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琴英
摘 要:在高中語文教學體系中,閱讀和寫作向來占據(jù)了重要位置,而且在高考語文試卷中,閱讀和寫作所占的分數(shù)比重也是最多的。由此可見,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二者雖然是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但是彼此間之間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但是,在教學實踐中許多教師往往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分割開來,導致教學效率難以提升。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寫作;以讀促寫
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的關系誠如葉圣陶先生所說的:“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夠合乎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著密切的關系?!庇纱丝梢?,語文教學中的閱讀和寫作是相輔相成的。而且,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也是語文考試中考核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指標。但是,在目前的教學實踐中,我發(fā)現(xiàn)許多教師存在認識上的錯誤,將閱讀和寫作分裂為兩個不同的教學板塊,導致學生難以在閱讀和寫作之間構建一座相互促進的橋梁。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必S富的閱讀量能夠開闊一個人的眼界,增加一個人的知識儲備,為寫作積累更多的素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何衡量閱讀和寫作之間的關系呢?我認為,教師可以采用“以讀促寫”的策略,推動閱讀和寫作的有機結合,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綜合發(fā)展。
一、創(chuàng)設情境,指導學生讀寫互動
為了貫徹“以讀促寫”教學策略,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和閱讀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讀寫環(huán)境。高中語文教學任務繁重,課程時間緊湊,許多教師在課堂上只是匆忙地講完了課程內容,沒有給學生留下足夠的閱讀時間和寫作時間,而學生在課堂外更是不會主動地進行閱讀訓練和寫作練習。所以,教師應當專門選取一節(jié)或兩節(jié)課的時間為學生創(chuàng)造閱讀和寫作的環(huán)境,同時也要為學生構建一個交流互動的平臺,這樣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例如,上節(jié)課講了《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這篇課文之后,教師在閱讀寫作課上為同學們準備一些其他與奧斯維辛集中營相關的閱讀材料,并帶領學生認真地投入到閱讀活動中。閱讀結束后,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教材與閱讀材料思考二戰(zhàn)期間法西斯犯下的罪行,以及戰(zhàn)爭所帶來的苦痛,還有我們要如何維護今日的和平生活等。學生需要將自己的感受與體會寫下來,從不同角度出發(fā),最好能夠有新穎的看法和觀點。接下來,教師再讓學生毛遂自薦,在全班同學面前閱讀自己的“作品”,引導學生進行交流和討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閱讀和寫作的良好環(huán)境,有效地將閱讀和寫作相結合,活躍了課堂氛圍,提高了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交流能力。
二、深入文本,利用教材體驗寫作
語文教材是經過教育部門和專門的語文教研組撰寫的,其中收錄了大量的經典作品和優(yōu)秀文本,不失為一個好的閱讀材料。并且,語文教材經過新課程的改革,具有更強的專業(yè)性和權威性,既有大量古代文學、現(xiàn)代文學和外國文學的經典名作,又能夠與時俱進收錄許多反映時代面貌的文章。通過閱讀這些文章,學生既能夠積累大量的詞匯、成語和名言警句,又能夠學習不同文章的體裁、風格、修辭和寫作藝術手法,還能夠體驗作者的感情狀態(tài),感受真實生活的美好。因此,教師要正確地利用教材,帶領學生深入學習文本,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體驗寫作的樂趣。
例如,學習《包身工》這篇課文,文章講述了包身工一天的活動,在這條記敘線索中穿插有關包身工制度的起因、發(fā)展和趨向的說明和議論,揭露了包身工制度的罪惡和帝國主義及封建勢力殘酷壓榨中國勞動人民的罪行。在教學的過程中,為了給予學生充分的閱讀空間,教師要充分發(fā)揮指導閱讀的作用,引導學生通過自學討論來閱讀這篇文章。通過閱讀,學生需要對文章中典型的場面描寫、人物描寫和抒情議論片斷進行深入的分析探討,并進一步體會語言的特色,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深刻思想情感。以自學閱讀的方式,教師能夠幫助學生打開思維,學會站在不同的思維角度去看待事情。這對學生的寫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為學生在寫作的時候往往會言之無意,他們不知道要通過寫作表達什么情感,或者要揭露什么現(xiàn)狀,文章顯得大而空泛,沒有真情實感。通過自學閱讀和探究討論,能夠培養(yǎng)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使其學會從不同維度去思考,如此一來便能在寫作時找準立意點。
三、拓展教材,通過閱讀增加寫作
當學習了一篇文章之后,教師可以適當?shù)貙滩倪M行拓展,讓學生在閱讀文章的基礎上進行續(xù)寫、改編或摹寫,這是一個鍛煉學生寫作能力的好方法。比如,在學習了《故都的秋》以后,教師讓學生借鑒文章中的某一個描寫景色的段落進行仿寫,描繪自己家鄉(xiāng)的秋天景色。這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還能夠加強學生的寫作能力。
綜上所述,“以讀促寫”模式是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逐步進入寫作的環(huán)節(jié),通過閱讀積累素材、積累詞匯、形成思維能力、提高語言運用能力等。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視“以讀促寫”教學模式,注重教材與實踐的結合,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王耀新.中學語文以讀促寫教學模式探索[J].科教文匯,2013(1).
[2]鄭建華.以讀促寫,讀寫結合[J].語文教學通訊,2012(2).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