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成武
摘 要 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教育游戲在小學科學課堂中的運用比較多,也受到了師生的重視。教師要不斷提高小學科學教學的質量,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和自主探究能力。
關鍵詞 教育游戲;小學科學;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36-0101-01
小學科學是在掌握基本知識的情況下,以最大程度地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為出發(fā)點進行教學,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加入教育游戲,必然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在具體的實踐性活動中,教師要精心設計教育游戲,認真組織學生開展游戲,在游戲中注意自身的角色轉化,讓學生在游戲中學到知識。
一、小學科學教學現狀
(一)實驗教學資源匱乏。目前小學科學教材內容主要包括初中階段的基礎性課程,例如化學和物理基礎知識,但是這部分科目涉及一定的實驗內容,必須運用實驗器材進行輔助教學。
(二)教學觀念落后,方法單一。當前我國大部分小學并未正確認識科學知識教育的重要性,再加之資金有限,難以提供充足的科學教學器材,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選用課本內容進行理論灌輸,也無法引導學生展開實驗知識探究。部分教師過于重視文化課成績,將科學課改為文化課,課程設置極不合理,嚴重抑制了學生的科學學習興趣。
二、小學科學教學中應用游戲的具體策略
(一)設計與教學內容相符的游戲內容。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重視游戲教學的重要性,設計游戲時應當將科學內容與游戲內容相結合,有助于增加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認知。例如:學習“磁鐵”這節(jié)內容,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小組學習,給每個小組發(fā)放磁鐵、鐵釘與紙片,要求每個小組推選出一名小組長,在規(guī)定時間內運用磁鐵搬運材料,看哪一個組的成員搬運材料最多。通過游戲比賽的形式,學生能夠積極踴躍地參與并感覺十分激動,當學生操作完畢后,教師引導學生分析:磁鐵為什么能夠吸物品?這部分物品的材質有什么區(qū)別?通過教師的問題引導與游戲教學,能夠確保課堂教學氛圍更加活躍輕松,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科學知識探究興趣,也能夠增強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二)游戲設計應當體現學生的協作能力。在具體游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順應新課程改革發(fā)展要求。通過交流探討,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欲望和合作能力。例如:學習“紙”的相關知識點時,教師準備好“紙”字卡片,然后以小組的形式要求學生猜測卡片上的字,其中一個人表演,另一個人猜。教師拿出準備好的詞語卡片,讓比劃者通過肢體動作引導猜字者猜,這一過程能夠提高學生之間的默契度,也會使學生深入了解相關知識點。
(三)游戲教學應當與實際生活緊密結合。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正確認識教育與生活的重要性,確保設計豐富多樣的游戲內容的應用能力,從而加強科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學習科學能夠提高學生的思想認知,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教師帶領學生實驗觀察,有助于學生開拓視野。通過科學實踐探究,切實增強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四)注重實踐,把握教育本質??茖W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增強動手能力和思考能力,通過科學教育,讓學生們了解生活的趣味,保持對生活的好奇心。因此在科學教育中引入教育游戲是非常重要的,通過游戲,能夠讓學生認識到新的問題,積極探索和解答,并提出新的應對方式。教師在設計游戲時,不能將教育游戲變成單純的游戲,更需要考慮以下三點:第一,根據孩子的心理特征和年齡特征,選定他們喜歡和感興趣的游戲類型。第二,游戲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同時又不能丟失課堂教學的目的。第三,通過游戲,學生們要能夠對游戲中所包含的內容有一定的認知,能夠激發(fā)學生去探究、創(chuàng)新和實踐。
注重教育游戲的實踐性,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和進步。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的一些內容引入游戲設計中,讓學生在親切感中認同游戲,激發(fā)學生對游戲的參與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對本節(jié)課所講授的內容知識有很好的消化。
(五)實行分組,確保游戲效果。分組活動能夠讓學生之間相互合作、相互學習,通過交流,將彼此的思想融合,產生最終的結果。這中間產生的情感交流和辯論等方式,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通過分組活動,教師對課堂的管理也會變得井然有序,否則學生們亂跑、亂說話會破壞課堂秩序,對教學有所影響。因此,在實際教學中,使用分組游戲的方式,讓不同的學生在一個小組內進行學習、溝通和交流,產生思維的碰撞,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
例如:在教學《橋的形狀與結構》時,就可以讓學生以“什么樣的橋才能承受更大的重量?”為主題,使用統(tǒng)一的材料去制作自己認為最能承重的橋的模型。這個題目就可以充分實行分組游戲的策略:在教師對橋的形狀和結構進行基礎知識的講解后,讓學生進行分組制作,由組長帶領組員去研究、設計、操作、討論和交流,并在兩周后拿出成果。在課堂上,采用現場測試的方法,和學生們一起對每個小組制作的橋的承受力進行驗證比賽,看看哪組制作的橋能承受最大的重量。制作橋的模型游戲,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們之間的合作能力,而且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活動中,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綜上所述我們能夠看出,在素質教育發(fā)展背景下,開展小學科學教學,教師應當扭轉傳統(tǒng)落后的教學模式,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教學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從而活躍課堂氛圍,構建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石峰.小學科學課程中教育游戲的設計與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6.