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寧
摘 要:人的經驗是在環(huán)境中得到體現(xiàn)的,同時環(huán)境又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的認知和行為。在教學中借助學生對“已有的經驗”和“熟悉的環(huán)境”感興趣的心理特點,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來自于生活。故事化、游戲化的情境創(chuàng)設可以使學生對新知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積極的探索欲望。
關鍵詞:積極心理;情境創(chuàng)設;小學教學
積極心理學的觀點是以一種積極的心態(tài)來激發(fā)人自身內在的一些實際的或潛在的積極品質和積極力量。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說,積極心理學也充分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思想。結合自己從教生涯中所經歷的3個階段的教材改革和面對不同年段學生的教學經驗,充分體會到:把握積極心理,創(chuàng)設具體、有效的情境,不僅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那么,究竟應該怎樣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呢?下面是我的幾點淺見。
一、聯(lián)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情境
積極心理學認為每個人的經驗都是在生活環(huán)境中得到體現(xiàn)的,同時環(huán)境又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的認知和行為。因此,借助學生對已有的經驗感興趣的心理特點,創(chuàng)設學生感興趣的、熟悉的生活情境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多地把教材內容與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有機結合起來,使我們要教學的新知成為學生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現(xiàn)實。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在課堂上引進直觀手段,是為了在教學的某一個階段上使學生擺脫形象,在思維上過渡到概括性和規(guī)律性上去?!睂W生熟悉的、感興趣的情境,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進行深入地理解和逐步抽象化,并能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我想,教低段的教師也許都會遇到這樣一個問題:一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在生活中買小東西時,能夠清楚地知道售貨員應該找自己多少錢,而將此事描述成一道應用題時卻不會解答。這就是數學教學與生活實際嚴重脫離所造成的后果。
以身邊的人和事為例也有促進理解的奇效。學生往往對自己親自看到的、親身參與的事例出現(xiàn)在數學問題中時,會感到特別親切;當自己熟悉的老師或同學成為數學問題的事件主人翁時,就會覺得有趣。因此,在教學中,以身邊的人和事為例創(chuàng)設情境,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還能起到分散難點的作用。比如:在教學“商的變化規(guī)律”時,如果按照教材中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始終會有部分學習困難的學生無法理解,只能“死記硬背”規(guī)律。而如果以班上的老師與同學平均分自己喜歡的東西為例來講解“被除數”“除數”和“商”之間的變化關系時,則很容易就明白了其中的變化規(guī)律,理解其中的道理。
因此我們在日常教學中,要善于挖掘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孩子們熟悉的生活情境,讓孩子們真正體會到數學知識來自于生活,也將應用于生活的真諦與價值。
二、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創(chuàng)設學生感興趣的情景
著名的科學家、哲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蔽覀冊谌粘=虒W中多創(chuàng)設一些和諧、愉悅的有效教學情境,不僅可以使學生對新知產生濃厚的興趣,還能誘導學生把學習新知的壓力變?yōu)樘角笮轮膭恿?,激發(fā)學生積極的探索欲望,形成敏銳的觀察力、牢固的記憶力和創(chuàng)造性的運用能力。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其心理和認知也發(fā)生著變化,其興趣愛好也截然不同。
低年段的學生特別喜歡童話故事、卡通故事世界里的情境。通過引用故事情境中的片段或自編一段故事,配上生動有趣課件演示,能夠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中比較分數的大小時,可以用《西游記》中師徒四人分西瓜,豬八戒覺得四分之一太少要吃五分之一或八分之一這一笑話來導入新知。而高年段的學生則喜歡追趕時尚,對新聞故事、網絡故事、明星故事有較為濃厚的興趣。一段無傷大雅的符合常理的小故事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明顯的效果。比如:在教學“百分數”時可以以NBA明星姚明等人在某場比賽中的投籃命中率為切入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游戲化的情境創(chuàng)設,多見于低段教學中。在低段教學中把教學內容設計成孩子們喜歡的游戲活動,將新知巧妙地融入游戲之中,既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又有效地解決了孩子們好奇、好動、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等特點帶來的影響,激發(fā)孩子們的潛能,從而省時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比如:在“年月日”的教學中,在指導學生看過教材上的年歷后,通過12個同學分別扮成名為“一月”“二月”……“十二月”等12只小青蛙,各自在全班齊唱的《下青蛙找家》的歌聲中跳到各自的“家”(分別以“大月”“小月”命名),其中“二月”卻蹦來跳去找不到家。由此引出二月份天數的特殊性及平年、閏年的有關內容的教學。這樣,通過游戲使學生在活動之中便分清了31天的月份和30天的月份,同時又很自然地就過渡到“二月份的天數及平年、閏年”有關內容的教學。這種讓孩子們在愉快的游戲活動中,發(fā)現(xiàn)新知并理解、掌握新知時,還能夠滲透合作、謙讓的思想教育,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等綜合素養(yǎng)。
當然,教無定法。我們面對的學生是一個個發(fā)展變化的個體,教育是一本永遠也無法讀透的書,教育教學本身就是一門藝術。利用積極心理學理論,從積極心理的層面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對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同時也落實了“以人為本”的理念。以上觀點僅僅是自己在不斷學習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總結出來的幾點淺見,僅供參考。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