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朝娟
[摘 要] 語文應該是所有學科中學生最享受的一門課程,因為它有催人淚下的情感,有讓人捧腹大笑的情節(jié),有優(yōu)美清新的語言。但事實卻不然,語文在多數(shù)學生心目中都是一個可學可不學的學科,是領導眼中誰都可以教的學科,是家長口中再簡單不過的一個學科。語文,應有一條通向光明的大路。
[關鍵詞] 營造氛圍;個性閱讀;多元評價
朱永新曾說過:“一個人的精神發(fā)育史實質上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民族的閱讀水平?!痹诒姸鄬W科中,語文原本應當是一門最受學生歡迎的課程。但事實卻恰恰相反,語文在學生心目中是一門可學可不學的學科,是領導眼中誰都可以教的學科,是家長口中再簡單不過的一個學科。甚至有的家長、領導認為,語文學與不學沒有多大差別,都能考個七八十分,不像數(shù)學,不做題就得不了高分。領導忽視,家長漠視,學生輕視??梢姡Z文學科在現(xiàn)實中一直處于一個比較尷尬的境地。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也一直在思考:怎樣才能讓學生真正喜歡上語文呢?閱讀正是帶領語文學科走出這一尷尬處境的“陽光大道”。
一、營造氛圍,主動閱讀
首先要營造濃厚的讀書氛圍。眾所周知,德國人愛讀書,德國的圖書館、車站、咖啡館、許多家庭里都有大量的藏書,他們只要有空閑,就會去讀書。他們良好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與他們周圍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要重視營造外在的讀書環(huán)境。要讓學生在走廊、教室的角落、宿舍、餐廳、圖書館、閱覽室等場所都可以看到書,讓學生置身于書的海洋,走到哪兒都可以拿起書來讀,隨時都可以讀到自己想要閱讀的書籍。當閱讀成為一種習慣,學生就能從閱讀中找到快樂,整個校園就會充溢著滿滿的書香。
要利用好零散的時間,讓學生覺得閱讀無處不在。同時也要有集體閱讀時間。學生畢竟還是孩子,外界誘惑很多,手機、電腦、電視,都在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因此,我?guī)У陌嗉壷?,每周最少會安排一到兩?jié)閱讀課,專門讓學生讀書,學生可以閱讀喜歡的名著、報紙、雜志,一段時間后,學生都能自覺地參與到閱讀活動中。閱讀,就要有收獲,而不是裝裝樣子,假裝讀書郎。閱讀也有要求,書隨意讀,但要有摘抄,有讀書筆記。
其次,內在環(huán)境的營造。一個熱愛閱讀的教師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本班的學生,當學生在語文課上聽到老師引經(jīng)據(jù)典、暢談古今時,羨慕之情就會油然而生,學生就會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學生在課后就會主動閱讀,到書中去尋找與作者、文章、老師的共鳴。久而久之,良好的閱讀習慣就養(yǎng)成了。學生剛進高中,對新的環(huán)境還充滿著好奇,利用好這一點,非常有益于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在學生高中第一節(jié)語文課上,我就與學生分享了自己的讀書心得,同時也明確了一學期的閱讀目標以及閱讀交流方式。在高一,我在課堂上分享了自己讀《紅樓夢》的一些感悟,喜歡哪個人物,喜歡哪個情節(jié),也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開始的時候學生很不適應這樣的閱讀交流方式,但時間一長,就都喜歡上了這項活動,同一本書,大家的理解各不相同,在交流中,也加深了自己的理解。老師是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更是學生的榜樣,老師喜歡讀書,才能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愛閱讀的語文教師影響著學生,好閱讀的學生影響著其他學生。班級是一個整體,同學朝夕相處,會互相影響。如果所教班級的每一個學生都熱愛讀書,那整個班級自然就有了濃厚的閱讀氛圍。當有個別學生不想讀書時,其他同學都在讀書,都在不斷進步,那么,他也會不甘于落后,時間一長,讀書就成了一種習慣。
有了學校打造的書香校園、班級布置的讀書走廊,外在環(huán)境的熏陶中,愛閱讀的語文教師和學生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學生自然而然地就能融入校園濃厚的讀書氛圍中去,在書的世界里飽覽古往今來、世界各地的形形色色的風景。
二、鼓勵學生,個性閱讀
《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的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也就是說,新課改大背景下,教師一定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發(fā)展學生的個性,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所謂個性化閱讀就是指在閱讀中,閱讀的主體是學生,而不是老師。閱讀活動具有很強的實踐性,不同學生的文化基礎、性格特點、學習能力、學習習慣等都會對學生的閱讀效率、效果產生直接影響。教師不能把自己的閱讀理解強加給學生,而是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要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和看法。
首先,要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意愿選擇閱讀時間和喜歡的書籍。學生為什么不愛閱讀?因為閱讀主要是為了應付考試,而不是為了享受。從小學開始,很多篇美文在應試背景下,都被分解得支離破碎,致使學生逐漸失去了對閱讀的興趣。很多文章的作者都做不出關于自己文章的閱讀理解題,作者都如此,何況是我們的學生呢?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閱讀量、知識基礎不同,他們會做出不同的閱讀選擇。當老師放手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書籍,讓學生跟隨著作者的腳步去喜、去悲、去怒、去樂,才能讓學生愛上閱讀。鼓勵學生閱讀自己喜歡的書籍是閱讀的一個重要原則,但這并不是意味著教師可以對學生的閱讀行為放任不管。
那么,語文教師應如何發(fā)揮好自己的指導作用呢?葉圣陶先生曾說過:“語文老師不是只給學生講書的。語文老師是引導學生看書讀書的。一篇文章,學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奧些的地方,隱藏在字面背后的意義,他們就未必能夠領會。老師必須在這些地方給學生指點一下,只要三言兩語,能使他們開竅就行。老師經(jīng)常這樣做,學生看書讀書的能力自然會提高?!边@段話告訴我們,學生才是閱讀的主體,教師在學生的閱讀中應當發(fā)揮指導作用。
其次,個性閱讀就是要鼓勵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學生學習自主性的逐漸喪失與社會的考試制度、老師把閱讀內容肢解得支離破碎等因素有著密切關系。在教學中,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從整體上閱讀語文課本上的文章,在介紹作者時恰當?shù)卦O置懸念,點燃學生的閱讀欲望,讓他們能主動地去閱讀,去收集與文章相關的資料。在學生剛升入高一時,我就開始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意識,尊重學生個性化的理解。如在學習汪曾祺的《金岳霖先生》一文時,我講了一件金岳霖先生與梁思成夫婦的故事就戛然而止,設置了一個懸念,吊起學生的胃口,課后學生主動搜集了關于金岳霖先生的一些軼事、相關作品、取得的成就等。讓學生自己在小組討論,班級進行大交流,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見解,學生積極性高漲,效果超出預期。
雖然是個性化的閱讀,還是要選擇學生喜歡的、能看懂的書。學生的個性閱讀,不應僅僅局限于在淺層次上讀懂文章中的漢字,還要讓學生品味、賞析文章的語言,走進文章中與作者、作品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讀出自己的感悟,這才是個性化閱讀的目標。
三、多元評價,實效閱讀
高中生還是一群單純可愛的孩子,他們的點滴進步都需要老師給予積極評價和充分肯定。因此,語文教師一定要制定出一套多元、靈活、科學、有效的評價機制,來鼓勵學生閱讀。
古人云:“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遍喿x時的討論交流是拓寬視野,彌補認識不足,加深對著作的理解的重要手段。讀書交流會時間固定,交流可采取讀書報告會、辯論會等形式。但在交流前,需要定好話題,學生提前準備。如閱讀《三國演義》可舉行以“怎樣看待關羽的義”為主題的讀書報告會,也可以舉行以“曹操是梟雄還是英雄”為主題的讀書的辯論會?;顒雍?,可評選出“最佳辯手”“最佳讀書小組”等?;顒又?,學生不僅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能,還能發(fā)現(xiàn)自己其他方面的潛力,在以后的閱讀中必定會全身心地投入。
讀書筆記,是我了解和評價學生閱讀情況的一個重要手段。有必讀書目的讀書筆記,例如:學生讀《罪與罰》時,我就布置了關于生與死的話題,讓學生結合主人公的經(jīng)歷談談自己的認識。還有自選書目的讀書筆記,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書閱讀,并完成讀書筆記,這樣不僅可以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還能看到學生個性化的閱讀理解,這才是閱讀真正的實效所在。
在班上,可以充分借助小組的力量,周記、摘抄都讓學生合作評改,寫出合理的評語,打出分數(shù),簽上評改者的姓名。每周,小組都要評出一篇“優(yōu)秀周記”“優(yōu)秀評語”“優(yōu)秀摘抄”,然后再拿到班級進行PK,選出佳作,給小組以及個人加分。每個月再進行評比,優(yōu)秀小組給出相應獎勵。每學期組織一次展覽,將班級優(yōu)秀周記、優(yōu)秀摘抄、優(yōu)秀評語做成展牌,向年級甚至全校展出,使每個人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這樣,能更好地促進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促進學生閱讀量的增加。
在營造濃厚的讀書氛圍時,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同時還要對學生的閱讀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提高閱讀的實際效果,這樣就會讓學生愛上閱讀,愛上語文。語文的“陽光大道”,就在前方。(責任編輯:朱福昌)
參考文獻:
[1]高廣方.加強自主閱讀促進語文教學改革[J].中學語文教與學,2005(10).
[2]卜延中.環(huán)境讓你不知不覺讀起來[J].中學語文教與學,2005(9).
[3]錢夢龍.語文課要實實在在教會學生閱讀—實說“語文素養(yǎng)”和“平等對話”[J].中學語文教與學,2005(11).
(作者單位:江蘇灌云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