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姣婷
【摘 要】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著力于關注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的差異,包容學生的不同。因此就衍生出了分層教學這種教學模式,所謂的分層教學指的是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不同方式的教學,目的是滿足班級里整體學生的發(fā)展,無論學習成績的高低,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得到關注。
【關鍵詞】小學生;小學語文;分層教學
在當前的大環(huán)境下實施分層教學模式,對于提高教學質量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分層教學的應用不僅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助于教師綜合能力的提高,促進素質教育的有效實施和教育的和諧發(fā)展。具體來說,分層教學的主要內容應當從三個部分抓起分別是對學生的分層,對教學目標的分層和對教學內容的分層。
一、對學生進行分層
眾所周知,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課堂的主人,是教學的主要服務對象,正是由于學生的多重身分,使得他們在學習各個科目的時候表現(xiàn)出來的能力和水平存在一定的差異。作為教師,想要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給予合理的引導和指點,就必須要深入的了解學生,明確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層次,將學生劃分為三個層次,以便于展開小學語文的教學。一般來說,我們可以根據(jù)學生學習水平的不同將學生化為高中低三個層次。語文成績特別優(yōu)秀的學生,他們語文基礎扎實,興趣濃厚,因此在學習方面具有較強的積極性,我們可以將他們劃分在高層次中。學習水平一般,成績和興趣不穩(wěn)定的學生,我們將其劃分為中層次。至于那些學習積極性較低,甚至有厭學傾向的學生,他們的語文成績相對較差,可以將其劃分為低層次。
有了層次的劃分之后,在課堂上展開教學能夠變得更加得心應手。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以提問為例,要盡可能的多關注那些中低層次的學生,并設計出相對來說比較簡單的問題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比如說在學習《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的時候,我首先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整體的閱讀,隨后面向中低層次的學生進行提問:誰來告訴大家,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這個問題相對比較簡單,只要認真閱讀課文就能夠總結出答案,讓中低層次的學生來回答這個問題,不僅能夠檢驗他們是否專心閱讀,還能夠逐漸訓練學生的語言凝練能力。
二、對目標進行分層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當中,開展教學活動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實現(xiàn)教學目標,讓學生得到能力的發(fā)展和水平的提高。所以說在實施分層教學模式的時候,為了能夠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發(fā)展,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我們可以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學習方面有著不同的表現(xiàn)和習慣,因此他們在成績和能力上有較大的差異。對于成績和能力較差的學生來說,我們不能以尖子生的目標來要求他們;而對于相對較為優(yōu)秀的學生來說,我們要對他們提出更加嚴格的要求,制定更高的標準,促使其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在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的時候,需要將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水平融合在一起,盡可能的做到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成功的樂趣,進而幫助他們樹立學習自信心。
以《冬陽·童年·駱駝隊》這篇課文為例,為了能夠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在這節(jié)課堂上有所收獲,我設計了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對于學習能力較低,語文基礎較弱的學生,我要求他們能夠認識三個生字,會寫九個,并且從文章中摘錄自己喜歡的句子寫到筆記本上;對于成績和水平中等的學生來說,我要求他們能夠在認識生字的基礎之上通過閱讀課文了解作者童年時的駱駝的關注。而對于那些學習積極性較高,學習成績比較優(yōu)秀的學生來說,則要求他們能夠通過重點語句的理解,想象文中描寫的童年生活畫面,并且在課下的時間里閱讀小說《城南舊事》。經(jīng)過教學目標的合理分成之后,大部分的學生都能夠順利地完成與自己相對應的層次的目標,從整體上提高了教學的效率。
三、對內容進行分層
當我們在順利地給學生進行分層之后,剩下的事情就是要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對教學內容進行分層。學習是一件靈活多變的事情,有的學生適合這樣的教學方法,有些學生喜歡那樣的教學手段,因此我們需要根據(jù)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和喜好來對教學內容進行分層,盡可能地激發(fā)學生的一切學習興趣。具體來說,我們應當如何對教學內容進行分層呢?筆者認為對于成績和能力較低的學生來說,教師更應當注重培養(yǎng)他們的基礎語文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強調他們對于字詞句的訓練,鞏固基礎知識;對于學習能力中等的學生來說,應當盡可能的讓他們在思維方面有所突破,因此教師要對他們進行更多的引導和啟發(fā),幫助他們加快從中等生到優(yōu)秀生的轉化;而對于那些相對來說各方面都比較優(yōu)秀的學生來說,教師應當培養(yǎng)他們的良好學習習慣,幫助這些學生在已有的基礎上更進一步,錦上添花。
我在帶領學生學習《舟過安仁》這首詩的時候,為了能夠發(fā)揮每一個層次學生的主體作用,對教學內容進行了劃分。我將課堂的授課環(huán)節(jié)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自讀感知,理解詩句。這個部分我重點關注能力中等和較低的學生,帶動他們通過自主探究或合作交流的方式借助課后注釋或插圖來理解詩句的意思。第二個部分是理解詩歌中的畫面和感情,這部分重點關注能力中等和較高的學生,通過一些問題的設置來引導他們自主思考,在腦海中想象詩歌描繪了怎樣的一副畫面,并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綜上所述,分層教學這種教學模式體現(xiàn)在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無論是教學目標還是教學內容,無論是學生主體還是教學手段,大到整體課堂的框架,小到提問的每一個問題,事無巨細,都需要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精心的設計。
【參考文獻】
[1]楊小艷.分層教學在小學語文中的有效應用[J].新西部(理論版),2012(Z5)
[2]吳春花.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分層教學研究[J].文學教育(中),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