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種類有很多,在此篇文章中則主要闡述了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開展與運用。首先從‘生活情境教學法應符合學生的年齡階段和應與生活實際相符合這兩角度分析了其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原則,然后從‘讓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源于生活;讓生活化的教學情境高于生活;在生活情境中與學生進行平等交流等五個層面闡述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生活情境教學法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情境;運用
所謂“生活情境教學法”,就是一種以生活情境為載體,以學生為課堂主體,以教師的指導為主導來引導學生進行高效學習的方法。所以,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積極運用生活情境教學法,并秉承‘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快樂學習的理念,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
一、 生活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原則
第一,應符合學生的年齡階段。小學階段一共六年,是學生接受教育時間跨度比較大的一個階段。所以,在實際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就要考慮生活情境的創(chuàng)設是否符合現階段小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例如:一年級的學生在學習《有趣的圖形》時,教師就可以通過讓學生單純地用“看一看、摸一摸”的方式來初步了解簡單圖形的特點。但是,教師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方法對高年級的學生就不適用了。如果給高年級的學生還運用這種簡單的方法來學習知識,那將會局限學生思維的散發(fā),抑制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所以,教師在教學時一定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年齡和年級來運用生活情境教學法,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促使學生思維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第二,應與生活實際相符合。生活情境教學應該堅持與實踐相統(tǒng)一的原則,結合學生的實踐經驗,使生活情境源于學生的現實生活。所以,教師在運用生活化教學法時,要考慮實際,結合實際,要避免為了教學而去憑空假設一個不切實際的情景。
二、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生活情境教學法的策略
(一) 讓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源于生活
由于小學生的心智發(fā)展尚未成熟,而數學又是一門邏輯性強且抽象的學科。基于此,筆者認為,數學教師在授課時就可以以日常生活中學生常見的事物作為課堂教學情境內容的切入點。例如:在學習《三角形面積的計算》這一課程時,教師就可以借助平時使用較多的教學工具——三角板,讓學生作為計算和觀察的對象,鼓勵學生思考三角形的底邊和高應該如何計算出來。通過如此簡明的情境創(chuàng)設,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性。
(二) 讓生活化的教學情境高于生活
準確掌握和提煉數學知識的精華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特別是對于小學生來說,數學知識的理解也就變成了他們學習中的一個重大難題。因此,在生活情境的創(chuàng)設中,教師就可以有意識地在學生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創(chuàng)設一些高于實際生活的情境,以此引發(fā)他們更加深入地思考,激發(fā)他們的潛能,并逐步提高他們解決難題的能力,進而提升其數學水平,為其以后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打下堅實基礎。
(三) 在生活情境中與學生進行平等交流
新課標著重強調,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所以,教師在采取生活情境方法教學時,一定要以學生為教學主體,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興趣愛好進行課堂教學,并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靈活做出生活情境的適當調整,從而達到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取得最大的教學效益。其次,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新知識、接受新知識的最佳時期,教師應多與學生溝通交流,和他們建立一種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學習積極性得以提高的同時了解他們的思維模式,以此更好地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比如:在學習《購物》這一課程的時候,教師就可以以朋友間、同學間的說話口吻與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問一問學生是否單獨購過物;是否知道如何購物;一般購物會買些什么等。通過談論學生熟悉的話題能夠給他們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以便于他們可以更好地接受課本知識。通過師生間平等的對話交流來挖掘小學生生活中的數學元素,并將其融入課堂的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還能使學生對教材知識的認識更加透徹和明晰。
(四) 利用生活化的游戲教學來啟發(fā)思維
教師在生活情境中可以適當地給學生融入一些數學游戲,因為游戲化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在心理和生理上得到放松,還能構建一個舒適的學習環(huán)境。這種良好的環(huán)境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所以,教師在開展實際的數學教學工作時,應該結合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數學游戲,將游戲教育與生活化的情境教學相融合,既能夠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主動學習知識,又能使學生的心情得到放松,對培養(yǎng)和啟發(fā)學生的思維也有著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
(五) 加強數學教學與生活實際的緊密聯(lián)系
小學數學從對阿拉伯數字的認識,再到對公式以及實際問題的認識,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但是,我國大部分數學教師,卻依舊采取傳統(tǒng)的、單一的教學模式,給學生塞一些生硬、晦澀的知識,不管學生們是否消化吸收,只顧著追趕課程進度。然而,隨著新課標的深入發(fā)展,新的小學教學模式正逐漸替代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還加強了數學教學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比如:在學習《長方形與正方形》這一課的時候,筆者就讓學生思考一下,自己家里的餐桌、課桌、書桌都是什么形狀的,再想一下生活中有哪些形狀,比如我們平時玩的撲克牌,老師經常發(fā)的小卡片,都是什么形狀的。這樣小學生對生活中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正確區(qū)分就有了一個基本的方向,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也有了一個清晰的定位。
三、 總結
通過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合理創(chuàng)設和開展,其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培養(yǎng),使課堂的教學效率得到了提高。因此,教師要重視生活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注重其給學生和課堂所帶來的直接影響,以促進小學數學教學的順利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禮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生活情境化的探索與實踐——對“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點滴嘗試[J].西藏科技,2013(12).
[2]劉毓梅.探討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2017(02).
[3]劉宏偉.淺析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界:基礎教育研究,2017(04).
作者簡介:
王占江,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太平店鎮(zhèn)大川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