂的時候,也會有不少麻煩,在倒帶的過程中,同學們可能會因此而產生厭煩心理,喪失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在多媒體環(huán)境下,利用投影儀進行音樂播放或視頻觀賞會方便快捷許多,并且學生能夠充分融入到現場的音樂氛圍當中,自然而然的輕松學到很多音樂知識。教師利用音樂播放器進行音樂播放的時候,可以運用多媒體播放器的多種功能,比如快進、倒退、重復播放等等。并且,教師和學生也可以利用發(fā)達的網絡資源搜集廣泛的音樂資料,這樣一來,就大大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
二、利用多媒體拓展教學內容
當學習全國各地類型多樣、風格迥異的民歌時,如果教師只是簡單的讓學生根據聲音來分辨民族的種類,那么教學內容就會顯得太蒼白,使得課堂顯現不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課堂氛圍變得死氣沉沉,這對老師的教學過程以及學生的學習影響都是很不好的。但是,如果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比如利用多媒體播放各個民族風格音樂的小視頻,對學生進行觀看講解,這樣就能大大加深同學們的印象,使得同學們印象深刻,便于記憶和分辨。也可以播放一些各民族的風俗圖片供同學們欣賞,視聽相結合,可以使學生們更好的理解民歌的內涵和韻味,了解當地的文化特色。在學習樂器時同樣可如此,如《豐富的民間樂器》一課,只靠聽聲音根本就不能了解樂器形狀和演奏技巧,尤其是介紹一些西洋樂器時,學校也不可能將所有樂器都準備齊全,利用多媒體就可輕松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從網上搜索相關資料后做成PPT格式,讓學生在聽音樂的過程中,了解每一個樂器的形狀、歷史和發(fā)聲技巧。由于信息來源較多,可讓學生對這些資源先進行充分了解,開拓視野、增長見識。如認識更多的音樂大師、知名樂隊,通過觀賞音樂演出,還能對指揮、舞臺設計等內容有所了解。
三、利用多媒體改善教學水平
高中生這個年齡階段對流行音樂更為偏好一些,對古典音樂和世界音樂則缺乏了解,即便是音樂大師的作品也沒興趣。在《劃時代的音樂大師――貝多芬》一節(jié)中,很多學生都表示聽不懂。對此,課前教師可選擇播放當下流行歌手后弦的《信條》MV,吸引學生的興趣,待學生觀賞完畢后再介紹這首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即它其實是與貝多芬的《悲愴奏鳴曲》第三樂章有關系的,讓學生欣賞第三樂章,對比兩組的異同處,這樣學生就會很容易接受。
四、利用多媒體提高學生的鑒賞審美能力
高中音樂除了理論知識、學唱部分等的教學,音樂欣賞也是其中的重要一部分。如蒙古民歌《四歲的紅鬃馬》一課,訓練的是蒙古一種獨特的唱法,叫呼麥。這種唱法一個人可同時唱兩個聲部,但學習難度很大,很多教師只是了解,但并不能真正示范演唱。此時從網絡上搜索原唱視頻或呼麥唱法的視頻,就能使學生更加真實地去感受這一唱法的魅力。古琴是我國一種古老樂器,歷史悠久、文化深厚,但如今真正會者屈指可數,《廣陵散》《高山流水》等已不僅僅是音樂,里面還融入了很多古典文化,蘊含著極為深刻的人生哲學。教學中為使學生深入了解其中內涵,可將其中蘊含的歷史文化做一個簡單介紹,用動畫或視頻的方式展現歷史故事,或模擬當時社會的環(huán)境,讓學生品味其中的深意。樂器很多,但同一首曲子可能用其他樂器演奏就不會產生陽春白雪的效果。如將《高山流水》的古琴換做其他樂器,用音樂軟件編輯合成,所播放出來的效果就差很多,可以用這一點鍛煉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
五、利用多媒體鍛煉學生的實踐創(chuàng)作能力
許嵩是每一個高中生都很熟悉的名字,其音樂發(fā)展歷程主要是靠網絡傳播,自己用音樂軟件編曲、作曲、混聲,然后錄制好后在網上發(fā)布。鑒于此,學生也可利用CE軟件、GoldWave、fina2006或其他音樂編輯器制作音樂,并發(fā)布到網上分享交流。創(chuàng)造是藝術發(fā)展的根本動力,是藝術教育功能和價值的重要體現。多媒體應用于高中音樂教學,可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
六、結語
在當前信息化時代,多媒體日益繁榮,在社會各個領域都有著廣泛應用,其范圍很廣。教學中的多媒體多指不同于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與計算機、網絡通訊技術等現代高科技有關的技術,能夠通過多種渠道快速搜索并獲取所需信息,而且能夠對信息進行現場處理,從而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就高中音樂教學而言,以往黑板、錄音機必不可少,但現在可直接使用投影儀和計算機,不但提高了教學效率,而且可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應用多媒體,可有效提高教學效率,豐富教學內容,吸引學生的興趣,調動其積極主動性,從而使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作能力都得以提升。
參考文獻:
[1]張英奇.淺談新課程改革下信息技術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6,14.
[2]蔡志華.淺談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音樂教學策略[J]. 音樂時空,2013,14.
[3]周麗娟.現代教育技術在高中音樂新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 大眾文藝,2012,11.
[4]姜日燮.淺談新課程背景下多媒體教學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的作用[J]. 教育教學論壇,2012,S2.
[5]李凌君.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音樂教學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J]. 音樂時空,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